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學術期刊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轉述動詞 文學類學術論文 中國作者 英語本族語作者
0 引言
轉述是學術寫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運用轉述可以體現作者對轉述命題或被引作者所持的態度,為作者的評論開啟評價空間[1]。轉述動詞是轉述的重要信號之一,作者可以通過轉述動詞實現言語功能,導入被引用者的聲音,實現作者、被引作者和讀者之間的對話。恰當使用轉述動詞是作者尋求其交際目的與學科規范之間平衡的一種重要手段[2]。因此,對轉述動詞進行研究是理解作者意圖與學科規范之間關系的起點,對于英語學習者而言,正確使用轉述動詞有助于提高英語學術寫作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實現寫作目的。
1 國內外研究綜述
語言轉述現象一直以來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國外學者從傳統語法、文體學、功能語言學等角度對語言轉述現象進行了研究。傳統語法重點從直接引語、間接引語的轉換關系上關注對他人話語的轉述策略[3]。在文體學領域,Leech和Short把對言語和思想的表征區分成五類:直接引語、間接引語、自由直接引語、自由間接引語和人物話語的敘事性報道,這種分類方法擴大了語言轉述研究的范圍[4]。功能語法學家Thompson則關注轉述動詞的人際意義,指出轉述者對轉述內容的態度主要體現在轉述動詞上[5]。對批評話語分析學家而言,轉述動詞體現了語篇互文性和語篇中的多聲特征[6]。專門用途學者也注重對轉述動詞的研究,他們對轉述動詞進行分類,關注轉述動詞在學術論文中的功能,同時通過引用分析(Citation analysis)關注轉述動詞的使用[7]-[10]。其中,Thompson和Ye將轉述動詞分為三類:研究轉述動詞(Research verb)、語篇轉述動詞(Textual verb)和心理轉述動詞(Mental verb),并分析了各類轉述動詞的人際意義。此后,Thomas和Hawes[8]以及Hyland[10]等人在其基礎上做了類似分類。
國內部分學者從認知語用角度研究引用現象中與認知有關的方面[11],或者研究引語在語篇中所完成的修辭功能[12]。有的學者對學習者學術英語語料中使用的轉述動詞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13]-[17]。也有學者分析了引用的結構形式及其與時態、語態的關系,探討了轉述動詞的類別及功能[18]。
以Hyland為代表的國外學者的研究以英語本族語研究者的學術論文為語料,未涉及母語為漢語的英語學習者對轉述動詞的使用情況。而中國學者的研究中,對學習者學術英語語料的定性及定量研究所選擇的語料大多來自應用語言學;以期刊論文為語料的種類及數量有限,從對比分析的角度探討中國作者和英語本族語作者在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的使用情況的研究更不多。本研究將在這些方面做一些嘗試。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從Springer電子期刊中選取近十年(2004-
2013)文學類論文共20篇,其中中國作者和英語本族語作者論文各10篇。選擇語料時,研究者還考慮到論文期刊的多樣性及代表性。然后,研究者根據學術論文撰寫的規范要求,運用人工識別的方法記錄論文全文中所有標注了引用信息(作者,時間,頁碼)的地方,對所得語料進行分類統計。首先統計了兩類作者零轉述動詞的使用情況。其次,分別對轉述動詞總次數、使用頻率較高的轉述動詞做了統計。最后,重點統計了兩類作者表示評價傾向的轉述動詞的使用情況,并對以上各類型語料進行對比分析。
3 研究框架
Hyland基于Thompson和Ye以及Thomas和Hawes對轉述動詞的分類,運用過程法和評價法對轉述動詞加以分類[10]。按照過程法,轉述動詞可以分為三大行為類型,即研究行為(指研究者在研究結論或研究過程中對真實世界行為的陳述)、認知行為(指心理過程)、話語行為(指語言表述方式)。而按照評價法,轉述動詞又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表明現作者對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做法持肯定態度;第二類表明現作者不同意或不接受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其做法;第三類轉述動詞不直接表明現作者的觀點,而是現作者通過轉述動詞傳遞被引作者的態度、觀點和評價,具體又可以分為四個小類,包括①被引作者以肯定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觀點;②被引作者以中立的姿態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客觀上做了什么事;③被引作者以謹慎的態度提出自己的觀點;④被引作者以批判的態度評價別人的研究或研究結果。
Hyland沒有說明過程法和評價法各自的優缺點,也沒有說明兩者的相互關系。本研究認為,過程法基于研究行為的本質特征,從行為、心理和話語三個方面對轉述動詞進行分類,有利于提高人們對轉述動詞本質的認知,具有理論上的指導意義。而評價法立足于現作者、被引作者以及讀者之間的對話性,旨在區分現作者、被引作者的立場和態度,從而幫助讀者明確現作者的觀點。同時,評價法也有助于提高英語學習者學術寫作中對轉述動詞的運用能力,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本研究在對比分析中國作者和英語本族語作者轉述動詞時基于Hyland的評價法,首先將轉述動詞分為兩個大類,第一類是現作者通過轉述動詞進入語篇,向讀者闡明自己的立場、觀點和論斷;第二類是現作者通過轉述動詞表達被引作者的態度、觀點和評價,從而間接幫助讀者了解現作者自己的觀點。之所以采用這樣的分類方法,是因為轉述是作者借助語言表述心理的過程,也是意向性自我構建的過程,反映了現作者對轉述內容的認知評判,并通過轉述動詞進入語篇,向讀者闡明自己的科學論斷。
[2]Thompson,G.&Y.Ye.“Evaluation of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 365-
382.
