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發展年度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著力優化產業結構
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堅持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為重點,加快培育特色效益農業和農業龍頭企業。全區新增投資千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家、雙五”企業4家。和孚中水飼料水產養殖中心被授予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重點龍頭企業,中林南星湖州合板有限公司被評為省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新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8萬畝,新增市以上農業名牌、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等16只,方示”牌黃花菜、青藤”牌葡萄通過了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建設了3個種兔場和10個擴繁場,金獺兔”銀湖羊”溫氏雞”櫻桃谷種鴨等一批特色畜牧業得到進一步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逐步完善,新增各類農村中介組織10家。積極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全區農業實際利用外資3460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3.1億元。外向型農業快速發展,全年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外貿出口達到1.04億美元。
堅持一手抓扶優扶強,一手抓淘汰落后生產力,努力提高工業化水平。扎實開展“項目推進年”活動,共確立區級重點項目49項,開工37項;全區工業性技改項目378項,新開工項目270項;完成工業性投入45.57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投入3000萬元以上項目達到50項。塊狀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全年木地板銷售達到75.8億元,新型電子元器件銷售收入達到55.2億元,電梯銷售收入達到13.8億元。知名品牌不斷涌現,久立”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結束了沒有國家級商標的歷史,實現了零的突破,6只產品榮獲國家級免檢產品稱號,5只地板品牌榮獲年全國木地板行業市場影響力十大品牌。新增省級名牌2只、省著名商標4件、省級知名商號4個。規模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272.6億元、銷售收入270億元,分別增長32%和31.5%全區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52家,利稅超千萬元企業達到33家,比上年分別增加了11家和3家。堅決淘汰落后生產力。全年共取締264家褪色加工點,拆除187個有機玻璃單體灶,完成219家小化工企業的整治工作;共拆除22座機立窯,超額完成市里下達的全年拆除14座機立窯的任務;共關停26座粘土磚瓦窯,用一年時間完成了三年的整治目標。區拆除粘土磚瓦窯的經驗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堅持把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龍頭,切實加大古鎮保護與利用項目的推進力度,實施了立面修復、石板路鋪設、三線下埋和“十字港”景區建設,改造了廁所、節點和橋梁,修復了絲業會館、鎮史館和廣惠宮,疏通了古鎮區內的交通體系和河網水系,并且做好絲行埭農貿市場搬遷的前期工作。制定了古鎮歷史文化保護區管理試行辦法》古鎮管理日趨規范。加快推進農家樂等旅游項目的建設與開發。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53.6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500多萬元。商貿服務業穩步發展,市場成交額達到100億元,同比增長1.4%新開設各類品牌連鎖企業8家,農村連鎖超市取得新發展。
二積極推進城市建設
突出規劃先行。編制完成中心城區概念性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歷史文化保護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心城區水系和綠化等專項規劃、全區村莊布點規劃和部分示范村建設規劃,城東、城西分區規劃獲得市政府批準,確定了中心城區19個新村選址。
堅持建設為重。投資近億元完成了以雨污分流、三線下埋及綠化、亮化為主要內容的人瑞路、嘉業路、南林路、泰安路改造和泰安路霓虹燈一條街建設。投資3000余萬元的消防站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方丈港農民新村二期工程拆遷安置房順利竣工。中心城區改造、新建公廁14座。實施古鎮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00余萬元完成了南東街復線建設、青平橋輔道建設、景區水系整治、便民路大修和古鎮主出入口停車場等工程。開工建設鳳橋港延伸段河道整治工程。加大污水處理廠建設力度,污水處理廠已經投入運行,練市污水處理廠完成主體建設工程,啟動了雙林、菱湖污水處理廠建設。
不斷深化管理。積極開展夏季環境大整治等活動,實施中心城區重點街路生活垃圾袋裝化、主干道18小時清掃保潔、主要河道12小時保潔等制度,加大衛生死角、河道垃圾、牛皮癬”等清理力度,中心城區衛生狀況有了較大改善。實施交通秩序專項整治,有效遏制了機動車輛亂停亂放、闖紅燈等違章行為。以點帶面,創建嘉業路示范街,提升中心城區亮化、美化水平。加大執法力度,堅決遏制違章建筑冒頭的現象。建立了動遷聯席會議制度,加大了依法動遷力度。
三不斷擴大對外開放
堅定不移地實施外向帶動戰略,努力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中之重來抓。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產業鏈長、規模大的項目。全區新批總投資超千萬美元的項目12個,占新批項目數的13%占新增項目總投資的72.4%積極發揮企業招商主體作用,大力推進“以民引外”嫁接世界強勢企業,巨人電梯有限公司與世界第三大電梯制造商芬蘭通力集團合資成立了巨人通力電梯有限公司,越球電機與全球同行業排名第一的法國尚飛集團合資成立了浙江聯大有限公司等,被譽為“現象”全年合同利用外資達到2.7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1億美元,實現了區招商引資的重大突破。新增出口企業28家,完成自營出口2.5億美元,增長35.8%對外經濟合作全面推進。新辦境外企業2家,勞務輸出25名,組織了7家企業赴阿聯酋長期開展境外貿易。成功舉辦旅游節暨經貿科技洽談會,有22個項目上臺簽約,共引資34億元。
認真做好接軌上海文章。全年共引進上海投資項目12個,總投資3.21億元,實到資金2.68億元。積極鼓勵、引導企業與上海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南方集團、洪波集團等10家企業在上海成立了研發中心。
切實加快平臺建設。經濟開發區在資金嚴重短缺、土地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自我加壓,負重奮進,投入2億多元完成了科技孵化園7萬多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建設了年豐路西延段、南林分區四縱四橫道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為全區開放型經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練市工業園區、雙林和菱湖工業功能區也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四有序推進城鄉統籌
省、市、區和鎮四級共配套投入資金2200多萬元,農村“康莊工程”全面完成,并通過省市驗收。實現村村公路黑色化,村通公交車率達到96%扎實推進“百千工程”完成216個自然村整治,新增受益人口30219人。新增省、市級全面建設小康示范村6個。加強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航道砌石護岸39公里建設清水河道101公里標準圩堤150公里完成了菱湖鎮和石淙鎮的農民飲用水工程。以廢舊廠房、礦山及宅基地等的整治為重點,盤活土地存量2000畝。平原綠化工作取得新進展,區被授予省高標準平原綠化縣區,4個村被評為省級綠化示范村。積極推進生態區建設,鎮、練市鎮的生態鎮創建工作已基本完成,菱湖鎮射中村等4個村成為市級生態村。省“811環境污染整治、區域性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效明顯。農村、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順利開展,完成6個示范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和2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工程試點工作。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不斷完善環境污染監管長效機制。
