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教育發展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
為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根據省《關于支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若干政策意見》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加快我縣職業教育發展意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發展職業教育的法律和政策,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堅持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辦學理念,圍繞各類勞動力培訓、技能緊缺型實用人才培養為目標,穩定職業教育發展規模,優化職業教育結構,打造職業教育特色,努力開創我縣職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為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再就業服務。
二、目標任務
(一)擴大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到2015年,全縣高中階段招生職普比大體相當,學校學歷教育在校生規模達960人以上。
(二)加大各類培訓力度。發揮縣職教中心作用,積極開展企業用工、新型農民、農村實用技術、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培訓,每年培訓1500人以上。
(三)科學設置專業。繼續辦好幼教、計算機應用、機械制造以及旅游服務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同時,圍繞我縣支柱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緊缺人才的需求,到2012年爭取建成1~2個重點專業。
(四)改善辦學條件。多方籌措資金,新建培訓大樓和實訓基地;配足配齊相關儀器設備,打造合格的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
(五)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通過外聘、招錄、培訓等各種途徑,大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職業中學教師素質和學歷層次。到2015年,職業中學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85%以上,專業課教師比率達35%以上,雙師型教師比率達到20%以上,基本滿足全縣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三、主要措施
(一)加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縣級財政將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足額撥付,每年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30%用于職業教育;學校的預算外收入全部投入職業教育,保障財政性經費逐年增長;縣教育、勞動保障、經貿等部門會同縣工會,督促企業按規定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確保用于職業教育;落實惠民政策,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免學費和職業教育專項資金的監管。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經費的管理監督,主要用于改善辦學條件。
(二)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建立起與專業設置和辦學規模相適應、設施設備基本滿足教學需要的校內實訓基地,依托企業等社會資源,積極開拓校外生產性實習基地,開展各類技能實習、培訓,提高學生實踐水平和操作能力。支持學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置技能型人才緊缺專業。聘任或聘用有實踐經驗和技能的專兼職教師。
(三)推動改革與創新。凡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不受年齡、地域、時間限制,實行注冊入學,構建多元化職業教育培養模式,形成適應不同群體需求的靈活多樣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機制。采取靈活學制,開展委托培養、定向培養、訂單培養,擴大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培養的招生規模。創新教學管理方式,實施彈性學制,推行學分制改革、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制度,為學生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創造條件。積極推動職業中學與企業合作辦學,形成前校后廠(場)、校企合一的辦學實體。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革用人機制,加大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力度,實施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按照上級有關職業教育師資培訓要求,每年選派部分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級培訓。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年必須有一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縣人事、勞動部門加大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并給予相關專業技術職稱評聘。積極開展以骨干教師為重點的全員培訓,學校在經費收入中提取10%用于教師培訓。
(五)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按照“學校圍著市場轉,專業圍著產業轉,人才培養圍著需要轉”的思路,大力推行“一年學基礎、一年學技能、一年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積極向上爭取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讓學生考核合格后,同時獲得學歷證書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六)統籌農村培訓資源。統籌職業教育資源,建立以縣職業中學(職教中心)為龍頭、鄉(鎮)各培訓機構為骨干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和網絡,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競爭力。充分發揮農村職業學校、鄉鎮文技校以及農業技術推廣培訓機構的作用,緊密結合農業技術推廣、科技開發、扶貧開發和教育培訓,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和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積極發展社區教育,完善企事業職工繼續教育和培訓體系,對職工進行文化教育和技術培訓,增強工作能力和創業能力。
(七)依靠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鼓勵企業與職業學校合作辦學,開展訂單式培養培訓,接受職業學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積極為職業學校提供兼職教師、實習場所和設備。
(八)嚴格實行就業準入制度。各企業單位招錄職工必須嚴格執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從取得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縣勞動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門要加大對就業準入制度執行的監察力度。對違反規定、隨意招錄未經職業教育或培訓人員的用人單位給以處罰,并責令限期進行整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認真落實職業教育“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繼續推行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組織縣教育、發展和改革、財政、人事、勞動保障、農業、農辦和老區等部門成員單位,定期召開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協調解決職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二)明確職責。各鄉(鎮)人民政府要負責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職業教育工作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縣勞動保障、發展和改革、人事、編辦、財政、物價、經貿、農業、稅務、工商、金融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職業教育有關工作。
(三)督導評估。縣政府將發展職業教育工作任務列入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的年度考核范圍,每年由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對各鄉(鎮)落實職業教育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四)廣泛宣傳。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板報等媒體,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各種職業技能、技術競賽活動,大力表彰職業教育發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就業觀,形成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