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染病防控中的倫理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醫療衛生資源匱乏、醫療人員自身防護措施不力、政府缺少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當地特殊的文化習俗和隔離措施運用不當等,是埃博拉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鑒此,應從擴大國際合作、提高防疫意識、堅守職業道德、加強應急管理和合理隔離治療等方面做好傳染病的防控工作。
關鍵詞:
埃博拉疫情;傳染病防控
一、埃博拉疫情簡介
1976年,埃博拉出血熱首次暴發于扎伊爾(現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楊布庫(Yambuku)小鎮及其周邊。近幾十年,埃博拉出血熱主要在非洲的剛果、烏干達、加蓬、蘇丹、利比里亞、科特迪瓦、塞拉利昂和南非等國家流行。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嚴重急性出血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患者或受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傳染,病死率可高達90%。[1]埃博拉病毒屬絲狀病毒科,有包膜,非節段性,屬負鏈RNA病毒。[2]埃博拉病毒目前分為5個型:扎伊爾埃博拉病毒(ZaireEbolavirus,ZEBOV)、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undibugyoEbolavirus,BD-BV)、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iForestEbolavirus,TAFV)、蘇丹埃博拉病毒(SudanEbolavirus,SUDV)和雷斯頓埃博拉病毒(RestonEbolavirus,RESTV)。前四個型均首發并流行于非洲,并可導致人類嚴重疾病,只有RESTV首發于亞洲。[3]在1976~2012年間有記錄的23次埃博拉疫情中,由ZEBOV引起15次、SUDV引起5次、BDBV引起2次、TAFV引起1次;合計發病2345例,死亡1546例。特別是從2014年初開始,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大規模流行,并逐漸輻射到美洲和歐洲。資料顯示,本次疫情是埃博拉病毒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死亡人數及感染率均創歷史新高。據世衛組織最新統計,截至2015年2月6日,全球埃博拉感染病例累計已達22525例,其中死亡9004例。[4]
二、埃博拉疫情蔓延的原因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它以接觸傳播為主。在疫區國家,有多種造成了埃博拉疫情蔓延的原因,以2014年埃博拉疫情為例分析如下。
(一)公共醫療衛生資源匱乏通常來說,傳染病的流行范圍和嚴重程度與當地政府對預防醫學的重視程度、當地公共衛生體系是否健全密切相關。一些疫情嚴重的西非國家,多年的戰亂導致其公共衛生體系極度不健全。疫情發生后,當地的醫療衛生系統簡直不堪一擊,醫院的救護能力根本無法滿足救治需要,特別是食品、藥物及隔離設備等防護用品嚴重匱乏,醫護人員、疫情預防教育措施嚴重不足。
(二)醫療人員自身防護措施不力自2014年疫情開始至2015年1月21日,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共導致西非幾內亞、利比里亞及塞拉利昂三個國家共828名醫護人員被感染。其中,僅塞拉利昂就有296名醫護人員感染,221名死亡。[5]疫情防治人員自身安全防護不力導致部分醫護人員殉職,這不僅給當地疫情的防控造成了巨大損失,也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恐慌,并波及到其他醫務人員。隨著疫情的蔓延,當地陸續出現醫護人員辭職或拒絕上班的情況,許多診所和治療機構也隨之關閉,這進一步加劇了民眾的恐慌焦慮情緒。這種居民基本醫療服務都無法保證的情況,客觀上也促成了疫情的蔓延。
(三)政府缺少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非洲國家的人群大多數以部族的形式生活居住,部族酋長制度讓政府的疫情措施大受影響。當地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只能落實到核心城市,城市之外的廣大地區則很難深入。2014年埃博拉疫情由幾內亞首發,并迅速向鄰近的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蔓延。這三個國家的邊界地區人流頻繁,互相通婚現象明顯。政府考慮到經濟因素和部落穩定等影響,只是管控了邊境哨卡,對民間通行的小路卻沒有及時管控,這造成了疫情在邊境地區蔓延并迅速傳播至全國。
