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專業本科課程的考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考核改革的措施與途徑
綜合對比國內外醫學教育考核上的差別,國外考核形式有:理論考試、論文報告、講座及參加教學、研究項目等。并且其教育結構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很強,有完善的畢業后教育的評估體系。目前,國內醫學院校考核形式單一化,基本上以理論考試為主,即采用一次考試、一張試卷決定學生一門課程的最后成績。而這些僅僅檢驗了書本知識的學習效果。應該說這種考核形式制約了醫學生創新思維與探求欲望,對醫學生整體的素質—即整合與邏輯推理醫學相關知識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都沒有進行很好的檢測和評估。這導致一些醫學本科生雖然筆試考試優秀,但是其醫學知識綜合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同行業間團隊合作以及與病患交流實際工作能力不強。同時,醫學院校的考核在醫事法律法規及醫德方面缺少測評,這也不是一個合格的臨床醫生所應缺乏的。故臨床本科醫學課程考核改革勢在必行。需要從以下2點進行思考。
1.1正確的考核觀念隨著醫學事業的發展及醫學專業認證標準的出臺,為社會提供合格的醫學人才,這便是醫學院校培養的目的。作為新醫學模式人才的應全面掌握醫學相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不僅僅是滿足于考試分數的高低,而是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以及醫學探討和創新精神的建立。正確考核觀念的樹立不僅僅是針對醫學生,同時更包括相關教師與教學管理機構。教育的目的在于“傳道授業”,確切的說為“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考核的目的在于不僅僅在于得到一門科目考試的成績,而是對這門獨特專業能力的考核。而教學管理部門及教師們則應考慮得更多,應根據考核的結果來完善教學體制,以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使學生們明白考核不僅是對知識的考試,更是對能力、素質和道德的檢測,建立與新時代醫學人才培養相適應的考核模式。只有當醫學院校的全體師生樹立了正確的考核觀念,才能發揮課程考核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2系統的考核方式近年來,我國各醫學院校對課程考核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譬如:考教分離、建立試題庫,將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作為臨床醫學專業主干,綜合專業理論考核設計,取代單科分時段筆試考核。增加學生參與臨床工作,考核中增加臨床病例討論,輔助檢查分析的考核。不同的課程考核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不能均為“一張考卷”、“一個分數”的區別。對課程的考核應始終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應多次、多人、多方式考核。將日常課堂與見習表現納入考核選項,并注重課程學習過程中自我評價。綜合性的考試內容與評價標準,才能將醫學生的綜合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同時,應在完善各學科課程考試形式的基礎上,在五年制本科醫學教育的不同階段里,進行綜合性考核評價,并應加大臨床能力訓練,以全方面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和決策能力。同時,將醫事法律法規及醫德方面的測評分別融于這其中,這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一、二年級進行基礎綜合考核評價,以評估與檢測是否熟練掌握臨床相關基礎知識以便進入臨床專業科成的學習;第二階段、而在三、四年級臨床專業相關課程結束是對所學臨床知識及見習經歷進行綜合性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進入第三階段,即臨床實習階段,最后在畢業前進行畢業考核評價學生是否真正全方面掌握了現階段的所有臨床知識、并融會貫通且運用自如在臨床工作中。形成一個“基礎知識考核—臨床綜合考核—畢業考核”三階段的完整考核評價體系,全體師生根據整個考核評價體系做出相應地調整。最后,建立完備的考核結果反饋機制。“布魯姆教育理論”中側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并把評價作為學習過程的一部分。
2小結
臨床醫學專業本科課程考核改革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應得到廣泛的重視。考核在加強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促進醫學生們對當前醫學教育改革措施和趨勢的認識和學習,并且提高醫學生應對迅速變化醫療衛生環境的能力。致力于培養擁有較高人文素養與臨床技能的全方面合格臨床醫生。同時,促進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綜上所述,醫學院校需要不斷的探索并完善教育考核體系,以滿足醫學事業的需求,培養更優秀的21世紀醫學人才。
作者:呂祥威徐彤彤余帆單位:廣西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