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護理在癌癥患者化療治療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在化療治療癌癥患者的過程中采取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8例癌癥化療治療患者分為兩組,為參照組(n=34)與實驗組(n=34),將采取常規化療護理干預患者作為參照組,將采取心理護理化療干預患者作為實驗組,分析對比經不同護理干預后兩組化療患者各項數據變化情況。結果經護理干預之后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97.05%、累計化療總時間(18.54±3.21)、病情控制時間(11.21±2.24)等指標顯著優于參照組總有效率76.47%、滿累計化療總時間(29.61±3.12)、病情控制時間(19.57±2.57),差異顯著且P<0.05,統計學有意義。結論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癌癥患者化療治療中效果比較顯著,可以有效緩解患者情緒,改善日后生活質量,值得應用。
【關鍵詞】癌癥患者;化療治療;心理護理;效果
癌癥是對人們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疾病,對于大部分患者而言癌癥都是嚴重心理應激[1]。現今在治療癌癥過程中化療是主要措施,但在臨床化療中存在很多問題以及藥物不良反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負性心理反應,促使患者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絕望、憤恨等心理反應,因此給予有效心理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對我院此次收治的68例癌癥化療治療患者臨床護理結果進行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此次我院研究的68例樣本數據均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癌癥化療治療患者,排除肝腎功能嚴重異常、心血管疾病、妊娠期等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進行均分,每組34例,實驗組患者中16例為女性,18例為男性,最大年齡為80歲,最小年齡為33歲,中位年齡為(57.54±5.23)歲,最長病程8年,最短病程3個月,中位病程為(4.12±0.98)年;參照組患者中17例為女性,17例為男性,最大年齡為82歲,最小年齡為35歲,中位年齡為(58.65±5.87)歲,最長病程9年,最短病程4個月,中位病程為(4.68±1.12)年。利用統計學軟件對比分析兩組癌癥化療治療患者包括性別、年齡以及病程在內的基礎資料,差異并不顯著且P>0.05,統計學無意義。
1.2方法:參照組患者予以常規化療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予以心理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心理承受能力、性格特點、認識能力),護理人員需要詳細闡述藥物不良反應、病情特點、化療效果等內容,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促使患者可以以最佳情況接受化療治療。在患者開始進行化療的時候存在并不顯著的效果,部分患者可能發生情緒波動,此時需要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及時鼓勵與安慰,促使可以提升患者繼續治療的信心以及決心,護理人員需要以熱情、誠懇、和藹的態度來予以護理,盡可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在對癌癥化療患者進行護理服務的時候需要給予更多同情心,以換位思考方式給予患者諒解與理解,促使患者不離開護理人員或者家屬的視線,減少探視人員數量以及次數。在患者情緒逐漸穩定之后給予正確、關懷的指導,促使患者可以正確、樂觀的面對疾病,保持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需要采取理解心情、和藹態度等方式給予良性安撫,從患者表情、言行等方面了解患者的情況,盡可能改善患者不良壓力。
1.3觀察指標:經護理干預之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經相關診斷與檢查之后可以有效控制癌細胞為顯效;經護理干預之后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經相關診斷與檢查之后可以基本控制癌細胞為有效;經護理干預之后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且相關診斷與檢查之后可以不能控制癌細胞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我院研究收治的68例癌癥化療治療患者所有臨床資料,兩組患者經對癥護理后護理總有效率對比以(x-±s)形式表示,且實施χ2檢驗,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兩組患者累計化療總時間、病情控制時間,且采取t檢驗,P<0.05且差異顯著,統計學對比有意義。
2結果
2.1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實驗組患者護理療之后臨床護理總有效率97.05%與參照組護理總有效率76.47%進行對比,差異顯著且P<0.05,統計學有意義。
2.2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化療護理指標:實驗組患者經護理后累計化療總時間、病情控制時間等指標與參照組各項數據對比P<0.05且差異顯著,統計學存在意義。
3討論
在化療治療癌癥疾病的時候引發不良心理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因素,如疾病因素、治療因素、環境因素、家庭因素以及自身因素[2]。因癌癥素有“不治之癥”的稱號,在患者被確診為癌癥之后常常感覺是滅頂之災,進而出現恐懼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進入到極度痛苦中,且患者也不能充分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增加患者恐懼與焦慮程度,隨著不斷發展的病情會加重臨床癥狀,且因醫療費用比較高以及需要家屬的照顧,促使患者形成極大壓力[3]。且因癌癥患者自身體質以及素質相對比較弱,伴有乏力、疼痛、睡眠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長期以往患者出現絕望念頭。在臨床化療護理中給予癌癥化療患者有效、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可以顯著改善不良心理情緒,調動癌癥患者主觀能動性,以便于可以以最佳狀態來接受化療治療,對于提升生存質量以及延長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4-5]。心理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化療期間患者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繼續治療的信心,從原來被動護理逐漸變為主動護理,確保患者可以更加積極配合臨床治療,提升臨床化療效果[6-7]。護理人員需要采取和藹態度、理解心情等方式給予患者有效安撫,從患者表情、言行等方面了解患者的情況,盡可能改善患者不良壓力[8-9]。以言語開導方式來疏導患者精神,以溫和的語言來獲得患者信賴與認可,保持舒適、溫馨的環境,注意對患者隱私進行保密,認真傾聽患者的傾訴。對患者實行音樂療法可以及時舒緩患者心情,音樂可以振奮心情,且不同音調、節奏、旋律等因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影響,臨床應用中選取催眠、放松等音樂進行護理,如十五的月亮、童年等。經筆者研究顯示之后發現,實驗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在護理總有效率、累計化療總時間、病情控制時間等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統計學存在意義。綜合以上結論,在癌癥化療中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本華.癌癥患者化療前心理護理的探究[J].醫學信息,2014,27(39):503.
[2]章道琴.癌癥患者化療的心理護理方法探討[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12(10):101.
[3]慈玉昆,陶鳳英,候靜,等.心理護理干預對癌癥患者化療前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3(5):86-87.
[4]沈娟梅.心理護理對癌癥患者化療反應的影響研究[J].醫學信息,2015,28(15):33-34.
[5]吳婉萍,葉暉蓉,賴保珍,等.癌癥患者化療期間疼痛原因分析與護理探討[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8):1385-1386.
[6]霍飛,索燕.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今日健康,2016,15(4):266.
[7]平雪姣.舒適護理在癌癥化療護理中的應用探索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4):533-533.
[8]曾麗.心理護理對癌癥化療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6,6(30):230-231.
[9]姜雅萍,吳朝暉,吳敏敏等.心理支持干預對改善癌癥化療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7):145-148.
作者:潘兆偉 單位:大連市中心醫院腫瘤內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