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業型城市績效考評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考核評估工作概況
考核評估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及時制定印發《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績效考核評估實施方案》,并轉發人社部函[]121號,要求各創建城市對照考評容及標準條件逐項自查、評分。為切實做好考核評估工作,確保有序開展并取得實效,一是認真準備,專題研究部署考核評估工作。6月4日,考核評估小組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考核評估工作,并圍繞五大體系建設,對照23項考核項目和61條評估標準認真學習領會,進一步明確了考核評估的目的意義、考核評估的重點、方法和要求。二是明確責任,認真組織自查自評。各創建城市認真落實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本市實際制定了自查自評方案,從6月初開始,圍繞“五大體系”建設,開展以“五查五看”為主要容的自查活動,即“查標準,看各項考評容是否落實;查資料,看佐證材料是否準確可靠;查制度,看創建推進機制是否規范健全;查責任,看組織領導是否堅強有力;查效果,看創建工作成效是否明顯”。結合年和年上半年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情況,對照檢查,查漏補缺,逐項整改,力爭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撒手,整改不到位不停止,通過1個多月的自查活動,各創建城市對自身創建工作有了客觀認識和評價,進一步理清了突破創建活動重點和難點的工作思路,保證了自查活動的高、嚴標準。三是嚴格標準,認真實施考核評估。考核評估小組在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的情況下,講究考核評估方法,注重考核評估效果,抓住創建工作的重心和主方向,把反映創建工作水平的“五大體系”建設與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三位一體”工作機制有機結合,作為績效考評的核心容。期間,重點聽取了各創建城市的工作匯報;召開有基層勞動保障事務所、站工作人員和各類創業代表、創業成功人士和SIYB學員參加的座談會;與相關部門業務工作人員交流;現場查驗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和培訓機構;查閱各相關檔案資料,在進行綜合匯總,評估打分的基礎上,召開有創建城市市政府、勞動保障和就業服務部門領導參加的交換意見會,通報評估結果,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
對4個創建城市的實地考核評估結束后,考核評估小組集中匯總考核情況,起草考核評估報告。四個創建城市的考核評估得分分別為:市88分、市91分、市95分、89分。8月10日,由考核評估小組負責起草的考核評估報告提請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指導小組審議通過并上報。
二、五大體系建設情況
各創建城市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推動建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創業型城市的通知》(人社部發[]87號)要求,以“五大體系建設”為抓手,不斷推動創建工作向深層次發展。4個創建城市創業氛圍日漸濃厚,參加創業服務、創業培訓和開展自主創業的勞動者數量不斷增加,創業規模不斷擴大,政府鼓勵創業、企業引領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全社會協力扶持的良好格局已經形成。從年到年6月末,市新增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2.67萬戶,新登記各類企業2177戶,個體工商戶13786戶;市新增個體工商戶2.72萬戶,非公有制企業5096戶;市、新增創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分別達到2.82萬戶、1.86萬戶。創業培訓后新創造就業崗位市14314個、市21733個、市11443個、7509個,分別是年以前各市累計創造崗位數的4.58倍、5.31倍、3.7倍、3.55倍,創業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城鄉勞動者充分就業的主渠道。
(一)組織領導體系健全。各創建城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工作,把創建創業型城市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來抓。一是按照國家和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實際分別制定下發《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創建工作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二是成立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副市長任組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發改委、財政局、工商局、稅務局等20多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創建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創建工作的落實。三是建立了目標責任制,強化工作落實。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將創建工作納入各級各部門的年度考核目標,明確各部門職責,以責任狀形式層層分解下達,強化責任意識,促進工作落實,形成了市委布局、政府促進、部門聯動、社會參與、職責明確的創建工作格局。
