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儒家文化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儒家思想“義”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儒家主張重義輕利,提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觀點,從這句話看,孔子只講“義”不講“利”,看似偏頗,但是對于今天社會中的一些企業存在著個人見利忘義、背信棄義的思想,對無利不起早的卑劣行徑是有針對性的。確切的說,孔子并不是只講義而不講利,只不過孔子講的“利”是在“義”的基礎上的“利”,并不是見利忘義,而是見利思義。因此,孔子的義利觀在今天仍有積極的意義。在現實中,企業是經濟組織而非慈善機構,企業必須旗幟鮮明地去追求經濟利益。但是,企業在謀利時應該要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因此儒家“義”的管理思想為企業追求利益指引了正確思想。
現代企業要有活力,要在競爭中取勝,單靠物質刺激和行政手段已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還要靠“理想”、“信念”、“義利并重”的價值觀。現代企業的價值觀,是有利于企業和職工如何正確處理和對待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比如:幾年前,深圳三九貿易集團一直主張,先義后利者榮。在1995年與法國一家貿易集團結賬時,因對方疏忽而少收了三九集團7000萬元,該集團現后毫不猶豫地退還了這筆款項,贏得了業內良好的信譽。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回報與效益。
二、“信”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子曰:“言而有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即只有誠信才能取得人們的信任。如果沒有誠意,誰又敢相信呢!古有商鞅立木取信,今有謝延信一諾千金。足以說明“信用”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它都在整個社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北京的同仁堂”。
人無信則不立,商無信也不立。現代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我個人認為應維護“至誠守信”的企業信譽。這是現代企業長遠生存與發展的基石。2001年青啤與新加坡一家啤酒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時,曾約定:“若甲方欲轉讓其余49%股權給乙方,轉讓價格按協議確定的定價原則計算”。2003年外方提出轉讓股權,盡管當時因市場環境不利,致使經營效果不盡理想,青啤還是信守承諾,堅決執行合同,保持了優異的合同履約率。這驗證了青啤董事長所說過的:青啤的百年基業,可謂誠信為本。
三、小結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具有自己一定特色的文化,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歷史發展進程中長期積累起來的精神財富,是人們共同的生活中經過提煉和生化所形成的社會習俗、價值取向、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和觀念意識的綜合,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一個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夠存在幾千年,是因為它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力。可以說,每一個民族文化都有它積極、合理的因素,都是世界文化財富的組成部分。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不是肯定某一文化或否定某一文化,而是應該站在一個高處,兼收并蓄,從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管理要求出發,博采眾長,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礎上,來豐富現代管理理論,推進東方管理科學的發展。儒家傳統管理與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是殊途同歸的。
本文的淺述歸結到一點,說明管理是對人的管理,而一個人、一個民族不可能割裂傳統文化的影響,企業的管理活動也離不開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記。正如馬克思所指出:“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任何一種管理都必須適應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和社會歷史背景,都必須同自己的民族文化相組合。因此,對儒家管理思想加以繼承、發展,對于提高現代企業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治莉李守渠單位:西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