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業集群價值網的構建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今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得產業集群從價值鏈的競爭拓展到價值網的競爭。價值網對傳統的線性模式的價值鏈進行了拓展,把生產企業和各利益相關者連接成一個網絡。本文以鉆石模型為框架分析了產業集群價值網的構成要素,構建了產業集群價值網的模型,并分析了產業集群價值網的競爭優勢。
關鍵詞:產業集群;價值鏈;價值網
0引言
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區域乃至國家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各個地區都已形成一大批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有些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產業,對拉動區域經濟增長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同時,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集聚規模和程度、管理水平、創新能力以及節能減排等方面的不足。如何延伸產業鏈條、拓展規模優勢、提升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水平,推進區域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提升其競爭能力,對于區域經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集群化是產業呈現區域集聚發展的態勢。提升區域產業集聚效應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構建區域產業價值網,這同時也是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價值網理論對傳統線性的價值鏈理論進行了拓展,認為價值網絡賦予了供應商、合作伙伴、顧客等利益群體對企業資源的進入權,這種聚合作用使得網絡節點中的每一個主體都創造或者獲取更多的價值。構建區域產業價值網以及從價值網的視角去指導區域產業的發展是提升區域產業的有效途徑。
1價值網與的價值鏈區別傳統的研究
產業集群的方法是基于價值鏈的分析。價值鏈理論提出,企業的設計、生產、銷售和配送等環節形成企業價值鏈,競爭優勢的來源是在這些環節中能夠創造價值的關鍵環節上取得優勢。而價值網對價值鏈進行了拓展和提升,價值鏈的交叉融合,逐步發展到價值創造的網絡化,價值鏈逐漸演變為價值網[1]。價值鏈與價值網的差異表現為:
1.1結構不同
價值鏈是線性結構,不同環節的價值創造主體按生產次序依次連接,形成鏈狀結構;價值網是網絡結構,價值網是閉合的,價值創造主體的組織方式是網絡化的,價值網各節點之間都是相互連接的。
1.2關注點不同
價值鏈是以生產為核心,企業主要關注的是產品本身,采取低成本或是差異化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價值網的關注點是目標市場,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將利益相關者融合在一起,實現企業間的優勢互補,來共同滿足顧客日益多變的需求。
1.3主體間的關系不同
價值鏈通過上游與下游企業的分工與合作來提升效率,但是企業之間是對立的交易關系;價值網以顧客價值為核心,以此協調各價值主體的活動和關系,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企業間是合作關系。[2]
2產業集群價值網的構成要素
邁克爾•波特提出了其著名的“鉆石模型”,用于分析產業集群的競爭力,這是研究產業集群發展環境要素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們可以以鉆石模型為框架,作為構建產業集群價值網的基礎。鉆石模型的基本因素有四個方面:需求條件,生產要素,企業戰略、企業結構與同業競爭,以及相關支持產業,它們被稱為影響產業競爭力的環境因素。另外,還有政府與機會兩個方面的因素。鉆石模型給出的是影響一國產業發展的環境要素,但這些要素只是框架性的,也沒有結合一個區域產業的特征。應用它來研究影響產業集群的環境要素,應當結合所研究對象的區域特征、產業特征,對其原有的內涵做些改變,使分析的要素更完整、更精細、更具有針對性。
2.1需求條件
對于產業集群來說,其所關注的目標市場可能是國際市場,也可能是國內市場或是國內某個區域的市場,這取決于產業集群的規模和市場地位。價值網構建的導向是目標市場的顧客需求。
2.2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在競爭中起關鍵作用的要素由原來的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初級要素變為企業家才能、知識(產權)、品牌、標準、制度、政策、網絡信息系統、大學和研究機構等的高級要素。對于戰略新興產業來說,高新技術和前沿知識等無形要素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由于產業集群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因此生產要素一般優先考慮本區域的生產要素,同時也要吸引區域外的優質生產要素,而吸引的方式包括合作、聯盟等,包括采取虛擬組織形式。
2.3關于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
