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內科學臨床教課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加強中醫內科臨床實踐教學提高臨床能力的途徑
1.1臨床見習
臨床見習在醫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過程中起到橋梁過渡的作用,是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為高素質臨床醫生的關鍵一步。醫學臨床實踐一方面在于進一步鞏固學習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另一方面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獨立思考和臨床工作的能力,為日后獨立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此過程中我們根據《中醫內科學》的特點,以“早期導入臨床,后期強化技能”為主線,通過“早臨床、多臨床、不斷線、零接軌”的實踐教學新模式,培養學生的臨床知識和實踐技能,實現理論與臨床實習的零接軌。(1)見習方式:中西醫結合專業學生從二年級開始,《中醫內科學》講授期間,留出10%課時作為臨床見習時間。(2)見習內容:包括對感冒、中風、眩暈等中醫內科常見疾病的就診基本流程、中醫望聞問切的要點、辨證施治、方藥運用過程等各方面內容。并且我們根據學生臨床技能出科考試的成績和見習情況確定最終考核成績,參與學生獎學金的評定。通過臨床見習,有助于把臨床知識與課堂所學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2實訓教學
在高等醫學教育的過程中臨床教學基地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以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面對當前學生多,附屬醫院床位少的現狀,加大基地建設,增加數量,提高質量,與各級醫院緊密合作,建立一批高質量,高水平,多形式的臨床教學基地。不僅要加大臨床實習基地的硬件建設,更要注重軟件建設,如教學過程中安排高水平教師進行講授,加強醫院之間的相互交流以及對于教學管理進行指導和監督,加強師資團隊建設,強化教學意識,提高帶教水平,使各級臨床教學醫院的教學工作科學化、規范化。中醫內科實訓教學是我們為學生搭建起的由中醫內科理論學習到中醫內科臨床實踐間的知識橋梁。我們把此模塊安排在學生系統學習內科理論知識后1年、臨床實習前,共計24學時。在此階段,學校實訓中心借助臨床模擬設備為學生營造真實醫療實踐環境,學生在帶教老師的帶領下指導下,基于實訓教材以及大綱,對于常用實用的臨床知識及技能進行訓練,如對中風病的癥狀、體征、舌苔脈象的掌握,診斷的依據,與癇病、萎證、痹證的鑒別、如何區別中經絡與中臟腑、閉證與脫證等、以及所涉及的常用方劑如補陽還五湯等,這樣可以使學生既重溫了記憶中的內科理論知識、對中醫內科臨床建立了形象直觀的認識,又鍛煉了臨床動手能力,為進入臨床實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強化培訓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技能考核。內容參照國家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考核方式采用兩站式考核,即“病史采集與技能操作”“病案書寫”。考核成績均采用百分制,最后按照比例計算總成績(其中病史采集30%、與技能操作20%、病案書寫40%、實訓報告10%)。
1.3實習教學在短期的臨床實訓考核以后,學生進入臨床實習的階段。在此階段學生進行分組并轉科,直接接觸患者,進一步將前兩階段所學知識用于實踐。為保證教授知識的統一性以及連續性,我們的帶教老師以科室為單位劃分,分科負責帶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病史采集、查體,這樣可以使其不僅注重陽性癥狀、體征,而且避免遺漏陰性癥狀、體征。之后以所分的小組為單位,選代表匯報分析的病史特征以及診斷的依據。帶教老師此時要引導學生講述以何種依據為切入點做出診斷,借以引出鑒別診斷的內容,而不是急于給出評價。這樣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和討論,總結失誤。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使其對知識能真正融會貫通。
1.3.1加強畢業實習管理為了提高中醫教學后期臨床教學質量,我們建立了醫院、教務科、臨床科室三級管理網絡模式,具體負責學生臨床教學的實施。我們通過制定相應的后期臨床教學管理制度,使教學的組織領導、教師職責、教學工作、學生實習行為等有章可循,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切實掌握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和所遇到的困難,教務處及相關學院組織老師到實習醫院進行教學實習巡視,與學生召開座談會,詳細了解實習生實習、生活的情況、思想動態和需要解決的困難,收集學生對實習過程的問題與建議,整理分類,尋找共性內容,進行研究并提出對策和方案。