[3]Yule,G.et a1.“On reporting what was said”,ELT Journal,1992,46(3):245-251.
[4]Leech,G.& M.Short.Style in Fiction.London:Longman, 1981.
[5]Thompson,G.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 Edward Arnold,1996.
[6]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
[7]Thompson,G.&Y.Ye.“Evaluation of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 365-
382.
[8]Thomas,S.& T.Hawes.“Reporting verbs in medical journal articles.”ESP Journal,1994(13):129-48.
[9]Swales,J.Genre Analysis:English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Cambridge:CUP,1990.
[10]Hyland,K.Disciplinary Discourse: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Haflow:Peaon Education,2000.
[11]彭建武.語言轉述現象的認知語用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359-366.
[12]辛斌.引語研究的語用修辭視角[J].外語學刊,2010(4):67-
73.
[13]胡志清,蔣岳春.沖外英語碩士論文轉述動詞對比研究[J].語言研究,2004(3):123-126.
[14]袁邦株,徐潤英.社會科學論文中轉述動詞的學術考察[J].求索,2008(12):79-81.
[15]孫迎暉.中國學生英語碩士論文引言部分轉述語使用情況的語類分析[J].外語教學,2009(1):53-57,69.
[16]婁寶翠.學習者英語碩士論文中的轉述動詞[J].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5):64-68.
[17]張軍民.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學術語篇轉述動詞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246-249.
[18]唐青葉.學術語篇中的轉述現象[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3-6.
關鍵詞: 學術期刊 《上海翻譯》 副標題 翻譯
1. 引言
隨著我國文化和科技對外交流的發展,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學術期刊逐漸趨于規范化和標準化,舉措之一就是論文題目和摘要翻譯。標題是論文主旨的凝結和內容的概括,具有信息功能(提供文章的主題和內容)、美感功能(簡潔明快,新穎醒目)和祈使功能(誘發讀者的閱讀欲)(周永模,2002),其翻譯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術交流和信息傳播的質量。國內一些學者就論文標題翻譯提出了一些見解,并對誤譯原因等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但研究對象基本上限于正標題。副標題的使用可以縮短正標題的長度,增加信息量,對正標題起補充或解釋說明作用,并通過形式和結構的改變使標題更為醒目。副標題翻譯研究對于信息檢索、中外學術交流和學術期刊的規范化建設等意義重大。筆者以《上海翻譯》為例, 對其2000―2006年載文副標題的翻譯進行研究,寄望于為期刊論文副標題翻譯提供參考性規范。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國內影響巨大的《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副標題為研究對象,對其翻譯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從文體特點、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等方面探討副標題的翻譯規范。
3. 分析與結果
《上海翻譯》(2000―2006)共24期刊載學術論文568篇,其中含有副題的論文數量為94篇,比例為16.5%。具體信息見下表:
在不同的年份,《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中含有副題的論文數均占一定比例,2006年的比例達到28.4%。可見,副標題的使用和翻譯研究是必要的,也是有學術價值的。
3.1 語體特點
學術論文采用論述文文體,副標題翻譯用詞傾向于使用正式語體的詞語,因為論述文文體用詞比較莊重、典雅、規范、嚴謹。(劉宓慶,1985)同時,由表三分析,英譯副題的結構極少使用句子,而是大量采用短語,尤其是名詞化結構。從句法功能個講,短語,尤其是名詞化結構,可以避免使用人稱主語,從而防止表達過于冗長;同時,名詞化結構的組合方式多,意義容量大,具有簡潔確切,嚴謹客觀的修辭功能。
3.2 翻譯原則
周永模(2001)將“忠實通順、簡潔地道”周圍標題翻譯的準繩;劉明東(2001)提出學術論文標題英譯應以準確、易懂、具體、簡潔和規范的原則。結合相關翻譯理論和《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副題翻譯資料,筆者認為論文副題的翻譯主要把握的原則有三個:忠實、簡潔和規范。
忠實是副題翻譯應遵循的第一原則。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翻譯理論歷來強調一個“信”字,也就是將“忠實”視為翻譯的基本標準(孫致禮,2003)。當然,保證副題翻譯的副題翻譯必須以充分理解原文為前提和基礎。
其次,作為論文主題提煉和內容概括的副題的翻譯應遵循簡潔原則?!胺g要求忠實于原文,是指精神或實質內容上忠實于原文,不是要求機械地、一字對一字地翻譯。翻譯實際上是一種語際轉換活動,在兩種不同的語言之間結項語言轉換時,常常需要改變語言形式。”(徐亞男,李建英:1998)因此,英譯副題時,應發揮英語表達靈活的優勢,用短語取代句子,同時將實質性的內容譯出即可。如2005年第四期中的論文題目“‘對等’?‘相當’?‘對應’?―關于‘equivalence’譯文的選擇”用合譯法表達為“More on Equivalence”。
