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客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差異
客體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比較傳統的教育方式,它的目的更多地體現于培養社會需要的工具,并不是把人的進步和發展作為目標。在客體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即教育者是主體,他們對作為客體的學生按照自己的教學目標進行系統的傳統教育,以達到自己的教學效果。客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老師把命令傳達給學生,學生按照命令完成老師的要求,這就是客體性教育中的一個簡單的互動關系。但是客體性教育往往會忽略學生個體的生命力和理解力,這從根本上不利于個體的健康全面發展。長此以往,學生會依賴老師,懶得思考,懶得創造。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與客體性思想政治教育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主客體的不同和互換。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充分發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把學生作為主體。要著重培養學生作為個體的主動性、能動性和自主性。通過客體的引導和啟發,使主體可以達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二、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背景
一是大學生思想的多樣性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社會的發展,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帶給人們的是源源不斷的沖擊。人們的思想在這種環境下也在不斷地受到新事物、新觀念的沖擊。在這個張揚個性、崇尚個性的時代,大學生作為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群體,更渴望獲得自我的認知和自身價值的實現。但是由于教育中長期壓抑的個性,大學生會在發展自己主體性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如個人私欲膨脹、不注重集體利益、不注重團結同學等。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性理論和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健康全面發展。二是我國的高速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的高低決定著其教育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影響并制約著大學生個體的自我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這種交往不僅體現在政治、經濟領域,還更多的表現在文化領域。與世界不同層次的文化的碰撞,對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產生了比較大的沖擊。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接班人,必須培養個體的獨立和自主,這樣才能更積極地通過對自我價值的實現推動社會的發展。三是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經濟的發展形成了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趨勢,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對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產生了沖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不積極改革,必然與現代化人才的培養脫軌。社會發展的現代化和人的全面發展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以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時代特征為前提條件。因此,開展大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對高校的必然要求。
三、大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現
一是能動性,它是大學生作為個體的主體特征。能動性決定了大學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去能動地認知問題,感知問題,從而表現出自覺能動性。二是創造性,這是大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表現。發揮人的主體性就是為了讓人在自我認知之后對某一理論某一現象進行再創造。如果實現了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行動,那么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就已經被發揮到最高境界。三是獨立自主性,這里的獨立自主指的是不依賴外界的力量,自由地支配自身的活動。對大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其發揮自主性,可以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四、大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堅持的原則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針對學生進行的,它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學生個體。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著眼點和出發點。二是要堅持主客體的互動。我們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的主體性,但絕不是摒棄教師作為客體的地位。相反我們更應該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主客體互動。這種互動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三是要尊重并接納開放性觀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緊跟時代潮流,接受一些正確的具有進步意義的新觀念。要在變化中求發展,最終實現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五、大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是可以改進并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多以教師講授為主,這種方式會造成學生的消極心理,最終演變成逆反心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課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增強大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完成思想上的被動到主動的轉變。這樣的轉變對于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二是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它可以把學生真實的情感和對教學的期待反饋給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三是可以增強高校教育中的民主平等意識。傳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往往處在高人一等的狹隘環境,這種環境,讓學生覺得厭煩甚至排斥。而對大學生的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卻充分地做到了尊重學生、關心學生,這有利于教育者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而且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綜上所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繼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并努力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這是時代對高校的要求,也是高校適應時展最有效的改革。
作者:王莉媛單位:通遼市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