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檔案執法責任機制的缺陷與改善之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所謂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是指在檔案行政執法過程中因行政主體違法執法或執法不當,以至于給行政權利享有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依照法律、法規和政紀規定,追究其相應責任的一種制度。建立和完善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是檔案行政執法責任制得以真正落實的切實保障。
(1)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主體
在我國,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主體按其內涵分為同體追責和異體追責兩種。同體追責是指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內部法制部門對本單位及其執法人員的追責;異體追責則是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派、新聞媒體及社會公眾等外部系統對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及其成
員的追責。
(2)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客體
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客體即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和相關人員,他們是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對象,是承擔行政責任的主體。
(3)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范圍
追責的范圍是指追責主體向追責對象進行責任追問的內容或事項。一般來說,行政追責的指向包括亂作為、作為不當、不作為、無作為。這其中包含著各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執法人員的道德責任、政治責任、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
(4)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程序
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程序通常包括:一是行政主體必須接受追責主體經常性的質詢、聽證并向有關方面匯報工作,并對追責主體的問題做出答復;二是對重大行政事故的責任追究,包括立案、錯案線索調查處理、申訴復查、監督執行、追責后的救濟等。
(5)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結果
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結果主要包括公開道歉、責令做出書面檢查、通報批評、留黨察看、引咎辭職、撤職、開除公職、國家賠償等;觸犯刑法的,還要啟動法律程序,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2.當前我國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職責不清,權責不明筆者通過研究發現:一些單位制定的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中,對檔案行政執法過程中的違法、失職、瀆職等行為的規定過于籠統,責任追究對象過于模糊,以致在追究責任時難以“對號入座”。當前,我國政治體制和行政體制改革還不到位,黨政關系錯綜復雜,存在著直接責任人和間接責任人劃分不清、個人責任和集體責任劃分不清、黨的一把手責任與行政一把手責任劃分不清、不同層級官員之間的責任劃分不清等現象,這種權責的不清晰,使得追究過程中的責任主體難以明確,追責效果大打折扣。
(2)行政信息獲取有障礙
獲取行政信息的障礙主要表現在:一是行政信息不對稱。各級行政機關是政府信息的主體,行政信息資源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有著高度的信息公開“自由裁量權”,在公開的各類行政信息中,絕大部分是對政府利好的信息,而對政府過失和不作為的信息很少或根本不,以致追責主體缺乏知情權,從而不利于行政追責的展開。二是新聞報道被嚴格過濾。目前,雖然新聞媒體享有自由采訪報道權,但很大程度上因受到宣傳紀律的限制和新聞出版部門的嚴格過濾,以致多數媒體成了政府的依附和喉舌,對政府及其官員的很多過錯行為沒有批評的能力。
(3)追責范圍太小
時下我國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范圍概括起來主要有:①對檔案違法案件未按法律規定時限立案、查處或向上級匯報,造成檔案遺失或受損的;②適用法律法規不當造成不良后果的;③查處案件過程中違反法定程序,侵害相對人合法權益的;④故意泄露案情、弄虛作假、隱瞞真相、枉法處理案件的;⑤超越職權、濫用職權造成執法過錯的;⑥違反法律規定,阻礙相對人行使申訴、聽證、復議、訴訟和其他合法權益,情節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⑦擅自涂改、變更法律文書或處理決定的;⑧拒不執行上級機關或同級人民政府做出的行政復議決定,不及時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的。
可見以上追責只是針對濫用職權的違法行政行為,而不針對無所作為的行為;只局限于執行環節而不問責決策、監督等其他領域的過失行為。的確,重大責任事故會嚴重地損害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損害政府的形象,理應受到責任追究,作為行政首長,應為此承擔責任。但在用人失察、決策失誤、政績平平、無所作為等方面,我們并沒有看到追責,而正是因為這些方面的問題有可能會導致更大責任事故的發生。
(4)以同體追責為主,異體追責相對薄弱
目前各地的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的實踐還主要停留在本單位法制部門的同體追責,而國家權力機關、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異體追責涉及很少。筆者認為,一個機關內部同級機構的同體追責,違背了“任何人都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這一公認原則,極易導致官官相護,流于形式,難保追責結果的公正性。根據世界各國追責制的實踐,追責制既需要同體追責,也需要異體追責,但關鍵是異體追責。異體追責是一種更有效、更具公信力、更符合民主政治要求的追責方式,更能對執法主體產生應有的政治壓力和威懾作用。顯然,離開異體追責的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是蒼白無力、缺乏持續性的。
