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術論文注釋編輯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輯在編校學術論文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注釋問題。這些注釋問題影響學術論文的流暢性、嚴謹性和清晰性。各種注釋問題是作者沒有掌握注釋寫作要領造成的。編輯在編校過程中,通過與作者耐心細致、充分有效的溝通,能夠很好地解決學術論文中的一些注釋問題。本文擬分析編輯在編校學術論文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的注釋問題,分析其不當之處和產(chǎn)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常見注釋編輯問題
1.注釋位置不當注釋位置不當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注釋的整體位置不當。目前,學術期刊上學術論文中,注釋主要以兩種方式呈現(xiàn),一種是“頁末注”,一種是“文末注”。“頁末注”是指學術論文正文中每出現(xiàn)需要注釋的部分,就會有一個注釋號,并以上角標形式出現(xiàn),相應地,在當頁的左下角,把注釋的信息呈現(xiàn)出來,如果該頁有多個需要注釋的部分,就列出多個注釋號,該頁的左下角就按順序把這些注釋的信息全部呈現(xiàn)出來。下一頁出現(xiàn)新的注釋,則以頁為單位另排注釋序號,并在該頁左下角呈現(xiàn)注釋信息。“文末注”是指學術論文正文中需要注釋的部分從前到后按順序編注釋號,并以上角標形式出現(xiàn),最后在文章末尾以注釋號為序,把注釋的信息全部呈現(xiàn)出來。“頁末注”和“文末注”各有千秋,也被不同學術期刊采用。“頁末注”節(jié)省空間,方便讀者閱讀。“文末注”整齊劃一,美觀大方。注釋的整體位置不當,主要是針對“文末注”的形式而言。一些作者提交的論文,會把“文末注”的注釋整體放在學術論文的最末。這顯然是欠妥當?shù)摹N覀兎喠舜罅靠萍茧s志,發(fā)現(xiàn)學術論文的“文末注”的注釋整體一般放在參考文獻之前。注釋位置不當?shù)牧硪粋€表現(xiàn)是在論文的標題、摘要、關鍵詞、結(jié)論處加注。一篇論文的標題、摘要、關鍵詞、結(jié)論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這些部分應該語意清晰、信息顯豁。對這些部分中的某個信息進行注釋也是不當?shù)摹O旅媸悄痴撐慕Y(jié)尾處增加注釋的例子。例1:正文: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也啟示我們在思考如何進行有效的中國文學作品外譯時,有必要對譯入語國家的詩學規(guī)范、文學傳統(tǒng)進行細致考察,以提供有價值的、可資借鑒的參考信息,畢竟“文學和文化的輸出并不是多多益善、以量取勝……關鍵要看實際效果……這方面尚需作更多的努力”。注釋:王建開.走出去戰(zhàn)略與出版意圖的契合:以英譯作品的當代轉(zhuǎn)向為例[J].上海翻譯,2014(4):1-7.這是論文的最后一句話。這句話不但引述別人的觀點,而且在注釋中列出此觀點的具體出處。這樣的注釋很不合適。
2.注釋內(nèi)容煩瑣注釋內(nèi)容煩瑣主要有兩種表現(xiàn)樣態(tài)。一是在正文中和注釋中分別用不同語言陳述相同的觀點。有些作者在正文中陳述了一個外國學者的觀點,該觀點是作者直接從英語原文中翻譯過來的,但是作者還要以注釋的形式列出該觀點的原文。這樣的注釋顯得非常煩瑣,甚至影響讀者的閱讀興趣。例2:正文:他曾坦言自己對杜甫懷有十分復雜的感情,一方面他肯定杜甫詩歌的偉大,但另一方面又在展示這種偉大性上踟躕不前,他不愿著意強調(diào)杜甫作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的重要地位,而更愿意將對杜甫詩歌的闡釋與對其詩歌藝術的體悟留給讀者自己去完成。注釋內(nèi)容煩瑣的另一種表現(xiàn)是注釋和參考文獻內(nèi)容重復。一些學術論文中已列出許多注釋,說明了引文或觀點的出處,已包括了具體的作者、頁碼、出版者、出版時間等信息,但在參考文獻中,還是再次一一列出上述信息。有些學術論文中,注釋和參考文獻僅是格式不同,如參考文獻標注了文獻識別碼,而注釋則沒有。有些學術論文中,注釋和參考文獻的格式和內(nèi)容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排列順序不同。許多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論文中,此類現(xiàn)象非常普遍。
