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村(居):
為切實加強農村道路、橋梁、排灌等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工作,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現結合我鎮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管理項目及范圍
(一)道路
1、等級公路由市、鎮、村三級管理,包括(334省道、分雅公路、分珊公路、橫長公路、長高公路)。
2、其他通村砼路、柏油路由鎮、村兩級管理。
(二)橋梁
新建橋梁、未改建橋梁和險橋均由各村(居)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負責管理。
(三)排灌設施
1、硬質渠道。硬質排水溝、下水道由各村(居)按轄區進行屬地管理。
2、電灌站由所有權者進行保養,管護和維修。
二、管理工作要求
(一)道路管理
1、等級公路:各村(居)要認真抓好政治工作,省道堅持做到道路兩側10米內無草堆、無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無占道經營違章建筑等。市道兩側5米范圍內無草堆、無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無占道經營違章建筑;綠化帶內側無種植物等。
2、通村水泥路及村莊主干道。新建計劃內水泥路要及時按標準備足路肩土(寬1米、高度高于路面10公分),及時栽植綠化樹木。其他通村水泥路要確保道路兩側3米內無草堆、無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違章建筑等,確保路面清潔平整,及時做好雨水沖毀路肩的復土工作,杜絕占道種植現象。
(二)橋梁建設管理
1、已建橋梁:根據屬地管理的原則,各村(居)要指派專人對橋梁進行看護,做好橋碼頭、橋欄桿、橋面等管理維修工作,確保行人、車輛安全通行。
2、未改建橋梁:按照政府的統一規劃,各村(居)要認真做好橋梁建設過程中的各類協調服務工作,建成后按照已建橋梁要求進行管理。
3、險橋: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凡干河以下險橋要及時采取險橋警示標志,設置通行障礙,嚴禁重載車輛通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排灌設施的管理
各村(居)要強化排灌設施的管理工作,認真抓好硬質襯渠、硬質排水溝、下水道、泵站等基礎設施的清理、維修工作,確保排灌暢通。凡因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影響引發矛盾,將追究所在村(居)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并限期落實到位。
三、經費投入機制
(一)道路建設和維修投入機制
今后政府將按照統一規劃,本著先急后緩,先通村、后通居民點的要求,科學合理上報建設計劃,凡納入計劃新建的砼路,市財政投入全額到村,不足部分由所在村(居)自行足額配套,鎮財政不再補貼,不再征收3萬元/公里的配套費,同時按要求做好路基備土整平工作。凡計劃內已建的砼路,因諸多原因造成破損的,由村(居)組織維修,經費由所在村(居)自行投入。
(二)橋梁建設和維修投入機制
凡納入建設的橋梁,市財政投入不足部分由所在村(居)負擔,涉及到兩個及兩個以上村(居)的,由涉及村(居)分攤負擔,鎮政府不再征收橋梁總造價20﹪的配套資金,并及時做好場地、電源、矛盾糾紛調處和碼頭填土等方面的工作。凡需維修的險橋,由所在村(居)組織有關專業資質的單位進行維修,維修經費由所在村(居)自行負擔,并做好后續限載、看護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三)排灌設施投入機制
各村(居)要加強排灌設施和管理工作,本著量力而行原則,盡量減少新建排灌設施的投入,著重抓好已建排灌設施的管理維修工作,今后凡新建維修排灌設施的投入均由所在村(居)負擔,凡列入項目區的整治區域,由政府和中標單位按規劃組織實施,所在村(居)負責土方開挖和矛盾糾紛的調處工作。
四、經費籌資辦法
各村(居)要采取動員鼓勵社會能人捐資、“一事一議”籌資、上爭資金等籌資渠道,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切實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創新基礎設施投入管理機制,使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