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政預算執行和預算草案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受區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會作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寶貴意見。
一、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一年來,我區財政工作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圍繞區委、區政府全面實施“工業強區、商貿活區,中心帶動、城市互動”發展戰略部署,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持續運作,依法理財治稅,狠抓增收節支,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財政支出有效促進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年,全區財政分成總收入完成36506萬元(分成前總收入69776萬元),完成年初區人大通過預算數的98.66%,完成調整后預算數的100.02%,比年增收6873萬元,增長23.2%,其中: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2282萬元(分成前地方級收入41328萬元),完成年初區人大通過預算數的108.17%,完成調整后預算數的100.82%,比年增收5731萬元,增長34.6%;上劃中央級收入完成14224萬元,完成年初區人大通過預算數的86.73%,完成調整后預算數的98.78%,比年增收1142萬元,增長8.73%。
年全區一般預算財政支出22651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88.42%,剔除省市專款、上年結轉以及專項轉移支付補助支出后,全區財力支出18623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數的94.49%,比年增支3665萬元,增長24.5%。
年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22282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5934萬元,其中:體制定額補助556萬元、稅改轉移補助及其他財力性補助802萬元、其他專項轉移補助(教育普九化債補助、中小學教師津補貼補助等)1657萬元、省市??钛a助收入2919萬元,上年結余1645萬元,減財政支出22510萬元,上解上級支出3610萬元(其中超收入基數集中上繳省級3560萬元,其他上解50萬元),調出資金(城建稅劃轉水利基金)70萬元,年終滾存結余3671萬元,其中專項結轉下年支出結余3212萬元(主要是上級專款和專項支出結余結轉),凈結余459萬元(年當年凈結余377萬元),扣除歷年赤字掛賬944萬元,累計財政赤字余額485萬元。
由于財政決算還在辦理之中,上級補助收入、上解上級支出、年終滾存結余及凈結余等指標可能還會變動,待決算編成并經市財政審核后,再報區人大常委會審批。
各位代表,年全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過去的一年,財稅部門團結協作,密切配合,依法治稅,加強監管,財政收入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世界貿易壁壘加劇以及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人民幣不斷升值、原材料持續漲價、企業用工成本提高等國際、國內綜合因素影響較大的情況下,仍實現較快增長,稅性收入比重進一步提高。在全力組織財政收入的基礎上,財政部門依法理財,積極調整支出結構,規范管理,各項財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地方財政實力不斷壯大
財政收入質量繼續提高,地方級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在總收入中,稅性收入比重達94.38%,比年提高0.56個百分點。地方級收入完成2.23億元,比年1.65億元增長34.63%,比全市平均增幅27.58%高出7.05個百分點,排名位居第三。全區地方級收入主要增收因素是:從分行業看,建安稅收、房地產業稅收分別增收1262萬元和4944萬元,比年分別增長40.13%、109.6%,有效地彌補了工業稅收減收的影響。從分稅種看,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分別增收2656萬元和1038萬元,比年分別增長55.29%、62.72%。此外,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和車船使用稅等地方工商小額稅種得益于政策性增收影響和各征收部門的努力,共完成4565萬元,比年增收1873萬元,增長69.58%,對地方財政收入增收貢獻較為顯著,財政實力不斷壯大,為促進各項重點支出有效增長提供了財力保障。
(二)支持經濟發展力度加大
區財政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關于加快龍文發展的一系列工作思路和戰略決策,運用財政投入和財政融資相結合的辦法,進一步發揮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職能作用,支持全區經濟建設,努力培植財源,為財政持續增收奠定基礎。
一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采取有力措施,協助各有關部門向上爭取各類補助資金2238萬元,幫助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
二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資工作。安排招商引資工作經費,支持搭建“4.9”、“9.8”“11.18”等招商平臺,推進大項目、好項目引進,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
三是制定并兌現各項財政扶持政策。制定新一輪鎮級、工業園區財政管理體制,理順財政分配關系。撥付83萬元,表彰經濟建設功臣、納稅大戶以及獲得國家級、省級品牌的企業。及時撥付5353萬元給各鎮、開發區用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項目用地征地拆遷進程。及時兌現開發區各項財政扶持政策7096萬元,其中,安排體制結算補助832萬元、土地開發建設資金3764萬元、財政資金借款2500萬元,有效地緩解了開發區建設資金緊張狀況,促進開發區加速發展。
四是突出扶持工業發展。支持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加大扶持工業發展力度,籌措資金建立扶持工業發展資金,支持主導行業、重點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創立品牌,擴展市場,幫助企業做強做大。全力服務項目引進、項目建設,把投資增長作為拉動財政增收的主要動力,努力鞏固支柱財源、發展速效財源。五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積極籌措資金3635萬元,用于新浦東路、路、小區等城建項目開發建設,有力地拓展城市道路框架,推進中心城區擴展輻射,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在實現村村通的基礎上,共投入247萬元補助自然村道路建設。補助250萬元,加強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六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過積極向上爭取資金補助、本級安排、貼息、獎勵等方式投入331萬元,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引導企業增加在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打造具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壯大稅源基礎。確保科技投入穩定增長,占財力支出比例達到1.3%以上。