3.注釋表述不清注釋的根本功能是引導讀者清晰理解相關信息,并給讀者更多的信息,以方便讀者查閱相關信息,但是一些學術論文中的注釋卻不能發(fā)揮應有的功能。究其原因,作者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或是作者由于自身喜好或自身具有的邏輯判斷能力,不能清晰地確定注釋中的內(nèi)容。下面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縱使讀者從此注釋中知道這些論文在Wischer&Diewald于2002年編輯的NewReflectionsonGrammaticalization一書中,知道不同論文的起止頁碼,但是卻不能獲知該書的詳細信息,因為在這個注釋中,該書的出版者、出版地等信息是缺失的,而在參考文獻中也是不能找到與該書有關的信息的。
4.注釋質(zhì)量不高注釋雖小,但是并非所有學術論文中的注釋都是高質(zhì)量的。要寫出高質(zhì)量的注釋也并非易事。注釋質(zhì)量不高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1)當注不注。許多學術論文會涉及文化常識、文化背景、專業(yè)術語、專業(yè)知識、縮略詞、信息來源等,這些信息以簡明清晰的注釋樣態(tài)呈現(xiàn)出來,可能對讀者有很好的參考作用。一些作者在學術論文中頻繁給出專業(yè)術語和縮略詞,但又缺失加注的意識和習慣,沒有給出相應的注釋,這無疑會使學術論文應有的豐富信息大量缺失,論文的質(zhì)量大打折扣。(2)注釋無標準,長短不均衡。不同的學術論文,注釋類別不同,數(shù)目各異。一些學術期刊由于遵從獨有慣例和出版規(guī)則,對注釋的內(nèi)容和形式也會有獨特的要求。這些客觀因素制約著不同學術論文注釋寫作應該遵從的標準,也制約著注釋的長短。但是,同一篇學術論文中的注釋應該遵循相同或相近的標準,長短上應均衡。一些論文中,作者會依據(jù)自己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對文化常識和專業(yè)術語給出較長篇幅的注釋內(nèi)容,但對其他各類別項的處理則非常薄弱。這也不妥當。(3)注釋粗糙。一些論文的注釋重要信息缺漏,或是有明顯錯誤,這是寫作者粗心大意、不認真寫作造成的。估計論文作者只是簡單地把自己閱讀到的外文文獻中的注釋照搬了過來。作者不但應該給出縮略詞的英文全稱,還應該給出這個縮略詞的中文對應名稱、具體含義、中文縮略詞(如果有的話)、最早出處等信息。對GS的注釋可以這樣加工:GS,全稱greenshoots,原屬園藝學詞匯,意為“綠芽”。20世紀90年代初的經(jīng)濟蕭條時期,時任英國財政大臣諾曼•拉蒙特(NormanLamont)在1991年的一次會議中首次用“greenshoots”來指代“經(jīng)濟復蘇的跡象”。2009年,摩根大通公司首席經(jīng)濟學家布魯斯•卡斯曼(BruceKasman)也使用“greenshoots”一詞來描述美國經(jīng)濟復蘇。此后,西方媒體廣泛地使用“greenshoots”來指代“經(jīng)濟復蘇的跡象”。在我國經(jīng)濟學領域,GS常被譯為“經(jīng)濟復蘇跡象”。
二、注釋策略
我國知名翻譯家曹明倫曾專門著文討論翻譯注釋的原則。他提出六個翻譯注釋原則,即:一是當注必注,不偷懶懈怠;二是點到為止,不畫蛇添足;三是準確精當,不誤導讀者;四是客觀合理,不為注而注;五是隨文注釋,方便讀者;六是標記清楚,體例統(tǒng)一。[1]他還強調(diào)翻譯注釋的特殊性,指出要在注釋之后標明是原注、原編著者注、譯者注還是編者注。我們認為,曹明倫提出的翻譯注釋的原則無疑對學術論文作者寫好注釋有參考作用,也對編輯者作好學術論文中注釋工作有參考作用。筆者根據(jù)工作經(jīng)驗,提出以下學術論文中注釋的編輯策略。
1.重視注釋,認真審核學術論文中的注釋雖小,編輯者在編校過程中卻要對其有足夠的重視,時刻保持敏感的注釋意識。編輯者應站在論文讀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充分為讀者著想。編輯者在編輯學術論文時,凡遇到專業(yè)術語、文化概念、知名觀點、縮略詞等,就要考慮讀者是否會理解,是否需要加注。編輯需要認真閱讀、審核學術論文中的注釋。編輯者保持敏感的注釋意識,是對讀者的負責,也是對作者的負責。
