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自治縣戶籍管理改制意見范文

自治縣戶籍管理改制意見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自治縣戶籍管理改制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治縣戶籍管理改制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渝府發〔〕78號)精神,結合實際,現就全縣戶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義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是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縮小城鄉差異、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推動城鄉居民權益公平的有力杠桿。當前,戶籍差異影響了社會公平,影響了城市的消費積極性,使城鄉資源要素流動渠道不暢。同時,農村人多地少,生產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率極低,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賦予農民工城鎮居民身份,有利于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使農民工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等的服務待遇;有利于促進城市人口聚集,加快城鎮化進程,形成城鄉一體的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有利于拉動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利于打破城鄉交流障礙,加快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等資源流動,提升資源要素價值;有利于擴大農村人均耕地面積,提高農業生產集約化水平,推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

二、嚴格遵循戶籍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以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轉戶進城為突破口,引導農村居民向縣城、鄉(鎮)場鎮有序轉移,逐步縮小附著在戶籍上的城鄉差異,消除農民向城鎮轉移的體制性障礙,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最終形成科學有序的人口城鎮化機制,全面促進“五個”和“兩縣一點”建設,全面助推城鎮和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探索統籌城鄉改革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

(二)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總體設計,明確階段性改革目標,分級設置準入標準,建立完善各類群體轉戶進城的制度通道,最終實現城鄉戶籍制度一體化。

2.自愿有償。充分尊重農民轉戶意愿,依法辦理,有償退地,完善社會保障,確保農村居民進城后,生活得到保障,實際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3.積極穩妥。充分兼顧政府的承受力和城鎮資源承載力,分類分階段有序推進,防止損害農民利益,防止農民流離失所,防止出現城市貧民窟現象。

4.綜合配套。強化制度設計,通過改革創造資源增量,以市場手段將資源增量變為財富,以財富增量推動實現改革目標。

5.促進發展。著力消除人口自由流動障礙,激活城鄉各類要素,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明確戶籍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

結合全縣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綜合考慮經濟發展、自然環境、資源承載、公共服務設施等因素,分階段推動人口向小城鎮、縣城聚集,實現縣域內戶籍合理轉移,逐步建立城鄉人口和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體系。

—2011年,重點推進有條件的農民工及新生代轉為城鎮居民,解決戶籍歷史遺留問題,力爭新增城鎮居民4.57萬人,非農戶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10.9%上升到18.8%,實現轉戶人口在縣城及鄉鎮的合理布局。

2012—2020年,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支撐保障機制,進一步放寬城鎮入戶條件,力爭每年轉移2.5—3.5萬人,到2020年新增城鎮居民27萬人,非農戶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縣城集聚城鎮居民20萬人,鄉鎮場鎮集聚城鎮居民20萬人,形成合理流動、權益公平、城鄉一體的戶籍制度體系。

四、集中解決有條件的農村居民轉戶

堅持重點突破與面上推進相結合,建立暢通的戶籍轉移通道,重點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自愿進入城鎮定居,兩年內推動4.57萬人本縣籍農村居民率先轉戶。

(一)2.95萬名在縣城務工或經商3年以上的本縣籍農民工,由漢葭鎮政府和當地公安派出所負責轉戶為城鎮居民,人力社保部門解決其社會保障,原戶籍鄉鎮及國土、農業、林業部門處理好宅基地、承包地、林地權屬問題。

(二)5900名在市內就讀的本縣農村籍大中專學生,入學時戶口遷入學校集體戶或就地轉為城鎮居民的,保留其個人征地補償收益權,符合資助條件的繼續享受學費、生活補助。

(三)400名新增退役的本縣農村籍義務兵和服役未滿10周年的士官自愿轉為城鎮居民的,享受城鎮義務兵的安置政策。

(四)1200名歷年已用地未轉非人員,按照市政府確定的有關原則辦理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的相關手續,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建立養老保險。

(五)7000名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烏江電站、烏江銀盤電站、江口水電站、馬巖洞水電站、龍門峽水電站)建設失地農村移民,轉為城鎮居民,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建立養老保險,不再享受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六)1700名集中供養的本縣籍農村五保對象自愿轉為城鎮居民的,享受城鎮集中供養的“三無人員”待遇。

五、準確把握戶籍制度改革的轉戶條件

按照寬嚴有度、分級承接原則,進一步放開縣城、全面放開鄉鎮落戶條件,積極引導本縣籍農村居民向城鎮轉移落戶,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居民整戶轉為城鎮居民。

(一)縣城。

1.本縣籍農村居民在縣城務工或經商3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請在合法穩定住所遷移入戶。