覆蓋全區、涵蓋全體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救助低保困難群眾6512人,完成特困群眾危房改造85戶。建設完成并啟用福利院,創建三星級以上敬老院6個,全區敬老院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建立。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分別達到88.3%和94.6%實施“農民培訓工程”完成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9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8萬人。全區有線電視通村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92.9%實現村村通自來水,安全飲用水普及率達到96%
五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以爭創省級示范文明城區為載體,出臺了關于在全區開展省級示范文明城區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實施了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社區建設、市民素質等四大工程,著力構建全國、省、市、區四級文明創建體系,努力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鎮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文明鎮和“中國十大魅力名鎮”等稱號。分別獲得省級衛生鎮的稱號。實施群眾文化“十百千工程”和“農村文體建設年”活動,全區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300多場次,安裝體育健身路徑17條。認真開展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工作,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加大文化市場稽查力度。
積極開展省級科技強區和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創建工作。做好接軌上海產學研合作工作,與中科院上海分院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關系。大力實施“三個一百”工程,全區新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127項,列入上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30項,申請專利176項。培育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7家,其中省級以上4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2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7項、國家級星火項目4項、國家級新產品2項,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75億元。農村科普工作深入開展,鎮和練市鎮荃步村分別通過省級科普示范鄉鎮、村驗收。信息化建設加速推進,覆蓋城區的寬帶骨干網初步形成,4家企業成為省級以上信息化試點企業。
學校標準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投入8800萬元新建校舍51500平方米全區省標準化學校比例達到30%50%以上的中小學完成“校校通”建設。地方課程建設和“學生成長導師制”工作取得新突破。進一步完善“教育獎”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拓寬教師培養途徑,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義務教育適齡少兒入學率和鞏固率均超過99%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達到91.17%十五年基礎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區新出生人口2972人,計劃生育率達到9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26‰。探索流動人口一站式管理新模式,成功創建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區參保人數37.5萬人,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65個,建立家庭健康檔案17.6萬份。預防和控制急性腸道傳染病等工作取得全面勝利,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在實踐中得到加強。
積極實施就業政策,認真落實再就業各項優惠政策,新增就業崗位8510個,幫助6087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3.8%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新增參保11040人,失業保險覆蓋人數達到40780人,工傷保險新增參保8210人;被征地人員參加養老保險達到13902人,其中參加基本生活補助制度13526人。
堅持社會穩定“一票否決制”扎實推進“平安”創建工作,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不斷完善區、鎮、村三級綜治工作網絡。打防控一體化合作機制更加完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全年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七類重大惡性案件立案數比上年減少13起,破案率達100%。成立了區法律援助中心,進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落實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認真抓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組建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進一步加強了安全生產工作。江南皮貨市場和中和家私城重大火災隱患整改完成。加強全區應急體系建設,成功抵御了四次臺風的侵襲,切實做到不死一人,損失最小”
六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重視和支持人民政協參政議政,認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印發并實施了區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通知》和《區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工作規則試行深入開展政務公開和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工作,電子政務應用項目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近200個公用企事業單位實行了公開辦事制度。狠抓機關效能建設,全年共受理機關效能投訴42件,辦結41件,針對存在問題,及時進行督辦整改。實施區長熱線接聽日制度,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妥善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重視反腐倡廉工作,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致力建設廉潔高效政府。強化審計監督,對3個部門和4個鎮進行了審計。
認真辦理為民辦實事項目。年初區政府確定了10件實事工程,落實了牽頭領導和責任部門,做到月月有督查、件件有著落,及時協調解決實事項目推進中出現的問題。涉及就業再就業、敬老院建設、危房改造、農村醫療保障、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城市道路改造、康莊工程和小康示范村建設等實事均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