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學下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許多大學生邁出了大學校門,卻沒能順利踏上就業之路。由于多種原因,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給我國社會帶來了很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因此,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高校擴招;供求關系
一、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
1.大學畢業生人數變化情況。1999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人數在100萬左右,隨后國家采取高校擴招政策。僅10年間,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翻了5倍。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畢業生人數達820萬。2.大學畢業生就業現狀。高校每年畢業人數逐年增長,而每年職位增長速度遠低于大學畢業生人數。相關數據顯示,2011-2014年的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上升,但自2015年起就業率有所下跌,近5年的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基本維持在90%左右。另外,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市場上愈加需求各類技術性強的人才。而剛剛畢業沒有任何經驗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3.大學生就業特點。一是就業形勢總體上依然嚴峻。二是不同專業之間就業水平存在比較大的差異。三是隨著我國第三產業比例的不斷擴大,以金融為主的服務業吸納勞動力的作用更強。四是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產業結構的提升,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五是應用型的技術人才更受歡迎。
二、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分析
1.國家高校擴招政策導致大學生供求失衡嚴重。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受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的影響。由上述統計可知,自1999年起高校大規模擴招后,我國大學生數量一直在持續增長中;但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增加幅度沒有大的變化,因此,畢業生供過于求,造成“勞動力過剩”,進而造成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加入就業難的隊伍中。這是造成就業市場供需失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嚴峻。
2.高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利于大學生就業。高校大規模擴招,致使教學條件下降而導致教學質量滑坡。另外,很多學校僅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造成學生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而不會靈活運用的現象,最終導致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只能紙上談兵。這與企業所需的能夠直接上手實踐的人才背道而馳。這也是很多讀完四年大學的畢業生入職后,卻發現自己所學一無所用的原因所在。
3.大學畢業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對于這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初涉職場,缺乏自我認知和對職場的認知。一是期望過高,大都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很多人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他們認為自己是高素質人才,因此尋找的工作需要加上工資相對較高、福利相對較好、休息時間相對較長等附加條件,這樣就給自己增設了一些阻礙,使就業之路更加狹窄。二是就業理念存在誤區。很多大學生鐘情于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加劇了東西部地區人才供需矛盾;另外,大學生對國企、機關事業單位、外企的青睞形成新的“獨木橋”現象,這三類用人單位占比接近70%,大學生就業選擇上“扎堆”現象突出。
三、針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解決對策
1.建立健全就業市場機制。在當今人力資源市場地域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應加快實現全國職業介紹聯網,發展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的信息平臺,通過這種途徑畢業生可第一時間獲取充分的就業信息,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與勞動力市場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借助新媒體的作用,譬如,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專業就業網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使之能夠為大眾所用,從而利用新媒體來帶動就業。
2.拓寬大學生就業途徑,鼓勵其自主創業。作為高素質的大學生,不僅是求職者,也是新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在崗位增長有限的現實下,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推動就業的重要途徑。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可以實現自身就業,還可以帶動其他勞動者就業,有利于減輕國家的就業壓力,同時可以加快新型科技產業成果的轉化。國家應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譬如,采取創業補貼、技術支持等方式。
3.高校作為大學生就業的橋梁。高校應不斷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教學內容改革,拓寬學生知識面。譬如,通過組織類似于創業競賽、職場模擬大賽等方式,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切實培養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具備綜合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另外,高校要更加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更需要從長計議。譬如,不能等到臨近畢業才進行就業指導,這樣就變相地使之僅僅成為一種職業介紹,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脫離實際的泛泛而談,而應該是從進入大學就開始讓他們接觸就業類的課程和就業相關信息。
4.大學生自身轉變就業觀念。東部沿海城市、北上廣等城市雖然就業條件較好,但從另一個角度,這些城市競爭非常激烈,淘汰率也較高。所以,大學畢業生首先要認清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就業選擇,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國企、事業單位、公務員等單位,擺脫求職道路上自己增設的一些阻礙,走出就業誤區。另外,在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的情況下,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積累經驗。剛畢業的幾年,是自己到企業中繼續學習的時期,在學習理論應用技能的同時,還能夠獲得相應的工資補償,這應該成為剛入職場大學生的工作激勵,更應該感恩企業提供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結束語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當今的一種社會現象,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解決就業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學生四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社會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寅凱.淺析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基于勞動經濟學理論[J].統計與管理,2017(06):141-142.
[2]蔡中華,王蘇南.勞動經濟學視角下的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4(29):271-272.
作者:孫敬 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