(二)政策扶持體系完善。各創建城市立足市情,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扶持效應,拓寬創業空間。在政府出臺推動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意見的基礎上,相關部門按照《創建工作方案》進一步制定《實施細則》,完善操作辦法,出臺促進創建創業型城市的具體操作性文件,通過明確優惠政策、降低創業門檻、拓寬投資領域、完善登記注冊、強化創業培訓、提升服務功能等具體辦法,大幅降低創業成本,營造創業環境,培植創業主體,擴大創業范圍,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扶持政策不斷得到充實和完善,形成了以國辦發[]111號和政發[]120號文件為龍頭,各城市創建辦法與措施為補充的鼓勵全民創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政策扶持體系。一是清理和消除了阻礙創業的各種不合理規定,在放寬市場準入、注冊條件和場所安排等方面實現了非禁即入。市推出“一降、三放、四支持”措施;允許出資設立1人有限責任公司,鼓勵農區經紀人盤活閑置資產和設備創辦農產品加工、深加工企業;對申請設立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的不受出資額的限制。二是加大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扶持力度。增加發放額度,擴大發放范圍,放寬反擔保條件,提高放貸比例,實施獎勵措施。從年1月到年6月末市、市、市、分別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4652.8萬元、31505.5萬元、14305.2萬元、6720.88萬元,是年以前各市累計發放總額的1.15倍、1.41倍、0.68倍、1.01倍;投放擔保基金額,市1866萬元、市1300萬元、市3860萬元、612萬元,分別是年以前各市累計投放額的1.06倍、0.8倍、1.18倍、0.55倍;三是減免稅費,改善環境。工商部門免收登記類等行政事業性收費,稅務部門提高稅收起征點,發改委取消和停止了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其他各有關單位也各負其責,改善行政管理,優化創業環境,共同扶持勞動者就業和創業,為創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和創建平臺。四是建立創業發展資金。要求設立、、(市、區)三級創業發展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專項安排。市年投入扶持創業的各類資金近2000萬元,年全市計劃投入創建工作資金將達到4000萬元;市從年起,市政府每年投入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創建工作宣傳、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和就業困難人員創業補助;市每年由地方財政預算安排1000萬元作為創業發展資金,每年滾動增長10%,并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為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三)創業培訓體系已經形成。一是擴大培訓范圍。4個創建城市將創業培訓的范圍擴大到所有有創業愿望和創業能力的城鄉勞動者,并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年1月到年6月末、、、創業培訓分別培訓1780人、3028人、229人、732人,分別是年以前累計創業培訓總數的1.77倍、3.3倍、0.34倍、0.16倍;二是健全培訓網絡。形成了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統一認定,院校、部門、社團組織和社會培訓機構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創業培訓,并享受統一培訓補貼標準的培訓機制。三是創新培訓形式。根據不同創業模式和創業群體,提供不同形式的創業培訓。市在進行SYB、IYB培訓項目的基礎上,年開始實施“產生你的綠色創業想法”培訓,廣泛開展“創業培訓進校園、進社區、進村屯”活動;市拓展創業培訓平臺,重點加強高校畢業生和返鄉農牧民工創業培訓,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強化培訓管理。各創建城市加大培訓管理的科技含量,市引進并開發“創業培訓管理系統”,從學員篩選、開辦備案、學員考勤到教師管理、教學日志、滿意度測評、培訓合格率、創業成功率等全面實現了網絡化管理;市依托“金保工程”用學員二代身份證讀卡器錄入,實行網絡實名制管理,規范對培訓過程的監督檢查,提升了管理水平。五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創業師資培養,積極選送參加國家和舉辦的各類創業師資培訓(提高)班,4個創建城市共培養創業講師140人,國家級培訓師8人,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創業師資隊伍,在創建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創業服務體系得到加強。一是“兩個中心、一支隊伍”建設得到加強。4個創建城市,除依托地方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外,全部建立了小額擔保中心,為創業者開展服務。市增編7人,成立實體性創業指導中心,占地300平方米的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正在新建,市整合資源成立了“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4個創建城市均聘請由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及熟悉創業政策的政府工作人員組成的創業專家指導服務團,對創業者提供創業指導、項目評估、政策咨詢等“一條龍”服務。