區域產業內的企業應該有多個戰略集團,而且他們彼此之間應該有相互的合作。區域產業內應該有龍頭企業和核心企業。由多個戰略集團組成的企業的集合才更能夠產生聚集效應。對于產業集群來說,企業結構指得是產業組織結構。產業的組織結構,與產業本身的特性和生命周期階段有關,對于產業集群來說,也與產業集聚所在的空間區域有關,還與區域整體發展水平有關。例如對于我國眾多的縣域產業集群而言,所處區域相對欠發達,集群規模較小,要求產業適度集中,要有龍頭企業和核心企業,也應該有眾多的小企業存在。一個區域性的產業集群是否應該鼓勵企業之間的競爭,這取決于產業集群在國內所處的地位和其戰略目標市場定位。如果某個地域性的產業集群在國內處于領先的地位,那么應該鼓勵競爭來提升集群內企業的競爭力,培養國內乃至國際領先的龍頭企業;而對于實力弱、規模小的產業集群來說,更應促進企業間的合作,穩步促進產業進一步集聚,提升集群的實力以便在國內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及發展。[4
2.4關于相關性產業、支持性
產業如果從產業鏈的角度來描述,相關與支持性產業分為兩類,一類是產業的前端或者后端,它們可以被稱為縱向相關與支持性產業。比如對于制造業來說,其前端原材料、機械制造產業,其后端是客戶所在的產業,還包括安裝施工與維護產業、產品銷售服務產業等。另一類相關與支持性產業在產業的周圍或者描述成產業鏈的兩側,主要包括工業性服務產業和輔助性產業。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支持性產業出現在整個產業鏈中,它就是物流產業,包括原材料采購、儲存、配送和產品的配送。產業的物流可以由產業內的企業來完成,而對于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來說,也可以由第三方即專業的物流公司來完成。
2.5關于政府
政府對產業競爭力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比較而言,區域政府對區域性的產業集群發展的影響作用可能更大。
2.6關于機會
產業發展機會由那些宏觀、偶然的因素、事件所決定,非由政府所能夠決定。
3產業集群價值網的構建
從以上對產業集群的構成要素分析可以看出產業集群是縱向有序橫向關聯交錯的價值鏈集合體。價值鏈是由供需關系、工藝流程各個環節先后的連接所構成鏈條,這條線上的各個環節與相關產業、支持性產業之間的縱橫交錯的連接,構成了價值網。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價值鏈為中軸,以產業內競爭者為內層網絡,以其他相關支持產業為外層網絡的網絡結構,這就是產業集群價值網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
3.1內層網絡
內層網絡指的是處于價值鏈上相同環節、生產同類產品、面對同一市場的企業集合。也就是在鉆石模型中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這部分描述的內容。由于面向同一目標市場,因此這些企業之間勢必會形成競爭。依照波特的觀點,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是有利、而不是有害于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對于一個區域性產業集群而言,企圖完全消除競爭是不大可能的,但集群內企業之間的過度競爭對區域產業的競爭力肯定是有損害的。所以,區域產業內的企業應該有不同的戰略集團,而且不同戰略集團之間應該有相互的合作。產業集群內的企業有兩種戰略定位,即通才型企業和專家型企業。對于有規模和技術基礎的企業,可以定位于成為產品線齊全的“通才型企業”,這些企業也往往是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其它的中小型企業,當無力成為“通才型企業”時,可以選擇以發展特色品種、精品品種和服務于一個較窄的市場需求為主,定位于成為產品線較窄的“專家型企業”。這樣可以實現集群內部錯位發展,避免過度競爭。
3.2外層網絡
外層網絡指的是價值鏈兩端以及價值鏈兩側的相關支持產業。價值鏈兩端包括上游的生產材料供應以及下游的目標用戶的需求。而價值鏈兩側的相關與支持性產業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工業性服務產業;一類是輔助性產業、或者叫附屬性產業。前一類是指從事專業技術、管理咨詢和專業人才培訓的服務型產業;后一類是指從事廣告等宣傳品印刷、包裝服務的服務型產業。同時外層網絡受到政府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區域政府對產業發展的影響,一方面是通過制定產業政策,另一個方面就是服務于產業的各種行為。后者包括工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其它一些公共設施的建設、幫助企業獲得各種生產要素、提升服務于企業的水平和效率的各種措施等。
4產業集群價值網的競爭優勢
4.1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實現企業的協同發展
價值網提供了產業中各個成員相互學習和信息交流的平臺。對于網絡中的企業而言,價值網內部資源的共享有助于提升其技術和能力。資源的共享會進一步增強企業之間的信任,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有利于彼此之間的協同發展。
4.2進一步增強了集聚效應
價值網的本質是各種關系的集聚。價值網中的制造企業通過與同業競爭者、價值鏈上的上下游企業以及價值網外網的相關支持行業的競爭與合作,結成了緊密的利益共同體。產業集群價值網中企業間關系的增多、彼此之間關系密切程度的加強,又進一步促進了產業的集聚。
參考文獻:
[1]吳海平,宣國良.價值網絡的本質及其競爭優勢[J].經濟管理,2002(24):11-17.
[2]張繼林.價值網絡下企業開放式技術創新過程模式及運營條件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3]喻登科.周榮.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要素網絡模型及要素共享機制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2):50-56.
[4]張曉青.共生營銷視角下產業集群營銷品牌價值實現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16(8):58-59.
作者:袁媛 單位:河北地質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