(三)各項民本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堅持“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三確保原則,嚴控一般性支出,大力支持社保、醫療衛生、再就業、教育等惠農、惠民支出,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支持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一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年人均保障標準達到3840元,及時撥付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補助130萬元,有效保證了全區低保對象和五保戶的基本生活需要;支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84萬元,保障城市低保對象522人。
二是加大社會救濟力度。共撥付165萬元,支持地震災區建設。共撥付救災資金42.8萬元,用于補助倒房重建、災后重建、救濟受災貧困戶等支出,切實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三是提高現役軍人優撫待遇。不斷提高農村、城鎮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標準;提高城鎮退役士兵和轉業士官自謀職業一次性經濟補助金標準;提高進藏兵員優撫待遇。提高發放透明度,確保優待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四是改革財政供養人員津補貼收入分配辦法。綜合考慮全區機關人員的工資收入水平,結合市區生活消費水平,合理確定規范后機關人員的津補貼標準。按照中小學教師人均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務員水平的要求,對中小學教師津補貼收入進行同步調整,并建立執行績效工資考核制度。統籌考慮全額事業單位人員的待遇,增加事業人員生活補貼。
五是加大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從年起,把新農合基金補償封頂線從2萬元提高到4萬元,補償比例由75%、50%、30%分別提高到80%、60%、40%,政府資助標準從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80元,共有10.4萬人參保,參合率93.6%,有參保農民5454人次享受到醫療補助,補償金額892.2萬元,人均補償1636元。共撥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1285萬元,推動全區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全面開展。從年月份起,全面實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全區年度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666人,撥付區級配套資金16.5萬元。全面實施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按救助對象每人每年100元和50元的標準分別籌集城鎮和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切實解決城鎮和農村低保對象、重點優撫對象等城鄉困難群眾就醫難問題。撥付155萬元落實醫改前關閉破產國有集體企業退休人員93人醫療保險政策。撥付78萬元支持疾控中心建設。及時撥付省、市補助資金和區配套資金共7.02萬元,支持落實“光明行動”,幫助全區80名白內障患者成功實施復明手術。
六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年教育投入5478萬元,其中一般預算內教育支出4952萬元,比年增長28.38%,除調整增加中小學老師津補貼,提高班主任津貼標準等提高教師待遇外,主要是積極落實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寄宿生生活補助政策等一系列惠及農村教育事業的政策。同時,逐步化解歷年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確保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七是支持公共安全建設。投入2293萬元支持法院和檢察院“兩庭建設”、公安、消防等公共安全建設,維護社會安定穩定。安排流動人口管理經費35萬元,加強外來務工人員信息管理。
八是落實計生基本國策。撥付494萬元支持計生事業,區級投入符合上級要求,達到人均27元以上。其中,安排免費婚檢經費13萬元,有1838人參加免費婚檢;投入15.33萬元對農村二女結扎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2775人實行補助;落實農村部分計生家庭獎勵扶助和獨女貢獻獎勵政策,激發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的積極性。
(四)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效
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共補助3591萬元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下洲排澇站、北溪內林洲清淤等水利項目,支持九十九灣主港道和支港道清淤整治投入,提高了防洪排澇能力,改善城區水生態環境,美化城市景觀和居住環境。二是繼續支持創衛投入。安排983萬元,用于城建系統日常運轉、城市道路維護、保潔、綠化以及創衛、創模和“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等支出;投入384萬元,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基本完成全區飲水村村通,解決全區農村群眾的飲水困難問題;補助180萬元,建設1500口沼氣池,8個沼氣示范村,促進農村能源清潔化、經濟化。三是落實再就業各項政策。加大農民技能培訓投入,安排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勞動技能鑒定、對農民工就業服務等就業再就業資金139萬元,確保再就業工作順利開展;共發放失業保險金263萬元,保障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4050”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支出9萬元,享受補助對象145人;撥付地震災區入就業人員對口就業援助職業介紹補助、職業培訓補助3萬元,幫助災民及早就業,增加收入。四是支持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發放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和漁船石油價格補貼資金248萬元,補貼農民1357戶、漁船71艘;采用“一卡通”方式,撥付能繁母豬補貼423萬元;通過財政投入配套資金、發動社會捐款等方式,籌集資金100萬元,累計發放九期“幸福工程”救助款,資金滾動運作210.5萬元,救助貧困母親家庭435戶,惠及人口1716人,脫貧率86%以上;撥付59萬元支持“造福工程”建設,建成新房48套,搬遷安置53戶200人;籌措資金4萬元,有20戶33人得到廉租住房租金補助;撥付63萬元投入郭坑敬老院和農村“幸福園”建設,解決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問題,改善集中居住條件,幫助困難群眾解決住房問題。
(五)財政監管機制進一步健全
加大綜合預算管理力度,增強預算約束力,建立健全各項財政監管機制。
一是改進資金撥付辦法。以農村“二大員”(即村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協管員、村級文化協管員)政府津貼發放和漁船石油價格補貼發放為試點,在全市率先采用國庫集中支付,簡化支付環節,確保資金安全、及時發放到個人銀行卡上,真正做到快捷、高效、便民。加強民政資金專戶管理,全部低保資金均通過共管戶管理,實行資金封閉運行。對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的對象、面積、標準、金額等以村為單位開展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做到種糧補貼政策公開、公平、公正。
