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標識語日譯問題與翻譯策略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各國之間的交流合作日益頻繁。標識語翻譯與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息息相關,展現了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本文以公共場所標識語日譯為例,先概述公共標識語先行研究,再分析日語標識語翻譯現存問題,探討功能翻譯理論下標識語的翻譯策略,以提升公共標識語日譯的準確性。
【關鍵詞】功能翻譯理論;公共場所;標識語;日語翻譯
我們對標識語并不陌生,路標指示牌、交通標志、安全警示語等隨處可見。其形式多樣,既可以文字的方式直觀表達,也可圖文并用。近年來,標識語日譯中的拼寫錯誤、誤譯、漏譯等問題頻發,嚴重影響城市形象;因此,嚴謹正確、高質量翻譯公共標識語極具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公共標識語翻譯先行研究
近年來,公共標識語翻譯備受熱議。其研究主要以英、漢為主,日語領域研究起步較晚,相對較少。王靜(2012)指出,根據日語應用功能不同,日語標識語可分為警告型、指示型、說明型三類;并提出將紐馬克交際翻譯理論應用于標識語日譯。蔡慧(2013)從語法、用詞、書寫、標點、空格等五個方面舉例說明景點標識語日譯的不規范之處。
二、公共標識語翻譯現存的問題
1.誤譯現象。“水深危險,請勿靠近”,其對應的日譯為「安全に注意を気をつけよ水におぼれて」,此為明顯的誤譯。首先可能存在印刷錯誤,少印了假名「う」,應更正為「気をつけよう」。「よう」表示一種呼吁,號召市民注意安全遵守規則,常用于標識語,如「飲酒運転は絶対に避けよう」。其次,「注意」、「気をつける」都含留神、當心的意思,這里使用重復,因此整句話看起來冗余、難以理解。2.漏譯現象。以水庫附近的安全警示標識語為例。水深危險,請勿靠近。「近づかないでお願いします。」譯文漏譯了前半句“水深危險”,并未忠實傳達原句內容。「お願いします」有“拜托了”、“請多關照”的意思;多在拜托對方做某事時使用,用在這里不恰當。筆者認為可譯成「水が深くて危ないから、近づかないでください。」3.專有名詞翻譯不當。中國貴州省的黃果樹瀑布是知名旅游景點,常年游人如織。但標識語將黃果樹瀑布譯為「黃果樹の滝」,并不恰當。黃果樹瀑布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景點名稱,我們應該直譯為「黃果樹瀑布」,日本人可以看懂。4.忽視語境銜接不當。在乘坐交通工具時往往會有提示性的安全標識語。注意安全,抓好扶手。中文把它翻譯成「気をつけて、手すりにおつかまりください。」這樣翻譯欠缺邏輯性,僅僅將兩個分句意思表達出來,卻忽視了句子的整體關聯性。車內警示語的作用是提醒乘客時刻注意,防止發生交通事故。因此是出于一種目的,進而采取某種措施、行動。所以加上「ため」翻譯出目的關系,譯成「車內事故防止のため、手すりなどにしっかりおつかまりください。」更為合適。5.不符合目的語表達習慣。施工期間,恕不開放。「工事中、開放しないです」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譯,「開放しないです」日本人大概明白意思,但給人一種生硬的感覺,不符合日語的表達習慣。譯為「工事中につき、休業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更合理。日語中常用到「させていただく」,在此例中它表達了一種謙遜、禮貌的態度。因為施工給市民造成不便,希望獲得市民的理解。
三、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翻譯策略
賴斯在1971年出版的《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一書中,首先提出了功能主義翻譯思想的雛形。她提出了“信息型”、“表達型”、“誘導型”三大功能文本類型。公共標識語屬于“誘導型”文本,不僅是通過語言形式傳遞信息,更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弗米爾是德國功能學派代表人物,他所提出的“目的論”是功能翻譯理論的主導思想。目的論指出,翻譯行為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過程,翻譯策略必須根據翻譯策略來確定。換言之,翻譯絕對不是兩種語言之間詞匯、句子對等轉換,而是一種復雜的行為,其最重要的因素是翻譯目的(賈文波,2012:37)。1.異化。公共標識語常使用一目了然的祈使句,如“禁止吸煙”、“保持安靜”等。指示性標識語語言簡練、直觀清晰,目的是為市民服務,可采取異化的翻譯策略。比如“應急避難場所”譯為「緊急避難所」,“投訴受理”譯為「クレーム受付」,既符合原文內容,保留源語特色,又在形式上對等。當使用限制性標識語,約束、限制市民行為時,可采取同樣的策略,例如、“禁止入內”翻譯為「立入禁止」。2.歸化。因中日兩國文化背景有所差異,需采取目的語讀者習慣的表達方式傳達原文內容,使譯文被目的語讀者接受。國內的許多城市將“禁止亂扔雜物”譯為「ゴミをむやみに捨てはいけない」,雖符合忠實原則,傳達源語意思,但句子過于冗長,不符合日本人的表達習慣,日語慣用的翻譯是「ポイ捨て禁止」。這就要求譯者翻譯時,要符合目的語文化及表達習慣。漢語的句子往往是四字結構,平鋪開來,追求形式上對等。
總結
綜上,源語文本的翻譯目的決定翻譯策略和方法。譯者理應尊重中日兩國語言文化差異,準確傳達公共場所標識語內容,靈活采取翻譯策略,使目的語讀者理解標識語含義,達到交際目的。
參考文獻:
[1]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商務印書館,2004.
[2]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2.7.
作者:薛博文 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18級日語筆譯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