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貧血患者血液紅細胞臨床檢驗的療效進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檢驗檢疫學刊》2017年第2期
摘要:目的通過血液紅細胞臨床檢驗指導老年性貧血患者治療及其療效觀察。方法前瞻性選取82例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給予rhEPO聯合復方硫酸亞鐵葉酸片口服治療,而對照組患者則單獨給予rhEPO治療,兩組患者均給予8周的治療周期,并經臨床血液檢驗檢測患者治療前后血液HB、RBC、HCT、MCV、MCH、SF等相關貧血指標,對比分析其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貧血相關指標經組間成組t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不同方式治療后,觀察組患者HB[(113.67±26.29)vs.(63.54±10.82)]、RBC[(4.94±1.21)vs.(2.47±0.81)、HCT[(50.61±11.96)vs.(32.58±10.34)]、SF[(416.28±44.53)vs.(230.41±26.31)與治療前比較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HB[(101.59±22.37)vs.(63.69±10.97)]、RBC[(3.94±1.421)vs.(3.07±0.91)]、HCT[(42.19±10.33)vs.(31.87±9.49)]、SF[(310.76±31.66)vs.(229.71±25.81)]與治療前比較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顯著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MCV、MCH均無明顯變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老年性慢性病貧血患者通過補鐵及促進骨髓造血等方式治療,明顯升高患者貧血指標,提高療效,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高臨床參考價值。
關鍵詞:老年性貧血;血液紅細胞;rhEPO;復方硫酸亞鐵葉酸片;臨床療效
貧血(anaemia)是指患者因長期慢性失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氣短等癥狀,嚴重者可昏倒甚至死亡[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趨勢較明顯,由于老年人常因各種慢性基礎疾病以及各臟器功能長期處于衰竭狀態,機體各種細胞衰竭快、壽命短,同時促紅細胞生成素功能及系統貯鐵功能障礙,導致貧血在老年人群中發生率較高,但起病往往隱匿,容易被其它病情掩蓋,故其誤診漏診率相對高[2-3]。在臨床上老年性慢性病貧血常被誤診為營養不良性貧血,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或錯失最佳治療機會[4]。因此,對于老年性患者,尋找一種簡捷的方法判定其是否存在貧血并指導相應臨床治療和療效觀察至關重要[5]。據臨床研究顯示,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EPO)對貧血患者有一定療效,但效果不是很理想[6]。現通過對82例老年貧血患者進行分組并分別給予不同治療方式,對比分析其臨床療效,具體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前瞻性選取贛州市立醫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關檢查,并根據血液學專業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明確患者為貧血;(2)年齡>60歲;(3)1月內均無輸注血液制品史;(4)1月內均無rhEPO注入史;(5)所有患者貧血輕、中、重度依據貧血臨床分級標準:輕度為血HB>90g/L;中度為血HB在60~90g/L;重度為血HB<60g/L。排除標準:(1)不符合納入標準資料者;(2)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及肺功能衰竭等疾病患者;(3)合并有嚴重精神疾病及行為異常患者;(4)合并有再障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等貧血疾病史;(5)因對藥物過敏而不能接受治療者;(6)因酗酒、吸毒等眾多因素導致依從性差,不遵醫囑接受治療者;(9)因存在臨床資料不齊全等因素影響結果準確性者。采用信封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61~89歲,平均(73.56±3.18)歲,病程5~10年,平均(7.23±1.21)年,輕度貧血15例,中度貧血15例,重度貧血11例;對照組患者男21例,女20例,年齡62~88歲,平均(74.36±3.25)歲,病程4~9年,平均(6.13±1.94)年,輕度貧血14例,中度貧血17例,重度貧血10例;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貧血輕重度等一般臨床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均衡性及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在醫師指導下了解此次研究方法及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及同意本次治療方法。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批準。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老年病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100~150IU/kgrhEPO(山東阿華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80001,規格型號:3000IU),ih,每周注射3次,持續8周;同時給予復方硫酸亞鐵葉酸片(吉林省西點藥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65,規格:50mg×12s×2板)4片/次,飯后口服,3次/d,持續6周。而對照組患者則單純皮下注射rhEPO,使用方法同觀察組。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檢測兩組患者血液Hb(血紅蛋白)、RBC(紅細胞計數)、HCT(血細胞比容)、MCV(平均紅細胞體積)、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容量)、SF(血清鐵蛋白)等相關貧血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將所得的數據均錄入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若符合正態分布則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行成組t檢驗),若不符合正態分布則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和等級資料采用構成比(%)表示,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貧血相關指標經組間成組t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血Hb、RBC、HCT、SF均較治療前有明顯上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上升程度顯著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MCV、MCH均無明顯變化,其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老年性慢性病貧血主要是由于各種機體自身原因導致體內紅細胞壽命變短、貯鐵及利用鐵障礙、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等,故其治療方式主要是通過治療原發疾病的基礎上糾正鐵利用障礙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以及改善骨髓造血能力。同時,在臨床上常采用血液紅細胞檢驗以及血清鐵含量作為診斷貧血的主要依據,且這也是相對簡便而快捷的診斷有效手段之一[7]。對于老年性骨髓造血功能障礙者大多采取皮下注射rhEPO促進造血能力,加快紅細胞的生成及分化成熟,但相關臨床研究顯示,單純運用rhEPO皮下注射其治療效果往往不甚理想[8]。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貧血相關指標經組間成組t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經不同方式治療后,兩組患者血HB、RBC、HCT、SF均較治療前有明顯上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上升程度顯著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MCV、MCH均無明顯變化,其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此結果與李少玲等[9]研究結果保持高度一致性。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性慢性病貧血患者通過補鐵及促進骨髓造血等方式治療,明顯升高患者貧血指標,提高療效,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高臨床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志超.臨床貧血鑒別診斷中血液檢驗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34):69-70.
[2]曾雯,孫汗英.慢性病貧血的診斷及治療進展[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2,25(11):694-696.
[4]劉春莉,符慧芳.老年貧血病因分析及治療體會-附32例病例[J].當代醫學,2011,17(31):74-75.
[5]張文遠.促紅細胞生成素對早產兒貧血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20(4):497-498.
[6]袁穎,馬慧,孫璇,等.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rhEPO)在老年慢性病貧血(ACD)中治療效果的評價及療效的預測[J].復旦學報(醫學版),2013,40(6):724-728.
[7]孫永謙.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作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5):614-616.
[9]李少玲,劉竹珍,李連弟,等.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聯合多慮平治療老年慢性病貧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10):785-786.
作者:張裕芳 單位:贛州市立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