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畜牧業發展工作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雜志》2014年第八期
1.1草原生態環境惡化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的發展,草地資源越來越成為畜牧業生產的重要保證,而當前資源優勢不能得到充分發揮,草地掠奪性經營和超載放牧使畜草矛盾日益突出,草地生態日趨惡化,仍未擺脫靠天養畜的被動局面,嚴重影響和制約了農牧區經濟的發展。
1.2畜牧產業化經營滯后,畜產品附加值不高主要表現在由于受生產水平的制約,畜產品科技含量、生產基地規模化、商品化和專業化程度低,競爭力不強,導致畜牧業生產效益低。
1.3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服務體系不健全,人員少、素質差,不能適應畜牧業向高層次發展的要求,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柴達木地區的畜牧業向高層次、高效益方向發展。
2發展思路和建議
2.1發展總體思路
認真落實省農牧廳畜牧業發展實施意見提出的任務,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做出規劃,緊緊圍繞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為第一目標,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牲畜結構調整,加快地方優勢畜產品開發,增加特色產品,爭取優質名牌,實現牧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強草地生態保護和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經濟,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2.2建議
2.2.1優化畜牧業結構一是優化畜種結構,重點發展畜禽規?;B殖。二是優化畜群結構,逐步提高母畜比例,加大出欄率和商品率。三是優化品種結構,以提高良種牲畜比例和個體生產性能為目標,在加快現有優良品種繁育的基礎上,引進西門塔爾肉牛、皮埃蒙特牛、夏洛來牛,無角陶塞特羊等優良品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
2.2.2優化畜牧業區域布局,發揮區域優勢,實行專業化生產要遵循“以草定畜、優化結構、提高品質”的原則,本著“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規劃、優勢互補”的方針,立足畜牧業資源優勢,逐步建立三個產業帶和一大基地。以天峻縣、都蘭縣和格爾木市為主的高寒高山區藏系綿羊、牦牛產業帶,鞏固和發展藏系綿羊、牦牛優勢;以德令哈市、烏蘭縣、都蘭縣、格爾木市、大柴旦行委為主的西部荒漠、半荒漠區柴達木絨山羊產業帶;以德令哈市、格爾木市、烏蘭縣、都蘭縣為主的農區肉牛、半細毛羊產業帶;以西部三行委和二市為主的西部工礦區及城郊商品畜基地,擴大奶牛、豬、雞的養殖規模,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之路,大力發展城郊和工礦區奶牛、生豬及禽類生產。
2.2.3加大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畜牧業產業化快速發展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一要實施好“牧繁農育”工程,重點扶持一批牛羊販運專業戶、專業村,建成一批規?;?、專業化的販運育肥基地;二要通過引進、改良、繁育相結合的辦法,提高畜禽良種化程度;三要大力開發農區、半農半牧區豐富的飼草料資源,加強飼草料基地建設,開展種草養畜,擴大優質牧草種植面積,發展草產業,加大秸稈氨化、微貯、青貯技術推廣,建立飼草料加工廠,開展全價飼料的生產和應用,增大畜牧業穩定發展的保險系數。
2.2.4大力引進推廣畜禽優良品種和畜牧科技實用技術一是加大引種和改良力度,重點抓好肉牛和肉羊雜交改良、綿羊改良、絨山羊改良等,使優良品種上規模、創特色。二是重點普及良種繁育、暖棚養殖、快速育肥、牧草栽培、秸桿氨化等技術,提高畜牧業產出率和畜產品質量。三是積極引導農牧民改變傳統飼養方式,大力發展舍飼圈養,經營規模,縮短養殖期,增加出欄率,增加收入。四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培養養殖能手,發展示范村社,建設示范鄉鎮,逐步做到先進實用技術進村入戶,進一步完善畜牧科技服務功能。五是健全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加強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牛羊銷售等各環節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拓寬服務領域,解決養畜戶的后顧之憂。
2.2.5加快生態畜牧業建設,確保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根據海西州草地畜牧業生產特點和面臨的突出問題,在結構調整中要正確處理生產發展和草地資源之間的關系,努力做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一要進一步穩定和完善生態畜牧業建設,充分調動牧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決草畜矛盾,把科技教育、畜種改良、種草養畜有機地結合起來;二要堅持草地保護建設與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的方針,依托退耕還林草政策,采取封育、休牧、輪牧、養草,恢復天然植被、治理鼠蟲害等措施,加快草場改良步伐,提高草場抗災保畜的能力,提高商品率,減輕冬春草場壓力。
2.2.6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大對發展畜牧業的領導和支持力度確立畜牧業的支柱產業地位,充分認識到加快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性,把畜牧業作為一個大產業來抓,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切實解決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大疫病防制,動物及畜產品檢疫,獸藥和飼料使用等方面的監管力度,提高執法水平,做到依法維護畜牧業。
作者:李聯萍單位:青海省海西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