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法制社會中對人權觀的新認識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在反對封建主義時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其虛偽性也日漸暴露。而馬克思主義人權觀與其有著本質的區別,比其更進步。它不是“天賦”的,是社會歷史的產物。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人權觀;人權教育
人權概念是啟蒙時期資產階級提出來的,在多數場合下談的也是資產階級的人權觀。西方進步的政治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格老秀斯和盧梭等,他們所謂的“天賦人權說”是針對封建貴族特權和宗教神權而提出來的,這雖然適合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沖擊了封建特權及權威,但是資產階級人權觀存在著局限性。而馬克思主義人權觀與資產階級人權觀是截然不同的。現從人權的產生、人權的普遍性與階級性、人權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關系以及人權教育方面論述馬克思主義新人權觀。
一、人權是社會歷史的產物
馬克思、恩格斯在1945年合著的《神圣家族》中曾經指出:“黑格爾曾經說過‘人權’不是天賦的,而是歷史地產生的,而‘批判’關于人權是不可能說出什么比黑格爾更有批判性的言論的。”馬克思主義吸取了黑格爾的合理思想,認為人權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并非是“天賦”的。在原始社會,人們根本沒有人權概念,更談不上現代意義上的人權問題。社會生產力極不發達,人口稀少,這決定了原始社會氏族內部人們必須相互依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大大提高,人類也邁入文明時代,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們開始爭權奪利,絕大部分人受到剝削與壓迫,人民喪失了最起碼的人權,正是由于這種不平等使得人權成為了資產階級的特權。到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才出現人權思想,是針對封建貴族和宗教特權而提出的。馬克思主義把人權置于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中來認識人權,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權不是上帝賜予的,也不是人為設定的,而是一定社會發展的產物,并受一定社會狀況的制約。“權利決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陳志尚教授指出:“無論是作為一種社會關系,還是政治訴求,無論是作為一種法律規范,還是思想觀念,人權的產生和發展,都是以一定社會經濟條件為基礎的。”
二、人權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權利和義務的辯證統一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對立統一,是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一,階級性是一種特殊性。人權的普遍性要求一切人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現代平等要求是“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恩格斯的這段話充分體現了人權的普遍性。世界各國對人權的共識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加以規定和確認,各締約國一致承認和保障人權的共同標準。人權所表達的自由平等的價值觀念,反映了人類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同時人權所包含的內容和原則也適用于一切個人。馬克思指出:“個人自由只是對那些在統治階級范圍內發展的個人來說是存在的,他們之所以有個人自由,只是因為他們是這一階級的個人。”在階級社會里絕對沒有超階級的人權,人權是有階級性的。人權反映一定階級的利益,為不同的階級服務。雖然資產階級標榜人權的超階級性,但它掩蓋不了其階級實質,即它是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黃枬森先生認為,人權的實現離不開社會的給予,否則,人權就是空的,所謂社會的給予就是一切社會成員所完成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互相依賴的。在實際生活中,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陳志尚教授認為,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的權利是特權;只有義務而沒有權利的權利是奴役。只有權利和義務相對稱,才是真正的人權。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每個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承當義務,但是,現時代侵犯人權的事件屢見不鮮,所以時代要求每個公民提高人權意識。
三、人權教育的必要性
進入21世紀,人權問題仍然是當今國內國際上一個討論的重要問題。在人權領域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如局部戰爭、武裝沖突、恐怖活動和各種形式的暴力仍然嚴重威脅著某些國家的獨立、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就在2015年美國東部時間26日晚,美國海軍一艘宙斯盾艦已經進入南海中國人工島周邊12海里內,并在美濟礁附近水域展開巡邏。而這是經過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批準的,但未通知中方。這種行為意味著什么呢?很顯然美國的行為是對我國主權的侵犯。國家主席指出: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國的主權和相關權益,中國人民都不會答應。除此之外,特別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行所謂“人權外交”和“新干涉主義”政策,宣揚“人權高于主權”的謬論。因此,人權問題仍然是21世紀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們針對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人權的攻擊,我們要予以有力的反駁和回擊。當然,我國政府以及政府官員也用大量事實駁倒了他們的攻擊,但是,只靠政府和政府官員是不夠的,我們每個公民也要做出反駁和回擊,為此,針對我國的人權現狀,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提高人權意識。筆者認為,首先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明確人權問題,用法律詳細說明。其次,人權教育應該從幼兒園開始直至中小學教育,孩子們可以從小養成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習慣。然后,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設立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研究中心,開展對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和現實的深入研究,共同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的全面發展。最后,也可以在社區的板報里加上人權的有關知識或者用漫畫的形式來體現,來提高人們的人權意識。
【參考文獻】
[1]黃枬森.人學的足跡[M].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
[2]陳志尚.人學新論[M].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王苗苗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