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高原壓瘡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高原壓瘡感染患者病原菌種類,為臨床合理用藥及對癥處理提供依據。方法選擇2014年1月-2017年1月高原醫院83例壓瘡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集所有患者感染部位深部的化膿組織樣本進行細菌培養,使用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進行菌種鑒定,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法,記錄高原壓瘡患者感染病原菌類型、分布及耐藥性。結果壓瘡感染患者共培養出病原菌83株,革蘭陰性菌46株占55.42%,以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占比最高,分別占21.69%和16.87%;革蘭陽性菌37株占44.58%,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耐藥率低,對青霉素和頭孢類抗菌藥物耐藥率較高;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利奈唑胺、莫西沙星等抗菌藥物耐藥率較低,對紅霉素、慶大霉素等抗菌藥物耐藥率較高,未檢出耐萬古霉素菌株。結論高原壓瘡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臨床應根據藥敏結果結合耐藥趨勢進行合理用藥,在抗菌藥物應用中應聯防聯控,以加強用藥合理性,減緩耐藥菌的出現。
關鍵詞:高原壓瘡患者;K-B紙片法;病原菌
壓瘡是因患者病情嚴重導致長期臥床下皮膚血液循環不好,導致皮膚潰瘍。因壓瘡出現的皮膚潰瘍周圍毛細血管破裂等容易為病原菌營造適宜的感染環境,感染后使軟組織壞死失去自我修復能力,進而形成微循環嚴重受阻、壞死軟組織擴散的狀況。現在醫學條件的不斷進步,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既一定程度對治療患者發揮了積極作用,也因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上升對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1]。近年來有研究指出,及早對壓瘡感染患者進行病原菌檢測,明確病原菌類型予以針對性抗菌藥物治療,能顯著提升其治療效果。本研究以收治的83例高原壓瘡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集所有患者感染部位深部的化膿組織樣本進行細菌培養,并對檢出病原菌進行藥敏試驗,以明確高海拔地區醫院壓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規律,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及對癥處理提供參考。具體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醫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壓瘡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83例患者中男51例,女32例。平均(45.1±7.2)歲。
1.2方法
取所有患者感染部位深部的化膿組織樣本,均根據臨床微生物標本采集要求留取,標本合格有效。使用BcaTALERT3D培養儀進行細菌培養,細菌培養陽性結果使用VITEK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病原菌鑒定。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擴散法,應用配套試劑(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進行嚴格操作。質控菌株:大腸埃希菌ATT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3統計分析
根據WHONET5.5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結果
2.183例壓瘡感染患者一般資料情況
83例壓瘡感染患者主要以泌尿外科與普外科為主,分別占24.10%和19.28%,見表1。
2.2病原菌分布
83例患者共培養出病原菌83株,革蘭陰性菌46株占55.42%,以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占比最高,分別占21.69%和16.87%;革蘭陽性菌37株占44.58%,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見表2。
2.3主要革蘭陰性菌耐藥性
主要革蘭陰性菌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耐藥率低,對青霉素和頭孢類抗菌藥物耐藥率較高,見表3。
2.4主要革蘭陽性菌耐藥性
主要革蘭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利奈唑胺、莫西沙星等抗菌藥物耐藥率較低,對紅霉素、慶大霉素等抗菌藥物耐藥率較高,未檢出耐萬古霉素菌株,見表4。
3討論
近年來隨著各類危重病例數量增多,壓瘡發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趨勢。隨著抗菌藥物種類日益增多,抗菌藥物的濫用的危害也逐漸顯現,大量使用抗菌藥物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調,并隨著耐藥菌群的逐漸增多使壓瘡并發感染的發生率日益增高,耐藥性也快速增長,造成了較多的醫院感染,在高原醫院中壓瘡患者繼發感染造成軟組織壞死的有一定發病率[4]。針對2005-2014年醫院感染現狀及變化趨勢的研究中表明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等病原菌是醫院感染的最常見的重要感染源,是感染患者造成并發癥的常見原因[5]。