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扶貧工作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重要場所,其在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強高校精準扶貧與思政教育工作研究的力度,對于高校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準扶貧
1.1精神扶貧高職貧困學生的思想認識到位程度、心態等是決定精準扶貧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就目前而言,針對貧困貧困學生普遍存在的意識倦怠問題的解決,相關部門主要采取的是加大扶貧政策宣傳力度的方式,促進貧困學生脫貧自信心的不斷提升,鼓勵貧困學生積極的參與脫貧相關優惠政策的實施。同時通過社會的各個方面,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推力與價值引領作用,引導通過自身的艱苦奮斗和努力,盡快的實現脫貧的目標。
1.2教育扶貧雖然惡劣的自然環境與長期形成的不良習俗是導致貧困學生長期貧困的外部原因,但是,經過深入的分析研究發現,貧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思想觀念才是導致其長期處于貧困狀態的主要因素。由于貧困地區受到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就業難度大、收入低等問題,已經成為了貧困地區長期無法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所以,政府部門只有通過加強教育扶貧力度的方式,才能確保脫貧人口不出現重返貧困的現象。也就是說,從小孩子就抓起教育扶貧工作,為高職貧困學生脫貧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才能實現徹底阻斷貧困現象日益嚴重的目標。
1.3科技扶貧只有貧困學生切身的感受到了精準扶貧的好處,才能將其脫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的調動起來,而這也是精準扶貧思想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所要關注的首要內容。科學是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只有引導和幫助貧困學生掌握先進的文化技術,才能實現促進貧困學生利益不斷提升的目的。比如,充分發揮相關農業高效的資源優勢,向高職貧困學生(特別是即將就業的)推廣適宜當地種植的農業新品種,促進貧困農村學生種植能力與致富能力的有效提升;通過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方式,加大先進農業技術宣傳和推廣的力度,促進貧困學生畢業后自主學習能力的穩步提高;開展農業知識科普講座、科普下鄉的活動,實現學生自主創新創業能力不斷增強的目的。另外,政府部門應該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綠色農產品優勢,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平臺和機遇,才能在確保科技扶貧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上,實現幫助貧困學生脫貧增收的目標。
1.4醫療扶貧根據政府部門扶貧辦的詳細統計,目前我國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村貧困戶在整個貧困戶人口中的比例已經達到了42%(家庭情況會直接影響高職學生)。而這也就說明了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那么全面小康的社會發展目標是無法實現的。因此,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政府部門針對貧困農村及貧困學生采取的提供醫療幫扶和醫療政策雙重服務方式,不僅為貧困農村建立了基層衛生院,同時加強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救助等惠民政策宣傳的力度,學校也為低保學生免除醫保費,不僅促進了貧困農村農民與在讀高校子女維權意識的不斷提升,同時也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隨著醫療扶貧政策的其實落實,不僅為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同時也從源頭上有效的遏制了貧困學生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分析
1)政府部門必須充分發揮其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加強精準扶貧工作的考核力度,才能確保精準扶貧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作為高校而言,在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過程中,則應該對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予以充分的重視:首先,與貧困地區政府部門建立密切的聯系,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影響和引導貧困地區政府部門開展扶貧工作。同時幫助貧困地區政府部門制定完善的動態化扶貧政策實施措施,確保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貧困地區政府部門必須充分發揮其主導和主體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在進一步優化資金配置、人才、項目等扶貧資源的基礎上,為貧困農村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2)高校必須在深入分析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扶貧工作需要的基礎上,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才能在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充分激發出來的基礎上,發揮出高校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進一步豐富。
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時,應該將思想政治教學的理論與貧困農村的脫貧現狀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當前社會熱點,發散學生的思維,將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起來。
二、教學形式的創新。
通過開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多樣化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開拓大學生的視野,促進大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考核方式的優化。
高校采取的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分數計入其期末成績的方式,由授課教師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與考核。3)建立統一的脫貧攻堅體系,為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共同努力。說,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離不開13億中國人的攜手全進。所以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過程中,政府部門、高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才能確保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這也說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如果只是簡單的依靠政府或者高校是無法實現其既定目標的,而是需要大學生積極主動的融入到社會中,通過自身的親身體驗和感受,才能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另外,貧困地區的政府部門,應該在充分利用自身力量頭籌扶貧資源的基礎上,積極的鼓勵和引導不同類別的社會主體,參與到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工作中,同時發揮不同社會力量的特點和特長,建立開放式的精準扶貧氛圍,才能確保精準扶貧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
3結束語
總而言之,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目標,而人的生存與發展則與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高校必須將精準扶貧與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緊密的融合在一起,并在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主導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全面提升,同時積極的鼓勵和引導廣大青年設施深入到脫貧攻堅的一線地區,才能真正的實現精準扶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為我國高校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作者簡介:范征宇,1975年生,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創新創業、就業指導。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高職院校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學生精準資助研究(X-c/2018/16);本文(或課題)受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骨干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項目資助;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PZY2015A090)資助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祝雯,姜嘉琦,謝輝林,余莎.高校資助育人與精準扶貧幾大舉措[J].科技風,2018(16):55-56.
[2]王娜.實現高校精準資助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8(7):102-105.
作者:范征宇 單位: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