(5)追責程序還不完備
從目前的情況看,一方面,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主要是對那些已經造成不良影響特別是重大事故的失職行為進行追究,而對于沒產生不良影響但很可能存在失職情形的行為還沒有引入追責程序。另一方面,即使是對已經發生的失職行為的追責,在操作程序上也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在追責程序的啟動上很隨意。某一事件若被輿論廣泛關注,社會反響強烈,就可能掀起一陣追責風暴,該事件的相關責任人就會被從重從快追責,以顯示相關機關對該事件的重視。相反,若社會反響不強烈,就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是在追責的回應程序上,被追責的官員以何種程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如何給他們開辟有效的權利救濟渠道,以及引咎辭職的官員出路如何等問題還沒有明確的制度規定。
3.完善我國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的對策
(1)明確檔案行政執法機關及其人員的權責
過錯責任追究的前提是權責明確,責任承擔越清晰,追責就越容易。要保證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的有效實施,必須根據權責一致原則,對各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和每個執法人員的權力與責任層層分解、合理地配置,制定科學的過錯追究標準和評價體系,并將其落實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人,使他們擁有清晰的權和責。
(2)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
政府信息公開是實現公民參與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必要條件。如果人民不知情,就無法知道誰對公眾負責,誰沒有負責,從而也就無法追究相應的違法、失職、瀆職行為的責任。解決信息公開問題,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切實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政府信息作為公共資源,除涉及國家安全、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之外,應當為社會所共有,檔案行政機關不得獨占或壟斷,應切實遵守政府信息“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原則。二是加強檔案行政機關透明度建設。通過建立政府網站,定期向社會公眾履行職責的情況,把檔案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活動時時刻刻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以降低公眾獲取信息的難度和成本,并在制度上保證人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三是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適時出臺《新聞法》,以切實保障新聞媒體的自由采訪報道權,保證新聞宣傳的客觀公正性。
(3)拓寬追責范圍
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并非狹義地理解為只追究濫用職權的經濟領域、政治領域等重大責任。從我國現實情況來看,要想真正落實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凡是對有利于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的問題均應納入追責范圍。我們既要對濫用職權的行政作為追責,又要對故意拖延、推諉扯皮等行政不作為追責;既要追究“有過”官員,也要追究“無為”官員。要把管理不善、政績平平以及用人失察、決策失誤等都納入到追責的范圍之內。
(4)加強異體追責,建立多元化追責機制
從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的長遠發展來看,應該是同體追責和異體追責相結合。首先,應強化人大的監督職能。因為我國憲法明確了人大對行政機關的政治監督職能,如質詢、辭職、罷免等。從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來看,人大監督職能不僅要強化,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開拓新的監督渠道,如不信任案的提出、彈劾制以及主要責任人引咎辭職制等,以增強人大對政府追責的力度。其次,加強派對政府的追責。各派可依據憲法、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設立專門組織形式或辦事機構實施監督和追責,并規定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追責程序,使派的追責更具權威性。再次,深化媒體追責。新聞媒體在西方被稱為是除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權力機關”。在很多國家,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傳播媒介,雖然有一定的政治傾向性,但都具有相對獨立的權利。近年來,我國許多違法違紀案件的調查和處理就是在新聞媒體的呼吁下進行的。最后,完善社會輿論監督。可以通過建立政府網站,讓更多的老百姓反映社情民意,以監督各級檔案執法機關和人員是否“有作為”。
(5)完善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程序
從法的一般意義上講,程序是任何一項健全制度必備的要素。因此,程序是否合法,是衡量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完善的重要尺度。追究檔案行政責任主體的法律責任,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檔案行政責任主體某些權力的剝奪和限制,因此追責主體在行使職權時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基于我國的現實考慮,檔案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從啟動問責到聽證、裁決及救濟必須有一套規范程序。如在立案程序方面,不僅要規定追責主體可根據同級或上級組織的要求追責,還可根據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的控告、檢舉、投訴以及媒體曝光啟動追責程序;此外還應規范責任官員回應群眾、機構質詢的場合、渠道、監督機構以及被追責人員復出的條件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