(四)當地文化習俗傳統影響防控人群的衛生保健意識直接影響到傳染病的防治效果。西非國家民眾不良的衛生習慣和落后的保健意識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蔓延中充分暴露出來。在西非國家部分地區,舉行葬禮時親朋好友會為逝者守靈,擦洗身體,觸摸、擁抱和親吻遺體,以此表達哀思。這種風俗無疑加速了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此外,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是當地大多居民所信奉的宗教,聚集性宗教活動也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更有甚者,在塞拉利昂,受文化習俗的影響,很多死于埃博拉病毒的死者親屬并不相信埃博拉病毒是致死原因,他們往往會把死亡的罪魁禍首指向巫術或詛咒的力量,這也影響了疾病防控的進行。
(五)隔離措施運用不當隔離是控制傳染病傳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隔離期,被隔離者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經常會出現情緒失控,甚至發生暴力沖突的惡性事件。在利比里亞蒙羅維亞,為遏制埃博拉疫情的進一步蔓延,利比里亞當局下令建起隔離欄,大約5萬名貧民被隔離在西點的一個貧民窟內。但因政府未能及時運走街道上的尸體,其他地區的感染者也被收治到該地區。由于這種做法威脅到了當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導致數百名憤怒的民眾向政府抗議,甚至與警察、士兵發生正面沖突;還有憤怒的群眾沖進隔離中心,強行將病人帶走,致使20名感染者逃跑。[6]隔離措施運用不當也加速了疫情的蔓延。
三、傳染病疫情的防控對策
(一)樹立全球大衛生觀,加強國際合作傳染病是無國界的,任何國家都擺脫不了傳染病的威脅,任何國家都不可能不受其他國家的影響,任何國家也都離不開其他國家的幫助。因此,控制埃博拉疫情的主要措施是全球統一協調指揮,特別是要針對西非疫區開展快速有效的預防控制工作。世衛組織總干事于2014年8月8日宣布:2014年疫情為國際所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通過保持對埃博拉病毒病實施監測,以及促進危險國家制定防范計劃,來達到預防埃博拉疫情的目的。[7]
(二)提高公眾防疫意識,普及防疫知識加強防疫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公眾對防疫知識的知曉率是防控埃博拉疫情的關鍵。要通過健康宣傳教育,讓廣大群眾提高自我防護意識、自覺落實安全防護措施,從而采取更安全合理的方法處理和埋葬尸體。擴大防疫知識宣傳的覆蓋面,重點是深入到偏遠的鄉鎮村莊,特別是貧窮落后、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的地方。疫情信息必須隨時向社會公眾通報,并確保咨詢平臺和舉報電話的暢通。
(三)堅守醫療職業道德,維護患者利益在傳染病防控工作中,所有醫務人員,包括臨床醫生、護士、公共衛生防疫人員和醫學科學研究人員等,都應堅持職業道德,以社會大局為重、以病人為中心,主動承擔救治責任,運用專業技術和醫療經驗診斷、隔離治療病人,及時控制疫情傳播,防止疫情蔓延。
(四)加強政府應急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在埃博拉疫情中,尼日利亞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尼日利亞對醫院(特別是收治首例患者的醫院)環境進行封閉消毒;根據首例病例追查與其密切接觸的直接和間接接觸者,采取篩查、甄別、追蹤、監控、隔離和治療等一系列控制措施,及時有效地切斷了疫情傳播和擴散的途徑;加強進出口檢驗檢疫,增加各個出入境、邊防口岸的人員和防疫物資裝備,避免再次出現輸入性病例,從源頭上遏制疫情再次發生和擴散。此外,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也采取了設置防疫封鎖線或宵禁等措施。對我國而言,一旦發生埃博拉疫情,必須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進入緊急狀態,及時制定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作用,分級負責控制疫情發展。
(五)合理進行隔離治療,尊重患者人格對感染傳染病的患者進行隔離治療,不僅可以控制傳染源,保護健康人群不受傳染,還能安全、有效地為患者進行治療。因此,患者應該積極配合隔離治療措施,對自己、他人和社會負責。同時,隔離應視為控制傳染病蔓延的一種暫時應急的非常規手段,一旦進行隔離,就必須重視被隔離者的人格尊嚴和平等權益是否得到尊重和維護,避免矛盾沖突。因此,相關醫務人員和部門應處理好個人自由與隔離管控的沖突,要確保患者的生活需求;要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人格,維護患者尊嚴,給予患者充分的人文關懷。
作者:姜博 賀苗 孟俊杰 單位: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預防控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