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素質培養體系的探索與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職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者職業核心能力的強弱、職業素質的高低、是否符合用人要求等都成為企業用人的關鍵因素和重要標準。構建立體“三堂融合”職業素質培養體系,應該成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中職業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三堂融合”;職業素質;培養體系
一、構建“校園職場化”職業素質培養體系的現實意義
現代企業不斷發展,用人單位在選擇員工時越來越重視人才的綜合素質。就業者職業核心能力的強弱、職業素質的高低、是否符合用人的要求等成為企業重要的用人標準,更是人才職業競爭、發展和成功晉升的重要因素。職場對人才的要求從看重學歷到看重能力,從重視表現到重視職業價值觀和道德觀,從強調特定能力到強調核心能力。因此,強化高職生職業素質教育不僅有利于其順利就業,對社會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校園職場化”職業素質培養體系的構建,更是從機制和制度的層面上強化了對高職生的素質教育,能極大地推進職高生職業素質的提升。
二、基于“三堂融合”職業素質培養體系的探索
1.“三堂融合”職業素質培養體系是職業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高職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搖籃,職業需要是保證高職教育發展的邏輯起點,職業教育發展的導向是職業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是保證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更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目標。學生通過學校設立的三個課堂汲取知識:理論教育是第一課堂,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則是校園的第二、第三課堂。構建立體“三堂融合”的職業素質培養體系,將優秀的企業文化引入校園,把校園環境、企業環境與社會環境有效融合,營造職場化的校園環境,可以為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創建一個開放式、體驗式的教育環境,這應當成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中職業素質培養的主要途徑。
2.職業素質教育與第一課堂有效融合
第一課堂要充分體現職業性。職業素質教育除了需要系統的理論課程外,還應該全面滲透于相應的專業課程中。專業課程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除了闡明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在相應職業領域中的先進性與重要性,還應強調學生所學課程具體內容的實際內涵與職業價值,著力展望學好本專業知識和技能對將來從事的職業的必要性,努力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職業素質教育是特定精神和能力內化的過程,更是一種養成教育,是一種踐行的知識?!半p師型”教師既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還具有職場體驗和經驗,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極具價值。因此,高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具有豐富職場經驗和較高職業素養的專業人士,使職業素質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
3.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在職業素質培養方面的作用
第二課堂要體現職業素質的參與性。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和拓展,二者的完美銜接是進一步推動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條件。為突出第二課堂的參與性,應針對不同崗位的需要,依托專業及專業群,在整合現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平臺,設置職業規劃設計、專業素質拓展、職業心理塑造等實踐項目,提升學生的職業認知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求職擇業技巧和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4.在社會實踐中錘煉職業素質
為增強職業素養的專業性和針對性,進一步明確職業重點和努力方向,要鼓勵學生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主動體驗企業的用人標準與崗位職責,使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等職業素質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與提高。學校與企業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職業實習環境,并依據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訓,制訂并不斷完善職業素質教育培養方案。
三、結語
職業高校應將優秀的企業文化引入校園,積極營造職場環境下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視覺、觸覺以及心理感覺等維度感受職場氛圍?;趯嵤叭萌诤稀?,高職院校應立體化構建真實的“校園職場化”氛圍,為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提供一個開放式、體驗式教育環境,讓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行為習慣、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得到內化。
參考文獻:
[1]趙學通.高職院校文化使命:工業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3(9).
[2]邱學林.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途徑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0(3).
作者:王鴻燁;林燚寧 單位: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