二是精心打造信息平臺。4個創建城市不斷充實和完善創業項目庫,通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網和媒體免費向有創業愿望的勞動者開展推介服務。市已正式鏈入全國創業網站索引;市開發了創業項目數據庫軟件,廣泛向社會征集創業項目并進行篩選。市連續舉辦四屆大型創業項目推介展示會,累計有3萬多名失業人員參加了展示會,有4000多人最終選擇到合適的創業項目實現了成功創業。三是加強創業園區和孵化基地建設。4個創建城市加大創業園區和孵化基地的建設力度,并明確優惠政策,為創業者和小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場地和孵化場所。市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在全市直及所屬區實施“一園一區”建設,市直批發城創業園區、科爾沁區正開美食城創業園區等一批園區初見規模,僅經濟開發區創業園區投入達1.8億元;市在建立科技創業園和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基礎上,市本級正在籌備建設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區,同時要求各區也要分別建成2000平方米以上的創業園區;市依托科技園、軟件園等平臺,形成大學生創業綜合孵化基地,并制定出臺《創業園區和孵化基地的認定管理辦法》,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推動建立適合創業需要的各類不同形式的創業孵化器。采取政府出資,民間資本投資、社會資本入股等多種形式,規劃建設9個創業孵化基地。優先吸納下崗失業、采煤沉陷區、棚戶區搬遷居民,農區居民和高校畢業生等創業人員入場經營。目前,已掛牌投入運行的7個孵化市場,初步入駐小企業(商戶)達150余家,帶動就業近800多人,為各類創業人員實現自主創業提供了創業和孵化場所。
(五)工作考核體系已經建立。一是將全民創業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把創業促就業和創建工作任務,按照職能部門所承擔的職責,分解細化工作目標,落實責任,以推動創建創業型城市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二是將創建工作重點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政府督辦事項,定期督查、隨時抽查,促進創建工作。三是建立反映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績效的統計制度。為及時、準確掌握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情況,市制定了“創業實體情況統計表”、“創業實體存活情況統計表”和“稅收減免情況統計表”,專門召開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要求各相關職能部門按月報送。其他創建城市也結合實際制定協調機制,以使創建工作信息得到及時交流和調度。
三、創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創建創業型城市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由于部署急,創建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參與部門多,創建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一是創業扶持政策的力度需繼續加大。目前,國家和已出臺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范圍廣、力度大,但部分政策還不能完全滿足地區創業工作的實際需要。建議國家出臺針對大學生、農牧民工和城鎮困難失業人員初始創業3-5年“零稅費”政策;創業者創業帶動就業效果突出獎勵政策和對創建城市的獎勵及扶持政策,以形成長效機制。
二是協調國有商業銀行介入小額擔保貸款業務。小額擔保貸款已經成為扶持創業最直接、最有效措施,深受創業者歡迎。但由于放貸額度小、利率低、工作程序繁雜,等原因,國有商業銀行普遍沒有積極性,加上審計部門對基金存入農信社等非國有商業金融服務機構持否定態度,造成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扶持政策的難度加大。建議國家協調國有商業銀行積極介入扶持創業小額擔保貸款業務。
三是加大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工作資金投入力度。目前,各創建城市雖然每年安排專項創業發展資金用于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政府也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扶持,但由于財力有限,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平衡,加之都啟動了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實訓基地等硬項建設,各級投入的財力仍然難以滿足創建工作的實際需要。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嚴重不足;創業園區、孵化基地依托現有工業園區和商場建設,運作獨立性較差,吸納創業的最大化效應難以得到發揮;實訓場地、設備設施條件有限,創業實訓受到限制。建議國家加大對創建工作投入力度,建立創建工作專項資金,在給優惠政策的同時,每年安排部分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創建工作,并在項目規劃和審批時適當向創業型城市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