2.本縣籍農村居民在縣城購買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遷移入戶。

3.本縣籍農村居民在本縣投資興辦實業,3年累計納稅5萬元或1年納稅2萬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穩定住所遷移入戶。

(二)其他鄉鎮。

本縣籍農村居民本著自愿原則,可就近就地轉為城鎮居民。

(三)其他規定。

1.本縣籍農村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年老父母投靠子女自愿轉為城鎮居民的,可遷移入戶。

2.城鎮年老父母身邊無子女,其本縣籍農村成年子女可投靠遷移入戶。

3.本縣籍優秀農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自愿轉為城鎮居民的,不受居住時間限制。

4.符合轉戶到主城條件的本縣籍農村居民,由鄉鎮政府和公安、國土等部門協助辦理有關轉戶手續,嚴格落實有關配套政策。

5.市內其他區縣籍農村居民符合轉戶條件的,可以轉戶到縣城或本縣所轄鄉鎮成為城鎮居民。

六、建立完善戶籍制度改革的相關配套機制

結合戶籍轉移,系統建立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支撐保障機制,逐步消除城鄉戶籍待遇差距,促進城鄉戶籍制度融合,推進城鎮化加速發展。

(一)建立農村土地處置機制。

1.對農村居民整戶轉為城鎮居民的,允許自轉戶之日起3年內繼續保留宅基地、承包地及農房的收益權或使用權。在承包期內允許保留林權。鼓勵轉戶居民退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及農房。對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權及農房的,參照同時期征地政策對農村住房及其構附著物給予一次性補償,并參照地票價款政策一次性給予宅基地使用權補償及購房補助,今后征地時不再享有補償權利。對自愿退出承包地的,按本輪土地承包期內剩余年限和同類土地的平均流轉收益給予補償,具體補償標準和辦法由縣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2.家庭部分成員轉為城鎮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戶轉移中獲得宅基地及農房、承包地的相應補償或收益的權利,不再享有分配宅基地的權利。待家庭成員整戶轉為城鎮居民時,退出宅基地及農房、承包地并享受相應補償。

3.組建縣級農村土地整治流轉機構,負責對農戶退出的宅基地、承包地和農房進行補償和處置。其中,退出的宅基地及建(構)筑物、承包地位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擴展邊界范圍內的,由國有土地儲備機構承擔補償費用。建立農村土地補償周轉金,用于農戶退出的宅基地、承包地和農房所需資金的周轉。各鄉鎮人民政府設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站,具體負責退出承包地的管理與利用工作。

4.農村土地整治流轉機構應積極盤活利用轉戶退出的土地。按照規劃及用途管制、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不變的要求,對退出的承包地加大整治力度,促進承包地向經營大戶、龍頭企業流轉,實現規模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水平。退出的宅基地,在優先保障農村發展建設用地需求的前提下,通過增減掛鉤、地票交易等方式,顯化其資產價值。產生的地票及大宗的承包地、林地使用權可在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交易。

(二)建立住房保障機制。

1.將符合條件的轉戶農村居民納入公共租賃房、廉租房等保障范圍,改善穩定就業農民工、新畢業農村籍大中專生、新退役農村籍士兵等無房或住房困難人員的居住條件,鼓勵有條件的轉戶居民購置普通商品房。

2.統一規劃,建設集中居住點和農民工公寓。在鄉鎮場鎮規劃區內,規劃轉戶農村居民集中居住點,建設用地采取行政劃撥方式供應,由財政籌資進行市政設施建設,并比照廉租房、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公共租賃房等保障性住房,享受免交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及政府性基金等相關優惠政策。具備條件后,在縣城規劃區內建設農民工公寓。

(三)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1.農村居民整戶轉為城鎮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且年滿16周歲以上的人員,可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所需資金由縣國土部門核準的退出宅基地的補償費代繳。退出宅基地的補償費不足以繳納的,差額部分由個人自籌資金繳納。若代繳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退還給轉戶居民。

2.農村居民家庭部分成員轉為城鎮居民,在勞動年齡階段,可按規定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用人單位的,由用人單位統一參保并按規定繳費;沒有用人單位的,在戶籍所在地以個人身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達到規定條件的,享受與城鎮企業職工同等的養老保險待遇。

3.依法被征收土地的轉戶居民按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參加養老保險。過去已征(占)用地未轉非人員和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淹沒失地農村居民,在完善征地審批及農轉非手續后,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參加養老保險。

4.農村籍大中專學生在校期間辦理農轉非手續,并隨家庭一起退地的,可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參加養老保險,建立養老保險關系,工作后接續參保。

5.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沒有條件參加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可自愿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6.加快制定養老保險不同制度之間的轉移銜接辦法,使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后,能實現養老保險的順暢轉移和有效連接。

