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預防肥胖產婦產褥期并發癥的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雜志》2015年第一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指導按摩和健身操指導產婦進行盆底肌鍛煉[4]。產婦一般取自由體位,盡量提高并收緊尿道、肛門及陰道,持續5~10s。每次鍛煉5min,2~3次/d。對產婦拆線后傷口不疼痛,指導做健身操。平臥雙腿交替抬起可增強腹肌能力;仰臥起坐可鍛煉骨盆底肌及筋膜的縮肛動作;產后2周開始做胸膝臥位,可預防和糾正子宮后傾;以上鍛煉每次15min,每天3次。
1.1.2預防產后出血肥胖孕婦在生產過程中,更容易出現宮縮乏力、產程延長等,因此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更高。注意觀察陰道出血情況;囑產婦及時排空膀胱,以免影響子宮收縮;鼓勵母乳喂養,以刺激子宮收縮。
1.1.3預防血栓護理肥胖產婦靜脈血流緩慢,產后應重視預防深靜脈血栓(DVT)的發生。指導家屬給產婦按摩雙腿,時間約10min,1h/次。鼓勵產婦術后盡早下床活動[5];術后6h床上翻身活動,術后24h下床活動。密切監測心率、血壓等指標;對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遵循醫囑注射低分子肝素[6]。
1.1.4心理護理肥胖孕婦分娩難度增大,更加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等心理。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產婦表情的變化,一旦覺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應主動、積極與產婦溝通,找出應急源對產婦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消除思想顧慮,使產婦放松心情,精神愉快。
1.2療效評價
1.2.1胃腸功能及泌乳情況胃腸功能:以產后排尿、排便時間作為評價標準。良好:6h以內排尿、排便;較好:6~12h排尿、排便;差:12h以上排尿、排便。泌乳情況:泌乳充足:日哺乳次數≥6次,每次≥30min;新生兒排尿次數≥6次;哺乳后安靜入睡且體重正常增加。泌乳不足:日哺乳次數≤5次,每次<30min;新生兒排尿次數≤5次;哺乳后哭鬧不安且體重下降。
1.2.2睡眠質量與心理狀態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價睡眠質量。PSQI總分0~21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7分為存在睡眠障礙。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測量表(EPDS)評價產后抑郁。總分0~30分;分值越高,抑郁癥狀越嚴重;≥13分為產后抑郁肯定存在。
1.2.3并發癥比較兩組產后出血、切口愈合不良、產褥感染、急性乳腺炎、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等的發生率。
1.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計數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結果
2.1胃腸功能及泌乳情況觀察組產后胃腸功能與泌乳優于對照組(P<0.05)。
2.2睡眠質量與心理狀態觀察組PSQI與EP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2.3并發癥觀察組產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本研究中我們將優質護理應用于產褥期肥胖婦女,針對肥胖產婦的體質特點,結合以往研究及護理實踐經驗,分析可能出現并發癥的各種危險因素,并采用預見性的護理措施進行適當的干預:通過飲食干預保證均衡營養,促進產婦胃腸功能的恢復;針對皮膚、切口進行特殊護理,能夠減少感染發生率;產褥期的合理的運動能夠增強血液循環,促進子宮恢復,減少血栓形成。而心理護理可使產婦較快進入母親角色。通過改善產婦心理狀態,增強母嬰情感交流,促使乳汁分泌,增強母乳喂養率,提高母嬰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產婦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與泌乳情況優于對照組;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這說明優質護理能夠促進肥胖產婦胃腸功能的恢復,改善產婦的營養和休息,調整產婦的心理狀態,從而有利于預防術后并發癥,其效果優于常規護理。
作者:姚駿鈺單位:浙江省象山縣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