2.態(tài)度客觀,冷靜應對編輯者要客觀冷靜地對待注釋,力求注釋簡潔明快,經(jīng)濟合理。學術論文不同于文學類作品,一般情況下無須做很長的注釋。編輯者需要審查注釋部分累贅多言。例如,外語類學術論文經(jīng)常提到一些教學理論,下面的注釋就很簡明清晰:教育學領域?qū)Α罢n程論”與“教學論”之間的關系存在四種不同認識:一種是認為課程包含教學,即大課程觀;第二種是教學包含課程,即大教學觀;第三種觀點認為二者并列,即分離觀;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二者為有機整體、不可分割,即融合觀(鐘啟泉2007:3;章兼中2016:6-7)。本文認為,我國外語教育研究尚處于學科發(fā)展初期,宜采取分離觀,以便對相應議題展開深入、細致、全面研究。讀者能夠?qū)Α罢n程論”與“教學論”之間的關系存在四種不同認識一目了然,也了解了作者對這些認識的看法。
3.多方求證,力求精確編者面對不妥當?shù)淖⑨專枰J真做好編輯工作,精益求精,力求精確。這是需要付出艱辛勞動的。編輯者需要對注釋中的各種信息進行質(zhì)疑,需要耐心細致地向作者求證,向?qū)<仪笞C,更需要認真查閱資料,參照對比權(quán)威性的資料。有時為了證明注釋的精確性和權(quán)威性,編輯者需要找到兩份以上相關資料以相互印證,要有據(jù)可依,言之確鑿。比如一些語言學論文中涉及外國人名,對經(jīng)常被人們引用的,要保證英文拼寫不能出錯,對約定俗成的漢語譯名也不能出錯,如奈達、萊考夫等,對比較陌生的英語人名,尤其是同音同形的英語人名,需要多方查證,做大量的篩選和求證工作,減少錯誤,力求精確。
4.認真修飾,方便讀者注釋雖小,但注釋的最終目標是方便讀者閱讀,給讀者提供內(nèi)容豐富、質(zhì)量上乘的精神食糧。注釋是為方便讀者而做的一項工作,何處加注,如何加注,這些都是論文寫作者根據(jù)自身的閱讀經(jīng)驗、寫作慣例、學識素養(yǎng)來判斷和決定的。論文寫作者加注釋是預設了讀者的平均理解能力。編輯者更需要時刻保持客觀的立場和態(tài)度,審核注釋時,要盡量避免加入主觀評價,對注釋的內(nèi)容和形式認真修改、潤色,以方便讀者為要務。
6.遵從規(guī)范,力求美觀編輯者審核、編校注釋時,要在尊重作者的基礎上,遵循學術期刊的規(guī)范和出版法規(guī),要認真檢查學術論文中所有注釋的標記號是否清楚,標注方式是否統(tǒng)一,正文中的標記和注釋的標記是否一一對應,注釋的標記符號的位置是否恰當?shù)取V挥羞@樣,才能保證期刊注釋編校的整體統(tǒng)一性、規(guī)范性、連貫性和美觀性,也才能提高期刊的編校質(zhì)量。
7.歸納注釋類別,總結(jié)注釋特征專業(yè)學術期刊編輯,應該成為一個勤于總結(jié)工作經(jīng)驗的有心人,時常歸納,認真總結(jié)工作中的點滴發(fā)現(xiàn)和感悟。在編輯校對大量的學術論文后,編輯者會對本專業(yè)學術論文的注釋類別和特征有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并能從本專業(yè)名家撰寫的有影響力的名作中學習到很多知識,編輯應該善于歸納注釋類別,總結(jié)注釋特征,并在總結(jié)的基礎上來解決來稿中的注釋問題,并在與作者溝通時,講解相關注釋的類別和特征,以恰當?shù)牟呗詾橹笇ё髡咄瓿勺⑨專酱僮髡邔懗龇弦?guī)范、有內(nèi)容有質(zhì)量的注釋。
8.敢于擔當,增刪注釋編輯者也要有擔當意識,敢于對注釋負責。編輯者應該與論文作者充分溝通認真交流,解決論文中存在的注釋問題。如果作者實在無法按編者提出的宏觀指導原則修改注釋,或根本不愿意更改注釋問題,編輯者應該發(fā)揮編輯主動性對論文中注釋的疏漏或者不當之處作少量的增、刪、修改。但是增、刪、修改一定要有充分的專業(yè)依據(jù),并運用專業(yè)的編輯技巧。如編輯可以不經(jīng)作者同意將注釋中英制計量單位(如面積單位“英畝”,體積單位“加侖”)轉(zhuǎn)換為我國讀者相對熟悉的國際公制單位(即SI,本文簡稱公制),因為我國出版法規(guī)要求出版物中的計量單位應以國際標準計量單位為標準。[2](102-111)編輯還可以為了版式的美觀或因為版式的限制,把注釋刪除,而將其內(nèi)容以參考文獻的形式給出。如果編輯長期對某專業(yè)術語進行研究,堪稱此方面的專家,則完全可以糾正、改寫論文作者在注釋中的不當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