(四)健全醫療保險制度。

1.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在勞動年齡段的,可按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用人單位的,由用人單位統一參保并按規定繳費;沒有用人單位的,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繳費。達到規定條件的,享受與城鎮職工同等的醫療保險待遇。

2.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沒有條件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可自愿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

3.加快制定醫療保險不同制度之間的轉移銜接辦法,使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后,能實現醫療保險的順暢轉移和有效連接。

(五)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保障機制。

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體系,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轉戶居民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建立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成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實現鄉鎮敬老院全覆蓋;加強城市社會救助和社區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切實滿足城市擴容后社區服務管理和救助保障等公共服務的需要。

(六)建立完善就業保障機制。

1.將轉戶居民納入城鎮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范圍,促進其在城鎮穩定就業。對有一技之長的,通過開展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信息,幫助其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作為就業援助對象,開展“一對一”的幫扶,開發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

2.對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強化職業指導,搭建大中專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對接平臺,引導農村籍和農轉非的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等實現穩定就業。

3.農村籍和農轉非的初高中畢業生就讀本市中等職業學校的,可給予定額生活補貼,生活困難的給予定額學費補貼。

4.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和其他轉戶居民自主創業。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培訓、項目推薦、開業指導、小額擔保貸款、跟蹤服務等創業扶持,幫助其通過創業實現就業。凡辦理農轉非的納入城鎮創業扶持政策范圍。

(七)建立完善培訓機制。

1.分類開展轉戶居民教育培訓。以提升綜合素質為目標,對所有轉戶居民開展新市民教育培訓;以提高學歷為目標,對16—30周歲的轉戶居民進行中等職業學歷教育;以提高就業能力為目標,對勞動年齡段的轉戶居民進行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促進轉戶居民由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由農民向市民轉變。

2.組織農村勞動力參加轉移培訓,提高其轉移就業能力,促使其在城鎮穩定就業。對企業新招用的農民工,根據企業崗位需求,開展針對性強的崗前培訓,使農民工盡快上崗和穩定就業。對農村勞動力參加轉移培訓和農民工參加崗前培訓,按規定享受培訓補貼,并對初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的費用給予全額補助。

3.建立完善轉戶居民教育培訓管理體系。定期舉辦轉戶農村居民專業技能培訓班,提高轉戶居民的就業能力。結合實際,開展送職業教育進鄉鎮、進社區、進企業活動。

4.提升教育培訓基礎能力。建立農民工培訓基地,辦好中等職業學校骨干專業,打造適宜轉戶居民學習、方便轉戶居民就業的特色專業。推行“特崗、特聘和特邀”計劃,建設一支適應轉戶居民教育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八)建立完善城鄉教育保障機制。

1.按照戶籍制度改革轉移人口目標和重點接受農民工轉戶的場鎮,準確把握城鄉適齡人口及中小學在校生規模變化狀況,科學規劃城鄉學校布局,重點抓好縣城中小學和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解決轉戶農村居民子女入學問題。

2.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做好新增學校師資配備、師資專項培訓等工作,滿足新增學校教師需求。

3.完善各級各類學生就讀政策和資助體系,保障轉戶居民子女接受公平的教育。改善轉戶居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條件,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就讀,享受與現有城鎮學生的同等待遇;按照“指標到校”原則,解決轉戶居民子女就讀普通高中;完善各級各類學生資助政策,確保轉戶居民子女享受國家優惠政策。

(九)建立完善衛生服務保障機制。

加快二甲醫院建設,不斷提升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逐步完善醫療服務基礎設施、設備建設,保障轉戶居民及其子女和低收入群體在居住地享有國家規定的公共衛生服務。

(十)完善計劃生育相關政策。

1.未享受城鎮社會保障待遇的轉戶居民,繼續執行原戶籍所在地農村居民的生育政策及農村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

2.已享受城鎮社會保障待遇的轉戶居民,自享受城鎮社會保障待遇當年起,給予5年的政策過渡期。在政策過渡期內,轉戶居民繼續執行原戶籍所在地農村的生育政策及農村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

六、切實加強戶籍制度改革的組織領導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全縣戶籍制度改革工作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進行。縣政府成立縣戶籍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另行文),負責全面統籌協調全縣戶籍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公安局,負責戶籍制度改革日常工作的組織與協調。各鄉鎮和縣級各部門也要成立領導小組,明確主要領導負總責,落實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具體抓。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將戶籍制度改革作為一項中心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全力推進。縣政府將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工作情況納入年度工作目標進行考核。

