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地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地位觀;教育目標觀;教育改革觀;教育基礎觀
[論文摘要]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逐步形成了系統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觀。文章通過對鄧小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觀的分析,從教育地位、教育目標、教育改革、教育基礎等方茴進行了系統歸納和概括。正確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觀,對進一步堅定社會主義方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的歷屆領導集體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認真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系統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觀。鄧小平、、等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國情出發分別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國國情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實踐特色的教育思想,形成并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教育地位觀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戰略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歷屆中央領導都高度重視教育,一直把教育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整體布局的重要方面。
鄧小平把教育放在國民經濟戰略重點的地位。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同志認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現代化的基礎,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而科學技術人才培養的基礎在教育。他指出: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在他看來,教育和科技都是國民經濟的戰略重點,是關系現代化建設全局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根本大事。鄧小平重視教育,他認為:知識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培養出來的,所以要抓教育,而且要從娃娃抓起。為了要實現教育的優先發展,他曾經指出:我們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在鄧小平優先發展教育的思想下,黨和國家始終把教育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一個根本問題。
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思想,強調將教育納人國民經濟戰略發展的重點和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之中,切實將教育作為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的知識產業和關鍵的基礎設施,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重點地位。指出:教育是人才培養之基和立國之本,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極為重要的基礎工程。“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只有發展教育事業,才能開發和培養科技人才,普及和提高廣大勞動者的科技知識和水平,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從根本上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
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我國教育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多次強調教育在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強調,“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子孫后代”。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他再次強調“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并對教育地位作出了一個新的定位,把教育問題放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之首。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還指出,中國的未來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歸根結底靠人才,人才培養的基礎在教育。他強調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人力資源強國,為我們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保證。
二、教育目標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什么呢?圍繞這個問題,鄧小平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觀點,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時展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要求,從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出發,明確提出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作為我國新時期教育的培養目標。“四有”目標集中反映了我國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對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它既是我國教育理論的重大創新,又是教育實踐的新的理論指南,對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新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在繼承鄧小平“四有”新人目標的基礎上,同志進一步提出,教育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與此同時,還對青年學生提出了“四個”統一,即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要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成為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的人”,“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成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成為知行統
一、腳踏實地的人”。
強調“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階段為進一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戰略目標。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把優先發展教育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一新的更高要求緊密地聯系起來,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人才問題認識的逐步深化與科學化,也反映了黨中央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全局、加快教育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的堅定信心。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要實現這個戰略目標,必須進一步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形成終身教育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構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
三、教育改革觀
鄧小平繼承和發展了的教育改革思想,提出了“三個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指導方針。“三個面向”揭示了教育與社會、中國與世界、現在與未來的辯證關系。集中體現了鄧小平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也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對我國現代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為我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是一項宏偉的工程,需要千千萬萬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才能為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思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當前,經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無論是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的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增強,都同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面對當前國際國內新形勢,我們的教育思想、教育體制和結構、教育內容和方法,人才培養標準等,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已經和正在日益顯露出來。”為了適應新的形勢,我們要進行教育體系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培養創新精神,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教育體制,努力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注意研究和解決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深人探索新形勢下教育發展的規律,更新教育觀念,確立與21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教育觀和人才觀。
突出強調“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進展。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間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全局,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全過程。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進一步提出了深化教學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質量評價制度改革,減輕中小學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并指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必須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主題,著力完成好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推動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四、教育基礎觀
重視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發展的基礎工程。鄧小平指出,基礎教育必須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是他分析我國現實和基礎教育現狀得出的科學結論,也是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核心內容。鄧小平在探索和回答如何鞏固、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始終把發展教育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根本問題,非常重視基礎教育工作。“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鄧小平從全局發展的高度來看待教育工作,強調把發展基礎教育擺在重要地位。鄧小平同志說: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它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我的抓法就是抓頭頭,抓方針。各級領導必須重視教育,只有這樣,學校才能成為真正的辦學實體,才有可能推行素質教育,辦出有特色的學校,才有可能通過創造和積累逐步探索出進行素質教育的規律,學生才能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新晨
指出,基礎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光輝成就,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初步實現,素質教育全面推進。但是,我國基礎教育總體水平不高,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對基礎教育不重視。為了更好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就必須把基礎教育擺在優先地位。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要求,我國基礎教育必須堅持積極、均衡、持續、協調發展,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教育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加強管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努力開創基礎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強調要讓人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培養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根基在基礎教育。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是,新形勢下基礎教育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對于基礎教育來說,關鍵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在抓好義務教育這個戰略重點的同時,還要促進高中教育、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發展,深化改革,與時俱進,建立有利于基礎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