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西文化家庭教育觀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由于世界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中西家庭教育的差異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反映中西家庭教育差異的影視作品也越來越多。其中,《洋妞到我家》就是一部典型的代表作。這部電影折射出當下中國中產家庭正面臨著的種種現實困境,尤其是家庭教育問題。在這部影片中,媽媽代表了中式教育,而互惠生娜塔莉則代表了西式教育。在影片中,中西家庭教育差異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從古至今都受到全世界人們的關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涉及面較廣。一般來說,家庭教育以品德教育為主,旨在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近年來,由于世界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中西家庭教育的差異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反映中西家庭教育差異的影視作品也越來越多。其中,《洋妞到我家》就是一部典型的代表作。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大齡媽媽(皮皮媽媽)在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產生種種不滿,天天生活在抱怨之中。為了能擺脫困境,早日帶女兒出國,她不惜血本,每月花費6000請來了哥倫比亞藉互惠生娜塔莉吃住在家,教5歲女兒學習英語。但是,中西文化差異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種種碰撞、誤會甚至是危機。這一切讓孩子成長,也讓皮皮媽媽開始思考,如何教育孩子。最后,她終于認識到:在她和身邊朋友們紛紛想“走出去”的時候,大量國外年輕人期待的卻是“走進來”。中國給予了世界太多的機會,學中文正成為國外年輕人改變命運、改變生活、走向夢想的基石,而自己“走出去”也許會得到,但失去的則是更多。影片結尾,在互惠生中國區聚會中,有一位互惠生告訴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護照無限期延長,因為自己的家人都來到中國并在此定居。雖然結局很完美,一個中國家庭變得越來越和諧,中西方的交流越來越流暢。但是,這部電影也折射出當下中國中產家庭的正面臨著的種種現實困境,尤其是家庭教育問題。在這部影片中,媽媽代表了中式教育,而互惠生娜塔莉則代表了西式教育。在影片中,中西家庭教育差異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中西家庭教育差異在影片中的表現
(一)家庭教育目標自古以來,中國家庭教育都是以家庭為本位,認為家庭成員,尤其是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應以家庭或家族利益為重。在中國家庭教育中,孩子要以學業為重,避免任何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活動。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孩子取得好成績,找到好工作,從而達到光宗耀祖“成才”的目的。而西方的家庭教育則是以個人為本位,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因此,在西方家庭教育中,家長更加注重尊重孩子,鼓勵孩子進行自主選擇,重在鍛煉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達到讓孩子“成人”的目的。在這部電影中,中西家庭教育的目標有明顯區別。娜塔莉和皮皮玩捉迷藏的游戲,為了贏得游戲,皮皮竟然藏在垃圾桶中。娜塔莉認輸后,皮皮開心地大喊“我贏了,我贏了”!但是,媽媽看到后卻非常生氣,并且怒斥娜塔莉,“你要做垃圾行,我女兒是公主”!簡單的一句話,卻道明了中西家庭教育的根本區別。作為西式教育的代表,娜塔莉熱情獨立,即使皮皮媽說她是“乞丐”,她也很開心的說自己是個“好乞丐”,可以身無分文在荷蘭呆上兩天,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相反,皮皮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就只在于學業,以“移民”為終極目標,旨在讓孩子有個美好的未來,最終實現她的“公主夢”。
(二)家庭教育方法據研究,家庭可以根據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分為“權威型家庭”和“平等型家庭”。顯而易見,中國家庭屬于前者,重視服從和權威。在中國家庭中,家長擁有絕對的權威,經常在家庭教育中使用諸如此類的語言,如“不行”“不可以”等等,嚴重忽視了孩子獨立意識的培養。孩子要守規矩,愛學習,很少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和權力,父母是家庭的主導,會代替孩子做出選擇和決定。因此,中國家庭教育環境相對比較刻板,受父母教育觀念影響極大。西方家庭則屬于后者,重視尊重和平等。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多會采用民主和開放的方式,追求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對等關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作是獨立的個體,鼓勵孩子勇敢嘗試,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意識,家庭環境較為寬松,以孩子的意愿為家庭教育導向。在這部電影中,皮皮的媽媽不僅嚴格要求皮皮,而且也給娜塔莉立下了規矩,同時以中國的諺語“不立規矩,不成方圓”來要求娜塔莉遵循以下規定:第一,洗澡不能超過15分鐘;第二,衣服穿得整齊一些;第三,用完衛生間要打掃干凈;第四,內衣外衣不能混著洗,內衣自己手洗;第五,房間不能亂,要把衣服放在衣柜里;第六,皮皮有自己的專用工具和食物:筷子用完后要用開水燙,過濾網用來過濾骨頭和魚湯,使用一次性手套去掉食物里的骨頭和刺,硬的食物要磨碎。皮皮吃的是無公害的有機水果和蔬菜。吃水果要削皮,必要的時候還要用開水燙燙;第七,皮皮的作息時間也有明確的規定:每天下午5點鐘彈鋼琴40分鐘,練完琴后學英語。每天晚上9點鐘睡覺,不可以看電視;第八,不能帶皮皮出去,因為外面有很多的陌生人。可以說,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在電影中表現的惟妙惟肖。皮皮媽媽總是告訴皮皮和娜塔莉,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許做,要求他們“我怎么說,你怎么做”。每當孩子或娜塔莉提出質疑時,皮皮媽媽總強調一個詞“規矩”,或者就是一個更簡單的回復,“不可以”!由此可見,中國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權威不容質疑,孩子嚴重缺乏獨立自主意識。然而,在娜塔莉和皮皮單獨相處時,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她沒有把皮皮看做是一個孩子,而是把她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追求與她之間的平等交往。在皮皮哭鬧要媽媽的時候,娜塔莉沒有像中國家長一樣哄孩子,而是跟她玩游戲,教會她生活和交往的基本原則。帶皮皮出去玩,娜塔莉也不像中國家長一樣,幫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她要求皮皮自己攜帶水壺,帶她去乘坐地鐵,即使學習英語,也是用非常輕松愉悅的方式,在情景教學中教會皮皮說英語。甚至,皮皮走丟的時候,正是娜塔莉曾經教過皮皮如何辨別警察,才讓皮皮找到了家。在西方國家,家庭的大部分將通過引導的方式教育孩子。父母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反而是告訴孩子事實,讓他們了解并作出判斷。正如娜塔利一樣,雖然她的家庭生活條件很不好,媽媽在她年幼時就去世,還經常受到后媽的欺負,但是她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樂觀向上。
