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改革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不感興趣的原因
對學生不感興趣的原因進行調查,有152人(85.4%)認為預防醫學課程理論內容枯燥;有141人(79.2%)認為衛生統計學抽象、難懂不愿學習;有55人(30.9%)認為所學內容與專業無關;有76人(42.7%)認為該課程為考查課,不予重視。
2對目前教學的建議
目前,我校《預防醫學》課程的教學情況為:衛生統計學部分理論20學時,實驗(通過計算器進行)20學時;流行病理論32學時,實驗16學時;衛生學(環衛、營養)共理論16學時,實驗4學時。通過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86%的學生認為應該將《預防醫學》課程由考查課改為考試課,這樣可加大學生學習的重視程度;有94.3%的學生認為統計學實習應改用計算機,通過統計軟件來完成數據分析;有43%的學生認為應增加統計學理論學時教學;31%的學生認為應增加流行病學理論的教學,有28%的學生認為應增加衛生學理論教學。說明較多學生對目前的《預防醫學》教學的方式、內容、方法等存在不滿,需要探索新的、能提高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
3實驗組學生學習效果評價
必要開設預防醫學綜合性實驗項目;有94.2%的學生認為通過SPSS統計軟件的學習可以加強統計學部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有助于理解統計分析方法的條件,并希望以后繼續學習SPSS軟件;67.4%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學時數不夠;有97.7%的同學對補充內容的學習感興趣;并與以往的教學方式相比,更喜歡后者。
4討論
現代醫學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新形勢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實用型醫務人才,這就要求醫學教育必須適應現代醫學的發展需要,在醫學教育中加強預防戰略。教育部曾指出“加強對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同時在“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改革”中專門設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通過幾年的實踐,許多學校認為在醫學教育中必須加強預防戰略的教育,并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如改變課程設置,增加預防醫學課時數等),而且結合社區醫學教學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既可使學生形成大衛生觀念,增強預防意識,又能培養學生預防思想與獨立工作能力。本次研究表明,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課程不怎么感興趣,一是由于理論太枯燥,教學方法有待改進;二是統計學與流行病學內容相對抽象、很難理解。但是,這兩點是預防醫學課程的自身特點,和醫學基礎課中《醫用物理學》等有著共性,關鍵在于,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本研究中,學生對學習SPSS軟件很感興趣、熱情很高,如果在醫學統計學理論教學中,加入SPSS軟件有可能改善理論教學的枯燥效果,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課堂互動較少。
本調查結果提示,絕大部分學生對補充學習內容感興趣,那么,我們可以將流行病、統計學等方法學章節多做課堂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增加綜合性、創新性的實驗課程,比如做課題設計、撰寫論文等,這樣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預防醫學的認識深度,而且能夠在臨床醫學課程的學習中找到與預防醫學較差、融合的部分,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夠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具有預防醫學理念的臨床醫生。另外,可考慮把《預防醫學》課程改為考試課,這樣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同,可能在學好這門課程方面是個催化劑。本研究體現,增加課堂互動、開設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利用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等方式可很大程度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李海玲方鑫李烏云塔娜高玉敏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