二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認真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處置備案,對國有資產產權變動及時進行審核批復,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龍文磷肥廠破產清算工作順利完成了資產清算、拍賣、職工分流、債權債務處置,維護了債權人和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為引進新項目創造了條件。
三是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進一步規范票據的保管、領用、核銷等管理工作,通過軟件對用票單位實行定量發放、定時核銷,有效地監控執收單位的收費標準和項目,從源頭抓好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的落實。
四是加大政府采購工作力度。貫徹落實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政策,嚴格把關空調機、計算機、打印機等九類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的采購審批程序。聯合監察、審計部門組織政府采購執行情況專項檢查,開展單位自查摸底并重點抽查19個行政事業單位,針對存在的問題責令整改,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全年政府采購預算資金1271萬元,實際支付1165萬元,節約資金106萬元,節約率8.34%。對轄區道路的清掃保潔進行招投標,實際中標金額245萬元,比預算數278萬元節約32萬元,節約率達11.62%。五是規范土地資金收支管理。設立土地資金收入管理檔案,建立土地資金管理專戶,加大國有土地出讓金清收力度,全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7025萬元(其中歷年欠繳1767萬元),全額繳入區級國庫;國有土地出讓金支出6911萬元;預收預約用地保證金1776萬元。六是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和完善會計集中核算業務流程,對各核算單位日常財務加強審核與監督,嚴把財務支出關。拒付手續不完整、不合規的報銷款項共51筆,糾正43筆,涉及金額18萬元。組織會計人員培訓11期,進一步提高整體業務水平。
各位代表,年我區財政工作取得的成績,是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各位人大代表鼎力支持和全區干部群眾重在運作、有效應對、鍥而不舍作為的結果。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區財政運行中仍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工業稅收增長缺乏重點稅源的持續支撐,房地產稅收持續下降,商業稅收貢獻率還偏低;本級可支配財力不足,財政保障建設能力十分有限,收支矛盾還比較突出等等。
二、年財政預算安排和主要工作
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財政工作,對于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堅定持續發展信心,保持當前來之不易的發展勢頭,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意義十分重大。年全區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省委“四求先行”和市委“海西建設,漳州先行”的要求,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服務發展大局,大力培植財源,壯大地方財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促進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根據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綜合考慮國內外宏觀形勢、財政政策和稅源的變化,年我區財政預算主要指標是:
全區財政總收入(分成后)計劃安排41260萬元,比年增長13%,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計劃安排24510萬元,增長10%,財政總收入增幅高于GDP計劃增幅0.6個百分點。年地方級收入計劃24510萬元,加體制定額補助556萬元,省、市農村稅改轉移支付及工資性等財力性補助804萬元,減超基數收入分成上解省級4075萬元,其他上解125萬元,調出資金70萬元,預計年可支配財力為21600萬元。相應安排財政支出21600萬元。
年全區政府基金收入計劃安排28120萬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27200萬元;政府基金支出安排28120萬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27200萬元。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服務經濟發展,提高地方財政實力。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導向作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全區經濟發展,做大財政蛋糕。一要支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認真落實項目帶動戰略,創新城市建設項目扶持機制,把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向城市建設領域。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城鎮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擴大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位,優化社會發展和投資環境。二要著重培植工業財源。突出支持工業發展的核心地位,充分拓展財政發展經濟功能,運用財政政策和資金的“杠桿”作用,扶持規模工業發展,提升工業綜合質量和效益,增強工業發展拉動財政增收的“第一引擎”作用。加大科技、自主創新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好新企業所得稅法中支持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科技進步、產業升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千方百計幫助開發區拓展融資渠道,加大開發區投入力度,打造好招商引資平臺。三要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圍繞我區食品加工、家具制造、機械制造、電子儀表等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提高產業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重點支持引進科技含量高、低污染、高稅收、占地面積小、投資強度大的項目。鼓勵發展商貿、物流、房地產和旅游等第三產業發展。四要積極向上爭取資金。認真研究國家級、省級宏觀政策調整方向及相關措施,圍繞國家和省擴大內需項目資金投向,主動配合相關部門引導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積極爭取中央、省、市項目資金支持,把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促進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