1.3.2加強臨床師資隊伍建設臨床帶教教師在進行臨床實習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有繁重的醫療和科研任務,醫學生數量的增多導致帶教任務加重,但是臨床帶教與帶教教師職稱晉級以及獎金的發放關系不大,學生見習的質量亦與帶教老師聯系不大。加之有的科室對于臨床帶教工作沒有合理的安排,學生臨床帶教學習沒有系統性,帶教老師不固定,課前準備亦不充分,沒有周密的教學計劃,不能及時安排及修改作業(病歷書寫等),從而影響實習質量。通過對臨床教師進行培訓、考核和管理,不斷提高臨床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臨床教學水平,建立一支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教學、醫療、科研相結合的臨床教學隊伍。醫院每年組織評選一次優秀帶教老師工作以充分調動臨床教師的教育積極性。
1.3.3強化畢業實習崗前培訓在課程結束后,我們安排一周的臨床基本操作訓練,達到強化技能的作用。并且在進入醫院實習前,組織學生認真學習相關規章制度,強化學生在臨床學習過程中的紀律性。進入醫院后醫院組織召開實習生會議,規范醫德醫風,讓學生熟悉各科室的設置及診療范圍、常見臨床理化檢查項目,對學生進行病歷書寫的培訓,強調有關注意事項,通過培訓提高學生病歷書寫與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實習生進入臨床科室后,由科室主任或教學秘書召開實習小組會議,介紹科室整體情況,學習科室的各種規章制度,提出相關實習要求和考核要求,使學生明確實習任務和職責。既注重技能培訓,也注重理論和職業素養的培訓;還強調專業技能的培訓,增加了中醫思維訓練和四診能力的培訓;更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意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醫療市場也在發生變化,患者有了更多地自主權,并且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醫患糾紛不斷,增加了教學中醫患關系的復雜性。這就要求我們在臨床實踐教學中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臨床知識,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夠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及時疏導疏導,解惑答疑,能夠有效地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因此,崗前醫患關系培訓也是畢業實習生培訓的重中之重。
1.3.4注重實習醫師臨床工作能力的培養臨床實習是把醫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臨床醫師的必不可少的手,臨床實踐能力包括臨床操作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實習醫師臨床工作能力的培養是臨床實習教學的重中之重,主要內容包括病史采集技巧培訓、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和臨床技能訓練等。要求實習醫師參與臨床各項診療活動,掌握體格檢查方法及常見疾病的診療常規等,要求做好跟診、試診、獨立診療三步驟;掌握望、聞、問、切等中醫診病基本技巧;掌握常規醫療文件的書寫。通過病例討論、教學查房、專題小講座、臨床技能培訓、名醫隨診、值班等方式全面加強實習醫生臨床能力的培養。
1.3.5同時注重實習生的科研能力的培養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開展科研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為目標,讓學生經歷選題、文獻檢索、課題設計、如何進行課題科學性、先進性和可行性分析、課題具體實施和總結等具體科研步驟。臨床實踐與科研訓練相結合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醫學生科研能力的發展也是一個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因此,提倡醫學生早期接觸科研活動,逐步加強科研實踐能力。
1.3.6實施綜合考評制度臨床科室實行出科考試制度即在某科室實習結束前對學生進行考試,是評定學生實習效果的主要途徑。各科室成立考評小組,由科室主任、教學秘書和帶教教師組成,每輪實習完畢后,各科均認真組織規范的出科考試,從理論知識、思維能力以及醫患溝通能力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具體考核內容包括:政治思想,包括工作主動性、醫德醫風以及組織紀律性等;實習出科考核分為基本理論考試和臨床操作技能考試,包括書寫病歷、體格檢查、規范的診療操作、臨床思維與工作能力等。通過出科考核,提高了學生實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畢業實習質量。
2結論
綜上所述,中醫內科臨床實踐是醫學生教育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醫學臨床實踐方案,規范帶教老師制度,密切各級醫院之間的相互協作,為學生提供合理的臨床實踐環境進行實踐練習。通過臨床實踐,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用于臨床實踐,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相關知識,同時也為日后的課堂學習提供方向,培養學習興趣以及獨立思考、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作者:王永霞邢作英張琳琪韓捷燕樹勛趙文霞單位: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