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教材內容的西方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挖掘文化內涵,促進學生對西方文化的深層理解
新教材中所要傳遞的文化信息大多沒有直觀地體現在教材之中,這使得教師對于表層的文化意義較為容易把握,而對于深層次的文化意義,卻較難挖掘。因此,可以嘗試以主題式的文化信息為導入線索,以此搜集與文章相關的文化知識,再深入挖掘文化素材的內涵,以豐富的文化導入和拓展的內容,達到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的目的。例如,在學習新版PEPUnit3MyFriends這一單元時,單元內容以介紹朋友的性別、長相特征和外貌穿著為主,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搜集一些關于世界兒童節方面的內容,比如:世界兒童、世界種族人群分類等,以圖示、照片、故事等,引導學生對世界各族的文化差異進行比較學習,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增加對世界文化的深層次認知,從而在具有豐富的文化素材的基礎上加深對教材整體性的理解。
二、豐富創編形式,促進學生對西方文化的愉快吸收
(一)圖文式創編,便于學生了解文化對于充滿求知欲望的小學生而言,學習西方文化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但是小學生年齡小,單詞量小,而且處于活潑好動階段的他們,自控能力會相對差一些,讓他們靜下心來面對抽象的文字,絕非易事。因此,對于這一類學生,圖文并茂、直觀形象、活潑生動的文化知識更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PEP新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MyFriends單元復習課中,筆者將“認識世界人種”作為文化切入點,設計圖文并茂的文化讀本,以“世界兒童節”為主情境,導入不同人種的小朋友,并對其特征進行描述,這樣既符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他們對西方文化的了解。
(二)歌謠式創編,便于學生記憶西方文化具有旋律的歌曲等既是一種輕松愉悅的享受,也是語言的一種表達形式,更是傳承文化的特殊使者。通過歌曲、歌謠實現文化傳遞,可使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感受文化的熏陶。歌曲、歌謠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能夠使對英語學習感到索然無味的學生平添興趣,在快樂的吟唱中,習得語言文化,感受文化的美。如為讓學生了解正規西餐的上菜順序創編的歌謠和歌曲,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促進對文化知識的吸收。
(三)演繹式創編,便于學生體驗西方文化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演繹式也是一種很好的文化表現形式,可以角色扮演、故事創編、情景模擬等形式,將文化這種隱性的特質用故事這種顯性的方式朗讀、表演進行體驗,從而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思考方式。例如在PEP3Unit5Dinner’sReady的西方國家的用餐禮儀學習中,單詞fork,knife,plate,spoon,chopsticks等學習內容比較枯燥,該如何有效地滲透西餐的一些禮儀知識?筆者想到把文化素材融入到李鴻章吃西餐的故事創編中《:hestoryofLiHongzhang》。如:有一次,李鴻章出使國外,外交官員刁難他,請他吃西餐:因此,創編英語故事化文本,在故事中輕松有趣地體驗西方的用餐禮儀,為枯燥的教材內容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培養了學生的傾聽、觀察、分析、表演等能力。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西方文化素材,在基于課程、教材內容和學生心智的條件下,依據梳理文化素材、增補文化素材、挖掘文化內涵、豐富創編形式四個策略進行創編之后,再結合有效的教學手段以及相應的多元化評價實施策略,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了解更豐富的西方文化信息,從而開拓學生的國際文化視野,進一步提升文化教學的效果。
作者:范雪萍單位:浙江省奉化市岳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