(二)加大管征力度,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大力加強稅收征管,在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同時,著力提高稅收收入比重,提高財政收入質量。一要依法加強稅收征管。進一步推進稅收法制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實現稅收征收和稅源監管互動化,切實提升稅收征管質效。加大對建安、房地產、交通運輸等行業和主體稅種的征管力度,保持和增強重點稅源的主體增收能力。對印花稅、車船稅等小額零星稅源進行逐戶摸排,掃除收入征管盲點,使經濟發展成果及時足額反映到財政收入上來。二要加強稅源跟蹤監控。繼續抓好稅源結構調查,分析稅收增減變化因素,強化稅源動態監控,抓好重點稅種、重點稅源、重點行業、重點納稅戶的分析跟蹤工作,完善重點稅源管理機制,及時掌握重點稅源的變化和潛力,把握經濟發展動態和財稅征收主動權。三要加強稅務稽查。加強各稅種征管和部門協調配合,實現征管查的有效聯動,堅決打擊偷逃稅行為,不斷提高收入征管質量和效率。四要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加大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罰沒收入和國有資產收益等非稅收入的收繳力度,拓寬理財領域,進一步壯大地方財力。認真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堅持依法征收、以票管收,確保各項非稅收入及時足額入庫。強化非稅征管信息化建設,打造非稅收入征管新平臺。
(三)優化支出結構,提高社會保障能力。要繼續樹立“過緊日子”的觀念,厲行節約,嚴格預算執行,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積極調整支出結構,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要加大農村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繼續支持水利、道路、農村環境衛生改造工程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整合使用各項財政支農資金,鞏固支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二要改善社會保障工作。加大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投入,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完善低保、養老、醫療、生育、失業等保障制度,認真做好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工作,著力推進建立失地農民就業培訓和養老保障制度進程,保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全面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努力實現城市和農村低保、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和社會救濟體系“三個全覆蓋”;深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民參合率,確保參合農民受益。支持公共安全生產,落實政法單位經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標準。三要改善社會事業發展環境。要堅持教育發展優先,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支持推進龍文實小等項目建設,重點支持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繼續支持職業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加快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要積極籌措資金,支持安置房、廉租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進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的投入,特別是要增加科技、文化、計生、就業、環保、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支出力度,保證各項社會事業的順利推進。
(四)規范財政管理,提高財政監管水平。以推進公共財政建設為重點,深化和完善各項財政改革。一要深化政府采購改革。完善政府采購制度,拓展采購領域,擴大采購規模。進一步提高效率,規范行為,增加透明度,實現“陽光”采購。深入開展治理政府采購和產權交易領域商業賄賂工作,把財稅檢查監督與源頭治理腐敗緊密結合。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抓好國有資產處置工作。二要深化公共財政管理改革。進一步規范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等制度,深化公共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增強財政保障能力。三要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健全資金收支源頭管理機制,杜絕“三亂”行為,實現收費罰沒收入應收盡收,進一步優化全區經濟發展環境。四要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做好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工作,進一步清理周轉金和鎮村債務。完善政府負債的管理、預警和償還機制,防范和規避財政風險。五要加大財政監督力度。推行專項資金項目庫管理,探索建立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加強專項資金財政監管,切實提高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繼續開展會計信息質量、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等檢查活動,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預算管理部門的日常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財政工作效能。堅持“以人為本,從嚴治隊,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財政管理理念,持之以恒抓好自身建設,強化為民理財意識,認真履行為民理財職責。做到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用財有規。一要強化學習意識。認真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干部的法治意識,提高業務素質。二要強化創新意識。積極倡導深入調查研究、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能動作用,認識和掌握新形勢下財政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和超前性,提升財政工作整體水平。三要強化監督意識。增強依法監督意識,充分發揮財稅監督職能,形成財稅大監督合力,整頓和規范財稅秩序;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對財政監督,提高工作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推進財政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四要強化服務意識。增強財政服務機關、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意識,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努力把財政機關建設成為體現公仆形象的窗口。五要強化廉政意識。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把勤政和廉政結合起來,建設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業務精通、服務高效的財政干部隊伍。
各位代表,年財政工作任務既艱巨又光榮。我們要以黨的十七屆三中精神為指導,在區委的領導下,自覺接受人大法律、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法理財,扎實工作,為我區在海西建設中率先崛起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