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養老服務模式創新完善狀況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為完善我區養老服務模式,創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的為的夕陽環境,區內務司法委員會對全區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完善為老服務體系工作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以促進我區養老服務模式的創新和完善。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區通過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創新服務模式等多種措施,積極推進養老福利事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以居家養老服務為基礎,社區福利服務為依托,公辦機構養老為示范,民辦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新格局,有力地推動了養老服務社會化進程,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1、完善政策,努力健全養老社會化服務體系。近年來,區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在堅決落實國家各項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全區老齡人口的養老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一是制定了《區城鎮和農村居民養老補貼實施辦法》,對未享受社會養老保障待遇的城鎮和農村居民每人每月發放補貼160元和60元。二是建立了五保供養標準隨農村低保同步提標機制,分散和集中供養對象標準分別為每人每年5040元和6480元,其中集中供養率達71%,實現了全區3萬多名離退休人員社區管理。養老金采取社會化方式發放,確保了按時、足額發放。三是加大大重病老人救助力度,每年實現老年人大病救助約260人,65萬元左右,慈善救助約300人,25萬元左右。四是全區年發放高齡補貼、慰問高齡老人費用均在40萬元以上。此外,各部門還積極發揮法制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等職能優勢,采取多種形式,提高老年人維權意識,切實有效的開展了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
2、創新方式,努力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全區各社區均掛牌成立了社區托老所,把“規范運行模式,拓展服務項目,完善服務功能”作為工作重點,參照省、市建設標準開展了社區示范托老所創建活動,為老人打造集生活保健、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社區頤養環境,充分調動了社區完善為老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依托社區資源,建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以公共財政為保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開展了為高齡、特困獨居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并推廣了安裝“安康通”緊急呼叫服務系統。讓老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務,提高了老人和家庭的幸福指數,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3、加大投入,努力夯實社會養老設施基礎。近年來,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養老設施建設,努力提升養老硬件水平。區街兩級加大投入,對農村敬老院進行了升級和改擴建。投資了4000多萬元新建了龍潭、攝山兩所現代化百人敬老院,增加床位數200張以上。對近郊街道敬老院資源進行了整合改造,進一步改善了條件,提高了集中供養水平。同時,認真落實社會福利機構優惠政策,積極鼓勵社會力量開辦民辦養老機構,養老床位數穩步增長。目前,全區有各類養老機構17家,其中:街道公辦養老院6家,床位數452張,民辦養老機構11家,床位數921張,全區養老機構的床位數近140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22張,提前完成了全市“”規劃的相關目標。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基礎設施現狀與社會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社區養老服務功能需進一步拓寬。
三是服務隊伍薄弱,專業化水平欠缺。
三、幾點建議
1、堅持政府主導,動員社會參與,著力推動養老保障工作順利開展。要進一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不斷加大對老齡事業的投入,建立健全老齡事業投入及其增長機制。要制定并落實相關措施和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共同推進老年服務業,特別是引導社會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同國內外老齡組織、部門的交流與合作,開展老齡事業的信息交流,學習借鑒國內外老齡工作和老齡事業發展的先進經驗,積極創新適合我區實際的老齡事業發展模式。
2、突出重點,加快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要進一步加大對養老服務工作的財政投入和政策的扶持力度,有計劃地對全區公辦敬老院進行合并和資源整合,加快推進敬老院新建擴建工作。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有效改善配套服務場地和設施,提升敬老院的服務功能,使敬老院向區域性社會養老服務中心的功能轉型,提高社會化養老服務水平,滿足社會的需求。
3、創新載體,大力推進居家養老工作進程。要進一步認識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模式是未來老年人養老的一個主要選擇,是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延伸與更新,是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逐步提高覆蓋面和服務標準,積極探索與社會力量的合作方式,實行市場化運作,多樣化服務,同時對全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和服務人員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評估工作,切實提高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4、加強隊伍建設,規范提升養老服務水平。要積極培育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充分利用勞動技能培訓的相關政策和資源,積極聯合有條件的職業教育機構,組織開展訂單式培訓、儲備式培訓等,切實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