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法學本科專業教學革新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改革的具體做法
法學專業的課程實踐教學方法,大多采用的是案例教學法。我們把《法律文書》課程時間的教學引申到社會實踐當中,以課程實踐教學過程帶動社會實踐改革,以社會實踐檢驗課程教學的效果。這種改革的創新,達到了課程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效果相統一的目的,其示范性的效果顯而易見。具體做法:一是在教學計劃中講《法律文書》課程的開設時間整到最后一學期,與該專業社會實踐在時間上相一致。在《法律文書》課程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在網上典型的審判案例,按照案例中所涉及到的各種角色,為學生講解各類文書制作的要求、格式以及寫作技巧,這些教學案例的精選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通過案例教學,給學生介紹個梳理,生有一個全面了解案情、審判過程幾所運用的法律條文、法理理論及其邏輯思路。二是按所學法律知識撰寫與實踐角色相適應的法律文書。學生在理清案情脈絡、全面理解案情,分析案件中各角色在本案中的性質、地位、位置后,選擇自己所愿意擔當的角色,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所學的法律知識,撰寫與該角色相適應的法律文書(不少于2000字)。三是根據綜合實踐評定成績。學生所撰寫的法律文書定稿后,按小組組成模擬式法庭,按角色和法律文書的內容進行敘述和辯論,評委老師當成點評和指導,合議并評定出應得的成績。
2改革取得的初步效果
2.1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教師的案例(包括案情介紹、審理過程、判決結果、爭議焦點、法理分析及防范提醒)。學生可以全面的了解整個審判過程及所運用的法律條文、法理理論及邏輯思路。學生在理清案情脈絡、全面理解案情,分析案件中個角色在本案中的位置、地位,選擇自己所愿意擔當的角色,根據角色在本案中的性質,運用所學知識撰寫相應法律文書,既深了學生對法學理論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在掌握案情的時候,把自己置身于案件當中,提高了了解案情,弄清案件審理過程中個角色的主張、觀點的興趣,在寫作過程中可以按自己的觀點從角色所擁有的權利出發整理思路,認清事實、發現有力證據,尋找能夠支撐自己觀點和權利的法律依據。這話做法,非常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溫習已學過的法律知識,并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2.2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學生的法律文書定稿后,在教師指導下,按小組組成模擬法庭進行模擬演練。并由學生按自己在法律文書中的角色,扮演法官、檢察官、律師、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等角色,對自己所撰寫的法律文書進行當庭表述或辯論。其優點是:①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在模擬法庭的演練過程中,學生必須考慮所處角色的利益,全力以赴的爭取最佳效果。教師在其中起的作用是輔助性的,即挑選或編寫適當的案例教材、提供一般性指導、評價學生的觀點和表現等。②學生不僅要處理法律理論問題,而且必須處理法律事實問題。當學生接觸案件時,首先需要對這些事實材料進行分析、歸納、篩選和構建,從而形成要向法庭陳述的事實,并在這一事實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法律意見。這時,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學習過程。
學生要在庭前形成法律意見和開庭時進行的陳述及辯論,這種能力不僅依賴于對相關法律知識的充分理解,而且依賴于對各種相關學科知識的了解與應用。比如,對于其他當事人、訴訟參與人以及法官的心理分析、法庭陳述和辯論的技巧、對于邏輯學熟練運用、對于與案例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了解。因此,模擬法庭的演練能夠為學生提供一種綜合素質訓練和培養的最佳途徑。③模擬法庭的演練不僅僅局限于法庭的辯論,而是一種系統地全過程的訓練。如果運用一個案例來說明一個法律規范的運用,學生學到的只是有關訴訟中的一個環節,或者是一個點上的知識和分析能力。而模擬法庭的演練,由每個小組參與,一般都有三到四個小組,也就有三到四個不同的案例在進行演練。學生必須從所提供的零散案件材料入手,經歷分析實施情況、找出有關的法律要點、尋找適合的法律規范、書寫有關的法律文書、陳述、辯論、宣判等環節,了解案件進展的全過程,通過親身參與,把握案件的進程和結局。
總之,法學的實踐教學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目標。無論是課程實踐還是社會實踐,其目的都是是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和解決實際案例的技能。這種以課程教學帶動社會實踐的方法,更具有實踐性、統一性、組織性、公開性、知識性、綜合性、具體性、形象性和觀賞性的特點。這樣有組織,有目的,有效果的教學實踐,雖然相對縮小了實踐的范圍,但的確也提高了集中實踐的效果。法學本科集中實踐環節的改革,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尚需認真總結,不斷提高、不斷完善。
作者:付弘單位:青海廣播電視大學教學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