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金融需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產業集群通過勞動分工和資源配置等進行的協同創新,因其共享能力不斷增強、協同認知不斷加深、運作機制不斷成熟而展現出不同的協同創新效果和表現。在產業集群生命周期的理論基礎上,將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生命周期分為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個階段,并探討產業集群協同創新不同階段的各類顯性表現。
(1)產業集群協同創新初創期特征。在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初創期,從表現形式上看,創新主體主要是橫向協作的企業群,協同創新內容大量發生在生產制造過程中,主要圍繞產業價值鏈進行,包括采購協同創新、生產協同創新、銷售協同創新等,集群內部合作機制較為單一;從認知結構上看,產業集群主體對協同創新的認同程度還不夠深,在知識共享和聚合等方面還沒有形成強大的動機,因此協同創新還只是浮于制度與策劃表面,主體間也還只是單向學習的弱聯系機制,集群的風險防御能力也相應較弱。
(2)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成長期特征。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成長期內,大量科研機構和學校加入,集群中的高學歷人才比例也因此有大幅的上升趨勢。協同創新內容由產業鏈相關協同轉向技術研發的相關協同,包括技術協同創新、無形資產協同創新等,協同創新范圍由創新鏈的后端向中前端轉移,集群內部合作網絡聯結力逐漸增強,與外部的交流網絡也開始形成并快速發展[10]。同時,產業集群的創新主體開始認識到協同創新的重要性,主體間的知識轉移能力增強,知識共享程度加深,逐漸由單向學習轉化為雙向學習,橫縱向協同創新程度不斷加深,集群抵御風險的能力也逐漸增強。
(3)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成熟期特征。在這一時期,隨著創新主體對協同創新的認知程度不斷增強,集群的知識轉移、共享和聚合都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運行機制,協同創新程度不論是規模上還是績效上都達到了最佳的狀態,因此風險防御能力在這個時期也達到最強。
(4)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衰退期特征。由于內外部諸多原因,產業集群在協同創新的發展中遭遇瓶頸,創新主體的協同創新動機變弱,知識共享機制無法發揮正常的作用,導致協同創新程度減弱,創新績效下降,逐漸有創新主體退出集群的協同創新聯盟。同時,部分主體的退出和部分機制的固化導致協同創新網絡運行的效率和效果都變得不盡如人意,最終導致產業集群逐漸失去其競爭力和競爭優勢,抗風險能力變弱。
(1)產業集群協同創新初創期的金融需求。在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初創期,從資金來源上看,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參與主體有限,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介入少,此時產業集群為了保證協同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實施,獲取足夠的活動預算,大部分資金來源于投資者投資及個人信用借貸;從資金需求期限上看,初創期的資金需求一般是協同創新活動的起步資金,對長期投資的需求量大。除此之外,起步資金往往需要涵蓋創新活動的大量前期投入,比如基礎設施、專業人才培養等,而有限的金融機構參與也使得這一階段的產業集群更加注重融資數量而對金融服務的要求有所放松,同時對金融創新的需求不高。
(2)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成長期的金融需求。在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成長期,隨著集群創新機制的不斷完善,金融機構及相關中介組織加入到主體機制中。因此,這一階段的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活動的運作資金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隨著集群協同創新成果逐漸產業化和商業化,產業集群有了一定的資本累積,因而成長期的產業集群將不再重點關注融資的數量因素,而將關注點轉移至融資的結構和成本上。與此同時,處于協同創新成長期的產業集群,其分工化程度和知識共享程度快速加深,產業集群為了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和競爭優勢,會相應地擴大其協同創新規模與范圍,這也需要大量的擴張資金,尤其是穩定的銀行借貸。
(3)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成熟期的金融需求。在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成熟期,產業集群已經形成了系統、成熟的協同創新網絡,并已通過協同創新獲取了較為強勁的競爭力和競爭優勢,與銀行建立了良好的借貸關系。隨著協同創新范圍的擴大,高新技術和資本運作類的協同創新對金融提出了專業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因此,這一階段的產業集群更傾向于追求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以降低融資成本。與此同時,隨著知識共享機制的不斷完善,特定產業集群協同創新項目對于特定的創新金融產品將會有持續的、大量的需求。
(4)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衰退期的金融需求。在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衰退期,產業集群僅靠自身的調節機制很難順利渡過集群的創新發展瓶頸,處于這一階段的產業集群需要政府及外界的輔助。表現在金融需求上,衰退期的產業集群需要大量的融資來幫助其轉型與升級,然而由于改革的風險較大,產業集群對資金需求量的關注程度逐漸增加,甚至會略微放寬對資金期限的要求。