二、原因分析
(一)中西傳統思想差異中西家庭教育的差異可以追溯到傳統觀念的差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長期以來受到儒教、道教和佛家思想的影響,所以中國人重視學業,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全面發展[2]。在學校,我們應該尊重教師,強調學生應該遵守所有的規則。在家里,家長的權威是一種普遍現象。西方國家大多以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為出發點,注重理性,重在培養一個健康的人,一個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人。在學校里,教師就像是顧問,無論在課堂或課下,老師和學生都是平等的。同樣,在家庭里,父母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體,相互尊重,尋求平等。在這部電影中,中西傳統思想的差異在一開始就有所表現。當皮皮爸爸第一次見到娜塔莉時,他被一個熱情的擁抱和無數個親吻給嚇到了。皮皮媽媽對此的回應就是“:我們這兒不興這個。”在中國傳統思想觀念中,親吻只適合情侶或夫妻。中國人信奉男女授受不親,直到現在,很多人也會避免單獨和異性相處,避免肢體接觸。但是在西方很多國家,親吻只是一種問候的方式,沒有其他含義。由此可見,中西傳統思想截然不同,這自然而然就導致了中西文化差異,進而形成中西家庭教育差異。
(二)中西價值觀差異價值觀是文化中最深層的一部分,它支配著人們的信念、態度和行動。中西文化是兩種不同的文化體系,在個人和群體的關系方面,中國思想家偏重于群體秩序中的個人,講“人倫”;西方思想家偏重于個人組成的群體,尊“個性”。前者從群體的尊卑秩序講個人,后者從個人利益講群體[3]。也就是說,西方人相信個人主義,強調的是自我和個人的成就,與集體、社會的關系松散,相互依賴程度弱;而中國人更強調集體主義,強調社區或集體的和諧,與集體、社會聯系緊密,相互依賴度強。正是由于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差異,中西家庭教育才有著截然不同的目的和方法。在這部電影中“,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代表。當皮皮一家人吃飯時,皮皮爸爸給皮皮出了一道題,“從前有一個小孩,他面前擺了一大堆梨,有大有小,你猜他會拿哪個吃?”皮皮毫不猶豫的回答“,孔融把大的讓給別人吃啦!”為此皮皮爸爸還表揚了皮皮,但是娜塔莉卻說“自己喜歡給別人,為什么?”雖然皮皮媽媽告訴娜塔莉這個在中國人盡皆知的道理“孔融讓梨是中國人的美德”,但是娜塔莉卻對此不大理解,認為“最好的要留給自己。吃好的,臉漂亮,聰明,得到機會”,看到這里,我們不難理解中西價值觀的差異對家庭教育帶來的影響。
三、對中國家庭教育的啟示
(一)避免過度保護,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在中國,最常見的就是皮皮媽媽一類的家長。她們對孩子無微不至,全方位地愛護孩子,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無一例外。但是,這種過度保護式教育的結果就是孩子自理能力較差。影片中的皮皮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5歲還不會自己吐魚刺,結果喉嚨被卡,緊急送往醫院。因此,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中國的父母應該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肯定,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同時,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經常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明辨是非。
(二)改變教育方法中國的素質教育應該從家庭教育開始。學校和家庭一起為孩子們提供一些實踐的機會。同時,鼓勵孩子們培養興趣和愛好,關注和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力。父母也應該考慮孩子自身情況,提出合理的目標和方向,使他們的家庭教育能適應孩子的年齡和智力水平。同時,父母也應該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標準。不要強迫孩子沒日沒夜地學習,而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中國,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偉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強迫孩子學習,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但是他們卻忽視了孩子能力的培養和孩子的意愿。這就是現今中國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之處。在這部電影中,皮皮媽為皮皮安排好一切,包括她的生活和未來。父母的希望沒有錯,但是所有這些都需要以正確的方式進行。
總之,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亟待改變。父母應該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老一代人的希望。只有這樣,中國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很大的進步和提高。由于中西方的傳統思想和文化價值觀存在很大的差異,中西家庭教育的目標和方法也大為不同。本文以電影《洋妞到我家》為題材,從家庭教育觀的角度,對比分析中西家庭教育差異,旨在找出原因,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進一步改善中國的家庭教育,促進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2015春節團拜會上講話,2015-2-17.
〔2〕崔秀云.從WaysofLearning看中西家庭教育的文化差異[J].讀與寫,2014,(8):34-35.
〔3〕王維波.車麗娟.跨文化商務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作者:高涵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