副題的翻譯遵循忠實、簡潔原則的同時,還應注意規范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大小寫和標點符號方面。依照《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副標題的翻譯信息,副題首字母和實詞首字母大寫,首字母縮略詞全大寫。就標點而言,副題前普遍使用破折號,或主、副題間使用冒號;漢語書名使用書名號,英語用斜體;英譯副題為短語或陳述句,句末不用標點,如果是疑問句,也可將問號省略。當然,根據需要,副題中還可能出現引號等標點。另外,主、副題均采用居中排列方式。
3.3 翻譯方法
何恒幸(2003)提出了標題翻譯的三種方法,即自足法、相關語篇內容結合法和翻譯目的結合法。筆者結合《上海翻譯》(2005―2006)載文副題翻譯信息,具體將翻譯方法分為對應譯法、合譯法、增譯法和省譯法。
對應譯法又可分為正、副題對應譯法和譯副法。當正、副題均體現了論文的主要內容時,應同時將正、副題譯為英語,但正、副題應搭配得當,避免重復、分離和矛盾等現象。有時,正題只是概括性評價等信息,而副題體現了主題,則省譯正題,采用譯副法。如2006年第一期的論文標題“定靜安慮 而后有得――《黃帝內經》英語翻譯隨想” 譯為“Reaction to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合譯法即將正、副題合并翻譯。如2006年第四期論文標題“加強跨文化傳播交流的國際接軌意識――提高口譯人員素質迎世博”譯為“Deeping Cross-communication Consciousness to gear to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EXPO”。
增譯副題是為了補充正題信息以反映和突出論文主旨。如2006年第三期論文標題“‘博客’,還是‘部落格’?”譯為“‘Boke’or ‘Buluoke’--On Translation of ‘Blog’"。
如果正題足以體現論文主題,副題可省譯。如2006年第三期論文標題“Translation Studies在中國的名與實--兼談翻譯學的學科范圍和界限問題”譯為“The Chinese Names and Nature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四種翻譯方法中,對應譯法和省譯法較為常用,尤以對應譯法為主。同時,副題翻譯并不苛求字句對等,而應依據論文內容靈活變通,在保證準確反映實質內容的前提下,符合英語表達規范。
綜上所述,基于《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副標題的翻譯研究,副題翻譯應以充分理解原文為基礎,傾向于使用正式語體的詞語并多采用短語以體現其語體特點,遵循忠實、簡潔和規范的翻譯原則,以對應譯法和省譯法為主,輔以合譯法和增譯法?!渡虾7g》載文副題的語體特點、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為學術論文副題翻譯提供了指導和參考規范。
說明:論文數量統計不含英漢互譯賞析、學術信息、書訊、簡訊、通告和會訊等非學術文章;《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中含有副題的論文共39篇,由于2006年第一期的論文“政治詞語翻譯應當講政治――對《國家法》英譯的思考”無英譯,故表中的論文數為38篇。
參考文獻:
[1] 周永模:《忠實通順 簡潔地道:標題翻譯之準繩》,《中國科技翻譯》,2002,(3)。.
[2] 劉宓慶:《文化翻譯論綱》,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 劉明東:《試論學術論文標題的英譯》,《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4] 孫致禮:《新編英漢翻譯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徐亞男、李建英:《外事翻譯》,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6] 許建平:《中文核心期刊論文標題的翻譯》,《中國科技翻譯》,2005,(4)。
摘 要:文章選取《社會學研究》和《中國人口科學》2003~2014年間每年第1期刊載的論文為樣本,對其數據引用行為進行
>> 19877―20166年我國檔案法規研究期刊論文統計分析 期刊論文評價研究 體育期刊論文參考文獻中網絡文獻引用情況研究 從高被引期刊論文看我國圖書館讀者工作研究 從代表性期刊論文看我國教育博客研究 西安工程大學期刊論文計量分析 國內物理學期刊arXiv自存檔論文的引用優勢研究 我國學習型城市研究期刊論文的文獻計量和內容分析 基于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的期刊論文被引用率分析 陜西理工大學期刊論文計量分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期刊論文統計分析 我國新聞傳播學期刊集群分布及其親疏關系研究 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期刊評價歷程研究 單篇期刊論文h指數的實證研究 期刊論文與專利文獻的整合框架研究 教育游戲期刊論文內容的分析研究 英語學術期刊論文轉述動詞研究 國內實證類英語碩博論文與國外期刊論文結果與分析討論部分的引用對比 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引用網絡的構建與分析 能力坡道模型視角下期刊論文數據生命周期管護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8]《中國人口科學》編輯部.投稿要求[EB/OL].[2014-08-15]. http:///channel/tgyq.
作者簡介:丁楠,女,浙江大學圖書館館員;楊柳,女,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本科生;丁瑩,女,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本科生;凌晨,男,本科生;潘有能,男,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