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發展資金管理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黨的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加速推進我縣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國務院《關于支持文化事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知》、文化部《關于扶持和加強公益文化事業建設的若干意見》、《省政府關于加快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知》,結合我縣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實際,建立縣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并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章資金來源
第二條資金的主要來源:
(一)文化事業建設費。各種營業性歌廳、舞廳、卡拉OK歌舞廳、音樂茶座和高爾夫球、臺球、保齡球、網吧、游戲機等娛樂場所按營業收入的3%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紙、刊物等廣告媒介單位及戶外廣告經營單位,按經營收入的3%交納文化事業建設費。文化事業建設費由地稅局在征收娛樂業、廣告業的營業稅時一并征收。對不按期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單位,按2‰一天加收滯納金。
(二)政府對文化事業增加的投入。主要是政府對我縣重點文化設施項目、藝術精品生產以及重大文化活動的專項撥款。縣政府在宣傳文化單位上交所得稅中安排部分經費,充實文化發展專項資金;上級文化、財政部門對文化設施建設和藝術精品生產的扶持經費。
(三)社會捐贈。主要指社會力量對文化事業建設提供的各種形式的捐資和贊助。社會力量的捐贈納入公益性捐贈范圍。
第三條本辦法中捐贈特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愿無償地向受贈人捐贈款物,直接用于文化公益事業的行為。
第四條本辦法中受贈人指公益性文化社會團體和非營利性文化事業單位。公益性文化社會團體指依法成立的,以發展文化公益事業為宗旨的文化基金會、文化慈善組織、文化協會等社會團體。非營利性文化事業單位指依法成立的,從事文化公益事業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社會公共文化機構,包括:
(一)各級公益性的圖書館(圖書室)、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革命歷史紀念館、文化館(文化站);
(二)雜技藝術學校、雜技團、社區藝術團隊;
(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
(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五)對農村文化事業的捐贈。
第五條捐贈人對于捐贈的公益事業項目、設施可以留名紀念;捐贈人對于捐贈的文化公益活動、賽事可以冠名。
第六條捐贈人應當與受贈人就捐贈款物的種類、質量、數量和用途等內容訂立捐贈協議。捐贈人應當依法履行捐贈協議,按照捐贈協議約定的期限和方式將捐贈財產過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轉交給文化公益社會團體或者公益性非營利文化事業單位,也可按捐贈人的意愿興辦文化公益事業。
第七條對境外捐贈的實物,涉及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征免稅。
第八條對公益事業捐贈有突出貢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表彰。對捐贈人進行公開表彰,應當事先征求捐贈人的意見。
第九條本辦法中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指縣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
第三章籌措辦法
第十條文化行政管理部門代受贈人接受捐贈后,應由受贈人向捐贈人出具“省捐贈專用收據”,捐贈的物資應當月入帳,捐贈的錢款應按規定繳入財政專用帳戶。
第十一條符合上述條件的捐贈人,發生下列捐贈事項后,經稅務部門審核,可按稅法有關規定進行稅前扣除:
(一)對公益性文化事業活動場所的捐贈準予在繳納所得稅前的所得額中全額扣除。
(二)過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對本辦法第四條所列的文化事業的捐贈,納入公益性捐贈范圍,納稅人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0%以內的部分,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納稅人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三)納稅人直接向受贈人的捐贈不得在稅前扣除。
(四)符合以上條件的捐贈應在捐贈發生的當年扣除,跨年度的捐贈不得稅前抵扣。
第四章監督與管理
第十二條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納入縣財政預算管理。有關財務收支事項統一根據縣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規定操作,實行專款專用。
(二)成立縣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管理領導組。領導組由縣政府分管領導、財政、文化、審計、稅務、監察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組成。領導組負責研究、審核全年專項資金的投入規劃,確定具體項目的經費數額,并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申報。
(三)縣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管理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文化局,由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辦公室主任。
(四)制訂專項資金的使用規劃。每年初,由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結合當年事業(產業)建設、藝術生產、文化活動工作目標,選擇其中部分重點項目,形成項目計劃和經費預算報告,上報縣文化發展專項資金領導組研究批準立項。
(五)凡屬上級撥款或社會捐款捐贈明確投入具體項目的,要在統一管理的同時,保證撥款的投向按時、到位。
第十三條資金的監督與檢查。
專項資金應堅持??顚S茫魏尾块T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挪用??h財政、審計、監察部門要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和檢查,每年都要對投入的項目進行專項檢查,確保撥款到位,使用到位,杜絕各類違紀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