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科護士職業損傷的危險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①護士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進行高危護理操作時,有的護士認為只要工作中小心點就可以了,戴手套操作不方便,如貼膠布時則要反復脫手套,挺麻煩。②直接接觸。在護理過程中,如抽血、輸血、輸液、洗胃、吸痰等,可能會直接接觸攜帶各種病毒的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嘔吐物等,存在潛在感染的可能。③銳器刺傷。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接觸到各種銳器,在拔針時如果操作不當,分離使用過的針頭,以及徒手掰玻璃安瓿加藥時,針頭、玻璃均有可能劃破手部皮膚。特別是在搶救危重患者過程中,為爭分奪秒,護士進行操作時極易受到不同程度的銳器損傷。不規范的操作行為,也可導致針刺傷的發生率增高。④物理及化學因素。治療室、病房、護士站等地方要定期進行紫外線消毒,而皮膚及眼睛對紫外線比較敏感,易受到傷害。各種消毒劑如戊二醛、氯制劑、甲醛等具有一定的揮發性和刺激性,尤其易通過吸入或皮膚接觸而產生危害。
護士在配制藥物時,通過呼吸道和皮膚黏膜進入體內,存在潛在的傷害。⑤心理社會危害因素。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接觸機會較多,而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技術和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在護理活動中不能達到患者的要求,可能遭到患者家屬的打罵。護士長期處在高度緊張的環境中,情緒壓抑,得不到發泄,極易導致身心疲勞從而出現各種癥狀,如頭痛、失眠、抑郁、心悸等。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工作環境、工作風險、工作壓力都有直接的關系。
2防護對策:
①加強職業安全教育。提高護士的防護意識。系統學習《醫護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工作管理制度》,如何進行自我防護以及銳器損傷后處理方法等。讓每位護士了解掌握銳器傷流行病學知識,正確使用銳器,積累預防銳器傷的經驗,增加自我防護意識,強化標準預防的觀念,改變護士不正確的操作習慣,從而提高標準預防的依從性。②直接接觸污染物的防護。
教育護理人員增加消毒隔離觀念和自身的防護意識,嚴格按照護理操作標準進行工作,不要抱僥幸的心理。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在進行有可能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嘔吐物操作時必須戴手套、口罩。若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必須戴雙層手套,必要時戴防護眼鏡和穿隔離衣。強調操作前后洗手。在進行危險操作時一定先了解患者是否有血源性傳染病,做到心中有數,在操作中更加小心,更注意自身的保護。③銳器傷的防護。折斷安瓿時,先用砂輪割鋸、消毒后在手指間墊上紗布,再掰安瓿。廢棄的安瓿及時放進損傷廢物盛放容器,可以有效降低玻璃刺傷的發生率,分離后的針頭直接放入利器盒,利器盒中盛放的針頭不能超過其容器的3/4,嚴禁將一次性針頭回套進針帽。拔針時應先向患者講清,取得患者配合。拔針時嚴禁將針頭對準自己或周圍的人。一旦被污染的針頭刺傷,應立即脫去手套,擠壓受傷部位,同時用流動水沖洗傷口,然后用碘伏或乙醇消毒傷口,并24h內給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IU肌內注射,做到早期預防。血液或體液意外進入眼睛、口腔應立即用大量生理鹽水或清水沖洗。發生銳器損傷后護士應立即填寫登記表,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備案。對發生銳器傷的護士需要提供咨詢服務和心理支持,以緩解心理壓力。④物理及化學因素的防護。
進行紫外線消毒時,戴好口罩、帽子,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和皮膚,消毒期間不要隨意進入。接觸消毒劑時、戴好口罩、手套避免直接接觸消毒劑。配制藥液時戴好口罩,藥液充分溶解后在抽吸、藥液時一般不超過注射器的3/4?;瘜W藥物的空安瓿集中焚燒處理。⑤心理社會危害的防護。護理管理者首先應該建立安全護理觀和職業安全觀,加強護士的業務技能和知識培訓,及時掌握新技術。建立合理的人員結構,減輕護士的勞動強度。合理安排輪休,以緩解護士工作中的緊張情緒。增強護理人員的自身防護意識,執行醫療護理操作常規,將職業性損傷降到最低限度。
3小結
隨著醫學診斷及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職業安全已成為近年來護理人員越來越關注的話題。在臨床工作中,職業暴露常有發生。護士是醫院發展的主力軍,加強護士職業防護培訓,不僅只是限于臨床操作技能,更要讓護士了解護理職業的特殊性,了解職業暴露的重要性,加強安全防護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防護意識,是當前職業防護和護士安全教育的緊迫任務。
作者:吳存瓊單位:云南魯甸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