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私募股權市場定位反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06年12月30日,國內首支以人民幣募集的私募股權基金成立———渤海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基金標志著中國產業投資基金的正式啟動,標志著政府把私募股權基金的類型或者范圍從創業風險投資基金開始向其他類型私募股權基金擴展①,標志著私募股權基金進入了最終確立和規范化的進程。這些標志著私募股權基金進入大發展時期。本文將借用管理學SWOT分析方法②,研究私募股權基金在現有的外部機會和威脅條件下,其內部的優勢和劣勢所在,并以此論證私募股權基金市場定位的可行性。
一、私募股權基金優勢分析
1.投資管理優勢
由于私募資本市場是一個缺乏效率的市場,所以需要私募股權投資實施積極的投資管理。私募股權投資于高風險的項目獲取的只是預期的高投資回報,但是高風險可能有高回報,但未必肯定有高回報。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要得到高回報,必須通過各種策略選擇好項目,發現具有潛在投資價值的企業。
2.運行機制優勢
“私募”作為一種資本募集方式,在發行方式、信息披露制度、投資方式、投資策略等運行機制上與“公募”方式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首先,私募股權基金采取非公開方式募集,沒有公開募集受到的約束多。可以說,私募對募集者的資格基本上沒有限制,無論募集者是法人還是自然人,規模是大還是小,效益是好還是壞,原則上都可以進行私募。同時采取“私募”這種方式募集資金的成本比公開募集低得多。公開募集需要很高的注冊費用、中介機構費用和承銷費用,而私募卻不需要注冊,也不需要嚴格的評估和審計,甚至不需要券商的承銷。其次,私募股權基金通過對投資者結束時的股權轉讓活動獲取投資回報。私募股權基金在投資創業企業后,通常會在該公司成功上市、上柜后,才會售出投資的股票,以實現獲利。因此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周期較長,一般為3~7年。私募股權較差的變現能力讓私募股權投資家必須制定長期的投資策略以取得投資的成功,從而可能獲得更高的流動性溢價,為投資人獲得更高的回報。
二、劣勢分析
1.組織劣勢
有效的私募股權基金組織模式是私募股權市場健康運轉的核心。近年來,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取得較大的發展,但在組織模式上存在不足。就中國目前私募股權基金的組織模式而言,幾乎都是公司制,以契約方式存在的投資機構大多數是有“亂集資”之嫌因而不受法律保護的所謂私募基金,這與發達國家私募股權基金以契約制和有限合伙制為主的狀況相去甚遠。現代制度經濟學通過對私募股權基金所面臨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的研究,比較一致的結論是:契約制和有限合伙制的私募股權基金治理結構優于公司制。私募股權合伙制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有助于解決和管理由外部投資者和發行者之間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問題,同時還有助于解決激勵問題及問題的組織結構。
2.人才劣勢
私募股權投資是一項專業性強、技巧性高的投資活動,不同于一般的投資行為。因此,私募股權投資需要大量的職業私募股權投資家來實現投資決策、經營管理、資產銷售等一系列環節的把握和控制。職業私募股權投資家是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專業人才,是私募股權基金的管理者,是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運作的靈魂。所以,能夠稱其為職業私募股權投資家的操作者必須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但是我國現階段私募股權基金的管理人才匱乏。在私募股權基金策劃和管理中,現有的大多數管理團隊仍無法對私募股權基金的運營和管理形成深刻的認識和高度專業化、規范化的操作,不能反映預期的私募股權基金創建的精神和作用。所以,如何造就一流的策劃和管理團隊,適應未來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成為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3.資金來源劣勢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私募股權基金的資金來源的絕大部分是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其中養老基金、保險基金、銀行占60%以上。養老基金、保險基金、銀行等機構投資者資金量大而且信息靈通,投資技術高,能夠為私募股權僅提供穩定的資金。而我國作為發展中和轉型中國家,金融體系尚不健全,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水平仍然比較低下,政府管制過嚴。按照現行的法規,養老基金、保險基金、商業銀行等被禁止從事私募股權和創業風險投資領域。而政府卻成為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的最大投資者,并且主要是以服務于政府的高科技創新、科研成果轉化、產業發展戰略作為創業投資公司設立和運作的目標。所以說,我國私募股權資本市場目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機構投資者,這對于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非常不利。
4.市場認可度劣勢
我國私募股權市場的發展時間較短,尤其是市場化的私募股權發展才是近年的事,作為長期投資模式,私募股權基金尚缺乏有力的投資歷史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市場優勝劣汰的過程,短期行為較為明顯。這與我國資本市場的發育、完善程度有關,也與經濟、金融的發展階段有關,是屬于發展中的問題。
三、機遇分析
1.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的環境機遇
中小企業以其靈活的機制和創新活力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甚至創造經濟奇跡的重要推動力。中國經濟能夠保持20多年的持續增長,中小企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小企業迅速成長,已成為繁榮經濟、增加就業、推動創新、結構調整、催生產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融資難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瓶頸,集中表現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機構失衡。據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比例高達98%,直接融資不足2%。由于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滯后,大多數中小企業無法通過股權市場吸納社會資金,創業投資機制尚未形成。直接融資渠道的狹窄,加劇了間接融資的難度。正是由于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以及融資渠道不暢成為私募股權基金發展的有利環境。私募股權融資的一個重要優勢是能夠滿足中小企業個性化的融資需求。中小企業經營的靈活多變使其融資需求復雜多變,與公開融資相比,私募股權融資更能適合這一特點。公開融資屬于標準化的市場行為,需要遵循交易所及證券監管機構的統一規則和程序,而私募股權融資則靈活得多。為了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小企業通常保持經營的私密性以取得競爭的相對優勢。中小企業的信息的不透明與公開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實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監管是相悖的。與資本市場的公開募集相反,私募股權基金在非公開融資時,更能充分發揮其在篩選企業方面所具有的專業優勢,緩解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形成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相對優勢。因此,私募股權投資和融資對中國中小企業來說是重要的資本市場,而中小企業的發展將進一步推進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和融資。