(二)明確責任,形成合力。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政府有關部門是戶籍制度改革的責任主體,負責組織實施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的具體工作,完成縣政府明確的目標任務。縣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工作職責,準確把握政策界限,制定完善相關工作細則,確保改革平穩進行。縣發改委負責戶籍制度改革相關政策措施的協調平衡;縣公安局負責戶籍登記準入工作,各公安派出所要設專門的轉戶窗口,安排專門的人員負責轉戶工作;縣國土房管局、縣農委負責制定農村土地退出補償實施辦法,要廣泛調研,制定切實可行的標準;縣人力社保局負責制定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實施辦法,明確告知轉戶居民完善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需要承擔的資金以及計算方式;縣國土房管局、縣城鄉建委負責做好轉戶人群的住房需求和平衡工作;縣經信委、縣國資局及企業主管部門負責用工企業農民工轉戶的動員和轉戶服務工作;縣城鄉建委、縣規劃局、縣市政園林局負責縣城和鄉鎮人口擴容后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縣教委負責做好學校規劃建設工作,滿足新增學生的入學需求;縣衛生局負責做好城鎮醫療機構規劃建設工作;縣民政局負責推進農村五保對象、新增退役的農村籍義務兵和服役期未滿10周年的士官轉戶進城的相關工作,負責做好城市社區管理、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縣人口計生委負責調整轉戶居民生育政策和獎勵扶助政策,做好農村居民轉戶后的計劃生育工作;縣水務局負責推進水利水電基礎工程失地農村移民轉為城鎮居民的相關工作;縣教委、縣人力社保局負責組織實施對轉戶居民的集中培訓;縣財政局負責制訂戶籍制度改革資金平衡的具體方案,做好戶籍制度改革推進所需資金的籌措工作。各鄉鎮對有意愿轉戶的農村居民要一一統計,及時掌握思想動態,指導轉戶居民準備相關資料,及時到公安派出所辦理轉戶手續。縣政府有關部門對已轉戶的居民,及時兌現相關配套優惠政策,并長期做好跟蹤服務。

(三)分段實施,積極推進。

根據全市統一部署,結合我縣實際,按照五個階段積極推進全縣戶籍制度改革工作。一是制定方案階段(年8月1日—8月14日)。由縣政府辦公室牽頭,縣發改委、縣公安局、縣人力社保局、縣國土房管局、縣農委具體負責,制定我縣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實施意見、配套政策和工作方案。二是啟動和宣傳階段(年8月15日—8月31日)。年8月15日正式啟動我縣戶籍制度改革,加強戶籍制度改革的宣傳動員,搞好政策答疑,培訓工作人員,設立辦事窗口,開展轉戶工作。三是集中攻堅階段(年9月1日—12月31日)。對近1萬名三類歷史遺留問題人群(已征地未轉非、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失地農村移民和集中供養農村“五保”對象)和近6000名在市內就讀的本縣農村籍大中專學生進行轉戶,年底全面完成。對部分在縣城企業務工3年以上且有意愿、有條件的農民工實施轉戶,形成良好示范效應。四是重點推進階段(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制定季度工作計劃,加強監督檢查,全力推進,確保2.95萬農民工轉戶進城。五是全面實施階段(2012年-2020年)。進一步放寬轉戶條件,完善保障機制,對符合條件、有意愿的農村居民開展轉戶工作。

(四)注重宣傳,確保穩定。

各鄉鎮和縣政府有關部門要層層宣傳動員,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標語、設置專欄、派干部深入村組和農戶講解等方式和渠道在全縣廣泛宣傳戶籍制度改革內容。縣內各媒體要及時跟蹤報道戶籍制度改革進展情況,宣傳戶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與轉戶居民享受的優惠政策,為群眾答疑解惑,搭建政府與群眾溝通橋梁,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參與戶籍改革、支持戶籍改革、擁護戶籍改革,確保縣委、縣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發展改革、公安、國土房管、農業、人力社保等部門要深入鄉鎮調研,全面掌握詳細情況,及時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做好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情況的信息收集、社會輿情掌控工作,制訂完善相關工作應急預案,及時掌控改革動態,有針對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確保戶籍制度改革順利推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美女主播免费观看| 国产大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春日野结衣女女|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窝窝免费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 亚洲日产2021三区|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古装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 高清粉嫩无套内谢2020|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好多水好硬好紧好爽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 中文字幕第二十页| 日韩免费观看一级毛片看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欧美重口绿帽video|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片| 高清伦理电影在线看| 国产漂亮白嫩的美女| 一二三四视频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影音先锋亚洲资源| 中文字幕26页| 把女人的嗷嗷嗷叫视频软件| 久久伊人五月天|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youjizz大全| 快穿之肉玩具系统| 中国毛片免费看| 把数学课代表按在地上c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