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市場調查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典型工作過程通常指企業中為了完成一項工作任務而進行一個包括計劃、實施、評估、反饋在內完整的工作過程,在此過程中,要求取得符合特定標準的工作成果,指具有一定尺寸、包含特定材料的有形、實體產品,或者是符合市場需求的策劃、服務等無形產品。JaneWillis曾經提出“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基于任務的學習框架)”教學方法,以“任務”為中心,引導學生把所要學習的知識、技能與任務情境相聯系,通過主動學習、自主思考實現學習的自我完善和提升[1]。較之以完整知識體系來構建課程的設計,以典型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是指以典型的工作過程為課程切入點,關注工作的完整性和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綜合能力;不僅僅局限于某一任務,而是以任務為載體,延伸出學生需要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和能力。就“市場調查”課程來說,其典型的工作過程包括確立調查目標、制定調查方案、搜集資料、數據整理與分析、撰寫報告及跟蹤反饋等6個步驟[2],整個過程中的工作內容與所需職業能力描述見表1。
二、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
(一)教學內容組織按照實際工作中市場調查人員的內在工作邏輯進行排序,筆者依據實際工作過程將教學步驟設計為認識市場調研、市場調研準備、市場調研實施、市場調研總結4個任務,每個任務下設若干知識模塊,包括市場調查方法的選擇、市場調查問卷的設計、市場調查數據的整理與分析、市場調查報告的撰寫、市場調查的跟蹤與反饋等內容模塊。
(二)典型工作過程的選擇任務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選擇典型工作任務時應注意三個問題:一是始終以職業能力的養成為導向,盡可能設置高度仿真化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執行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市場調查人員的工作方法與技巧,如團隊合作方法、人際溝通技巧等;二是任務的難度和工作量要適中偏上,既要給學生以一定難度的挑戰,又要保證其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個人與團隊的積極工作能最終完成工作任務;三是拓展學生的視野,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方面,完成工作任務需要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職業實踐拓展了課堂的外延,使學生的眼光由校園轉向更為廣闊的社會大課堂。典型工作任務的來源有三方面,一是已有的真實項目,如教師的縱、橫向課題,校企合作項目等;二是根植于本土,有益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任務,如《某地居民生活幸福指數調查》、《某地城鄉結合部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調查》等;三是與大學生活息息相關且具有一定前沿性的話題,如《校園信用卡對大學生經濟行為影響調查》、《大學生云服務使用調查》等。
(三)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以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為導向,盡量設置較為真實的學習情境。在實際應用中,筆者的做法有二,其一是插入大量在各類項目中使用過的真實表單,如“市場調研方案設計”環節中插入市場調查進度表與調查費用估價單,從而增強學生的興趣與參與感,提升訓練效果;其二是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使學生在課內完成調研方案的設計、背景資料搜集等基本準備后,深入社會和企業中展開實地調查,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完成調查組織與實施,體會真實的工作任務,掌握實地調查的基本方法。
(四)成績評定評定方式采取階段性評定與總結性評定相結合。階段性評定是一種漸進式、立體開放的考核方式,即教師在典型工作任務的每一個子任務階段中均根據學生的工作表現和工作結果給予評定,這種評價方式能夠盡可能避免學生“免費搭乘”的現象,亦可以更合理地考察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總結性評定就是根據學生最終完成的調查報告給予評定,評價指標包括報告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學生的任務貢獻、團隊參與和創造性思考等方面。
三、結語
經過近兩年的課改實踐,以典型工作過程為載體的課程設計一方面鍛煉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業熱情,推動學生主動走向社會大課堂,尋找機會參與企業的實際工作,提高了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另一方面,任課教師的專業技能也在引導學生完成項目操作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和升華,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作者:吳萍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