2.產業結構升級的環境優勢
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結構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結構形態。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研究表明,產業結構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產業結構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現代經濟增長方式本質上是以產業結構變動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模式。產業結構升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和客觀反映,是影響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產業結構失衡是我國經濟發展不穩定的深層次原因。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是實現經濟健康發展、提升競爭力的必經之路。資金是保證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的直接推動力。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完善,全社會的投資格局已經由過去的財政主導型過渡到金融主導型,這為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私募股權資本的基本功能是優化配置資源。私募股權資本以其資本運作的優勢和高風險承受能力,可以在促進傳統技術、傳統產業、成熟企業的現代化改造和進行二次創業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成為盤活存量資產、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有力杠桿。
四、威脅分析
1.外部競爭威脅
近年來境外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大規模頻繁進行投資并購,中國已成為國際私募股權投資的熱點地區。美國幾家最大的私人股權基金(如TheCarlyleGroup,NewbridgeCapitalLLC,War-burgPincusLLC)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并且成功運作多個投資項目。在國際私募股權基金的大量涌入下,國內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已經出現過多資金追逐少數項目的情況。無論從融資規模還是從投資金額上看,國外私募股權基金占絕對主導。歐美的私募股權基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益得到投資者的信任,成為增長最快、收益率最佳的基金組織形式。而這對剛剛起步的國內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是巨大的威脅。
2.法律制度威脅
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政府立法大大落后于中國私募股權資本迅速發展和擴張的實踐。盡管資本市場孕育著對私募股權基金這種金融工具的巨大需求,但私募股權基金作為一種連接資本市場和投資市場的規則化平臺,至今仍未建立系列化的法律法規。缺乏完善的創業投資法律架構,尚無系統的創業投資法規,并缺乏有限合伙人和一般合伙人在功能和機構上的分工以及互動關系,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制定和立法遠遠落后于市場狀況和市場趨勢。毋庸置疑,這必然會延緩私募股權資本市場的發展進程,影響私募股權資本的系統化及發展規模,制約私募股權資本對經濟增長和結構優化的推動作用。
3.退出機制威脅
資本市場的發達是私募股權資本發展的一個前提條件。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制度性缺陷,使私募股權資本缺乏資本的退出管道,成為制約國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制度性因素。目前,中國的私募股權資本退出機制極不完善,退出渠道高度依賴于所投資企業上市(IPO),該比例超過了60%。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私募股權資本通過并購退出的則高達70%以上。境內的投資退出管道不充裕,中國內地的證券市場尚未能作為新創企業的融資平臺,兼并收購也不發達。外資對中國的項目,通常是投資于項目的境外控股公司,不得不以“兩頭在外”的方式運作,即投融資及退出發生在境外,而營運及市場在境內,這種境外控股公司注冊地(英屬開曼、中國香港、美國)與境內營運地(中國)的分離,增加了資本操作的困難。五、運用SWOT分析得出的結論通過上述SWOT分析,本文認為私募股權基金應該實行SO戰略,即發揮企業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會的戰略。將其業務定位于以下兩個方向: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和產業重組業務。①中小企業融資業務。針對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的機遇,以及當前國家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條件下,私募股權基金首先應定位于中小企業,因為其在滿足中小企業對資金個性化需求方面具有優勢。所以私募股權基金可以在利用自身投資團隊研究優勢的基礎上,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為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②產業重組業務。為爭取產業重組的主導權需要私募股權基金的推動。作為兩種重要的私募股權基金形式:產業投資基金和收購兼并基金的市場定位是產業重組業務。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于技術成熟的成長型企業未上市的股權,它可以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值,扶持一個企業從擴張型到成熟型成長的過程。而收購兼并基金主要投資于成熟企業上市或未上市的股權,整合企業資源提升企業價值。此外,在資金募集方面,私募股權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集中于企業資金、政府投資以及富有的個人這幾條途徑,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機構投資者。然而,隨著我國金融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突破。2006年3月6日保監會下發了《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同年10月26日出臺《關于保險機構投資商業銀行股權的通知》。社保資金可以投資銀行股權標志著社保資金在股權投資領域中邁出了第一步。保險資金進入直接股權投資業,從宏觀層面來看,是政策引導下的市場化和全球化的趨勢。首先,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持續增長;其次,收益率會成為未來保險資金核心的競爭力;再次,保險費率的市場化引發市場之間的差異化,提高保險資產管理能力將是確保差異化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這必將為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提供大量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