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圖書漂流與法制建設的相關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道德需要法制觀念深入影響
從圖書回流率低體現出了中國法制建設仍不完善,不少學者與機構認為要強化法制對誠信的保障作用,讓誠信實現法制化,但中國目前并不缺少法律制度,缺少的是法律制度實際執行的效果,法制建設是一種長效機制,而效果最具體就表現在人們的實際行動上,許多法律規定的在現實生活中都無法落實到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就明確規定“機動車載物應當符合核定的載質量,嚴禁超載;載物的長、寬、高不得違反裝載要求,不得遺灑、飄散載運物。”但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違反該條規定的情況大量存在,并形成了氣候,有法不依已成為社會的一顆毒瘤,在道德層面上反映出來就是誠信的缺失,良好的道德是法制觀念深入影響人的行動的具體表現,道德觀成敗的標準可以拿雷鋒同志講過的“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這句話來體現。自改革開放后中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從圖書漂流過程來看,不少地方的公眾對于這類活動是否是公益性的還是存在疑慮的,因此可以看出法制建設已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人們的行為起到了影響作用,不少公眾對于參加這類活動首先考慮活動是否違法,是否存在欺詐行為,因此可以看出法律已影響人們的生活,但人們并沒有完全接受法律的約束,同時也沒有完全理解法制的理念和適應法制的要求,僅僅是適應法律的約束這一單向過程。因此需要將法制建設深入公眾的生活領域中,將人們的行動準則與法律的要求相統一,并升華為人們的道德觀,也就是讓誠信的法制化成為人們道德的標準。
二、法制建設反映于人的行動中
法制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維護社會的安定,規范人們的行為準則,法律條文不可能對社會的每一個方面都做出詳細的規定,而圖書漂流作為人的自發與知覺行動的集合,可以很好地反映法制建設的效果,因為這項活動需要的僅是原則性要求而不需要詳細的規定,如果讀者對圖書漂流活動的不認同即說明對法制建設并不認同,法制建設在這些讀者頭腦中需要重新建設;而有些人雖然知道圖書漂流活動,也了解其意義,但并不愿意參與說明法制建設并未深入到其生活中,因此對這類讀者需要加強法制的實踐;而對于那些拿了書不讓其回漂的應當說其對于相關法制是清楚的,但法制觀念并未升華到其思想中,對這類讀者需要加強法制教育;對于那些拿了書又讓其回漂的讀者而言說明了他們法制觀念已融入其思想中,已影響到其道德標準,這同時也是法制建設最終目的。另外如果參與活動人群中獻出圖書參與漂流的人少的同樣說明人的奉獻意識還較弱,獻書的人對于自己擁有的資源保護的意識還較強,擔心失去的會太多,法制建設還未在人們思想中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圖書漂流同時也是誠信教育的過程,誠信的養成要靠教育,誠信的前提是自律,它是人的心理和行動的體現,因此法制建設可以在這方面進行積極的建設,誠信的堅守是以制度來體現的,具體到圖書漂流上來說,最好的表現就像這項活動剛剛產生時提出來的要求即“讀書人將自己讀完的書放在公共場所,無償供給拾到的人閱讀,而后以相同的方式再將其投放到公共場合中去,繼續向下傳遞”。如果圖書漂流達到這一步,說明法制建設已完全與人們的生活相融合。
三、圖書漂流是否需要法律約束
在中國目前并沒有專門針對圖書漂流的法律,圖書漂流從其起源來看是一種自愿的行為,并且這一過程是松散的,因此對這類活動只要其不違反現有的相關法規就不應進行法律約束,圖書漂流活動代表了們的一種追求,同時也可作為文化事業的一個補充,在目前中國的這種國情下圖書漂流基本是一種單向的活動,即可能只有投入卻沒有產出的活動,因此這需要有識之士和相關機構繼續下去。目前圖書漂流報道成功的基本上沒有(所謂成功的基本上也是小范圍實施的),因此代表圖書漂流活動的結果就是進入漂流的圖書基本上都是有出無回的情況。但這并未影響這項活動在中國全面開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和機構都逐漸加入,這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人們的法律意識在逐漸增強,看到了這項活動是有益于社會和公眾的,并且隨著人們的法制觀念不斷增強是可以維持下去的,用圖書漂流這一類活動來喚醒人的本性,讓法制觀念成為人們行為準則的有機組成部分。
四、圖書漂流是否需要繼續
圖書漂流雖然開展得并不不順利,但這一活動作為人們良好意愿的反映應當繼續下去,雖然投入的圖書可能永遠不會回流,但這并不代表著社會最終發展的方向,當人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發展后,人們對于精神的需求會變得更高,而圖書漂流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社會法制建設的基本情況,如果漂流的圖書回漂率是不斷增加的就說明了人們的法制觀念已在逐步增長,同時法制建設已逐步上升為人們的道德意識,也只有法制觀念潛意識地存在于人們的道德觀中才有可能讓圖書的回漂率全面增長,并將此活動有序地開展下去。誠然中國現在不少圖書漂流為了加強回漂率的問題,采取了一些相關的方法,如最常用的就是采用登記領書人的辦法,雖然這樣與當初圖書漂流產生的方式與目的有差別,但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或許是一種較為可行的辦法。目前由于該項活動并未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因此參與漂流的圖書由各類專業文化機構和政府部門等提供的較多,個人捐贈用于漂流的圖書較少。因此說明該活動目前尚未成熟,還需要大力培育,讓其逐步走向成熟與規范。
五、綜述
圖書漂流是在人類滿足生存需求轉而對精神需求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產生的,它的出現是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是人們思想進步的反映,圖書漂流雖然是松散的活動,但這項活動卻能體現出法制建設的成效,圖書漂流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它是由有識之士自愿參與,它體現的是愛心和知識的自由流動,它并不需要太多的約束,這項活動的過程并沒有強制性的法律法規的出現,但卻體現了法制對人們行動的影響,同時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法制建設的實際情況。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法制觀念的不斷加強,人們的意識會不斷的提高,人的精神也需要得到不斷的升華,因此圖書漂流這項活動會不斷進行下去,當法制觀念完全融入人們的思想,成為人們的道德標準后,全社會成員都意識到與別人分享知識和快樂其實就是一種快樂,那時或許圖書漂流才可以得到全面發展。
作者:廖武山單位:海南政法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