3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融資體系
不同階段的產業集群協同創新在創新內容、創新網絡等多方面有不同的表現,并通過資金需求作用、資金需求期限、金融服務產品的需求特征、金融數量需求、金融服務成本和金融供給效率等多個方面最終體現在金融需求的差異化上。為了滿足產業集群協同創新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金融需求,使產業集群的協同創新活動順利持續進行,需要建立結合不同階段特征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模式,如圖2所示。
(1)產業集群協同創新初創期的融資渠在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初創期,集群的協同創新活動致力于基礎性技術創新,暫時還看不到科研和創新成果的轉化,因此創新活動的不確定性較大,發展前景無法準確預計。此外,集群創新網絡中金融機構的參與量小,集群創新主體為了獲取大量的前期投入資金,滿足初創期的金融需求,主要通過財政支持、投資者投資及個人信用貸款籌集資金。一方面,產業集群在無法得到大量金融機構資金支持的初創期,應該充分利用支持性政策,積極尋求國家和地方政策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切合點,盡量加大政策性的基礎投入資金;另一方面,集群應建立信息服務體系,培養創新主體對金融信息的敏感性,收集風險投資和個人信用投資的渠道來源,完善風投和個人籌資模式的投資與退出機制。
(2)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成長期的融資渠道。在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成長期,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加入集群的協同創新網絡,集群應充分利用這一集聚優勢,構建以金融機構信貸融資為主,銀行貸款和風險投資為輔的融資模式。一方面,產業集群獨特的地理集中現象和協同創新特征容易形成創新主體之間的強聯結和長期合作。因此,這一階段的集群企業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尋求有意向的金融機構進行協同創新;另一方面,成長期的集群開始大范圍進行協同創新活動,需要大量的擴張資金。因此,建立風險投資信息平臺,搭建集群企業與風投間暢通的溝通渠道,完善風投服務體系能夠使產業集群的協同創新活動得到順利地發展。
(3)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成熟期的融資渠道。在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成熟期,創新成果的商業化和產業化為集群創造了一定的資本累積,集群的創新重點從技術協同創新轉移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為滿足成熟期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產品需求,創新主體應逐漸退出風險投資和政策性融資體系,建立銀行貸款和金融機構信貸融資為主的融資模式。獲取穩定的銀行貸款融資能夠使集群的持續協同創新行為獲得較大的金融支持,因此,創新主體應主動轉向銀行的金融服務機構,根據銀行擔保機制,完善集群的融資渠道和貸款形式。
(4)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衰退期的融資渠道。在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衰退期,集群期待通過轉型和升級來進入二次成長期,此時創新主體主要通過并購基金和證券市場來獲取大量的資金,通過資產重組、集群企業并購等渠道使資金回流,并投資于有市場前景的協同創新項目中,以期待獲得持續性的發展。可以發現,隨著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程度的不斷加深,其現金流由少變多,由負變正,前期的資金更多來源于財政支持、風險基金等,隨著創新成果的商業化和產業化,中后期的資金更多來源于銀行貸款、產業基金和組合貸款等,進入衰退期后,集群更多地依賴并購基金等進行改革。
4結論
研究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金融需求,要立足于產業集群的不同協同創新階段。在產業集群的生命周期和金融需求的理論基礎上,探討了金融需求對于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重要性,分析了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生命周期特征;隨著協同創新程度的不斷加深,產業集群的協同創新主體、協同創新內容、協同創新網絡、協同創新認知程度、知識共享程度、協同創新程度和風險防御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最終根據這些外顯差異表現,分析基于生命周期的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不同金融需求特征,在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4個生命階段(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中,其資金需求作用、資金需求期限、金融服務產品的需求特征、金融數量需求、金融服務成本和金融供給效率6項指標存在著顯著和典型的差異性,并按照不同階段對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不同金融需求特征和融資渠道進行了分析。
作者:張妮 萬幼清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