國外由于醫院感染比較嚴重,YanL等[6]研究結果表明,耐藥菌的感染和患者的病死率是呈正相關的,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是造成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大腸埃希菌存在腸道菌群中,正常生理狀態下與腸道微生物保持平衡的狀態,患者如免疫功能系統能力下降,腸道菌群紊亂,大腸埃希菌的活性將高于腸道益生菌,會引起相應部位感染,銅綠假單胞菌、鮑氏不動桿菌由于適于生長潮濕的環境,通過環境因素或接觸污染造成的醫院感染較為常見,患者造成感染后病情遷延難愈,對患者的臨床治療和預后都起到了極大的干擾作用[7-8]。本研究發現,高原壓瘡感染患者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所造成的壓瘡合并感染病例最多,共26例,占比31.33%,耐藥與內地醫院無明顯差異,這可能由于調研醫院人口流動性強。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莫西沙星以及利奈唑胺等藥物敏感率較高;革蘭陰性菌中的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等病原體,其在臨床中通過對15種抗菌藥物中討論發現革蘭陰性菌對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較好,在臨床用藥中應該根據病原菌的具體種類選擇用藥。據對高原醫院的近年耐藥規律總結發現,頭孢類抗菌藥物2014年耐藥率最高均在30%以上,同樣整體呈下降趨勢[9-11]。抗菌藥物的臨床使用應根據藥敏試驗和醫院近3年耐藥趨勢調查結果來制定,避免盲目用藥,慎重使用抗菌藥物防止細菌耐藥株的出現,對壓瘡合并感染患者進行提取標本作病原學確診,臨床規范醫師的用藥行為,避免經驗用藥,選擇靶向治療以及加強聯防、聯控,在掌握病原學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廣譜抗菌藥物的運用[12-13]。利用窄譜抗菌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通過針對性治療避免廣譜以及其他抗菌藥物長期應用造成的抗菌藥物選擇性壓力[14]。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對關于高原壓瘡患者的病原菌分析以及探討相關處理措施,得出加強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和選用窄譜、敏感抗菌藥物能有效地降低細菌耐藥性,醫院規范抗菌藥物的使用,臨床應根據藥敏結果精準用藥,加強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工作,醫院抗菌藥物管理小組(MDT)應加強重點科室、重點環節的管理,使耐藥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恢復,同樣利用職能部門的介入發揮聯防、聯控的作用,履行部門職責以延緩和降低細菌耐藥性產生,對限制級和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特別是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需加強管理,有效遏制細菌耐藥的增長有重要意義[15-16]。
參考文獻
[3]晁生武,李毅,劉宏,等.高原地區慢性難愈性創面感染常見致病菌監測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7,12(2):109-112.
[4]程超,李玖軍,張智潔.兒童多重耐藥肺炎克雷伯桿菌膿毒癥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5,17(9):932-936.
[5]呂華,孫偉,顧美虹,等.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2005年至2014年醫院感染現狀及變化趨勢[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6,34(9):524-529.
[7]徐艷霞,陳建麗,王和,等.兒童重癥監護室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基因及其流行病學特征[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5,30(10):738-742.
[8]郭艷,吳金球,張小蔚,等.門診老年壓瘡病人創面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療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7,15(9):1060-1063.
[9]林業鑫,程超,李玖軍.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膿毒癥高危因素及細菌耐藥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5,22(3):173-176.
[10]成月佳,趙根明,柏振江,等.蘇州地區兒科重癥監護病房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臨床分析[J].復旦學報(醫學版),2015,42(1):37-42.
[11]王平革,田婷婷,王會麗,等.PICU患者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分析與預防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3):3098-3100.
[12]韓靜靜,徐亞青,何宇紅,等.重癥醫學科多重耐藥菌致HAP的危險因素及治療情況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6):374-378.
[14]孫燕,陳璇,葛風,等.腦梗死患者繼發褥瘡感染的病原菌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7):3966-3968.
[15]鄒偉紅,郭予雄,昌艷軍,等.兒童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目標監測分析與護理對策[J].世界臨床醫學,2015,9(5):248-249.
[16]蔣琪霞,王建東,周濟宏,等.慢性傷口癌變篩查結果分析及干預方法的初步探討[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5,28(10):1053-1056.
作者:王美玲 陳斌 祁兆萍 楊錫花 張燕紅 單位:青海省交通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