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中醫藥文化創新對翻譯理論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一帶一路”實施以來,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更多分享中醫價值,醫學文化內涵,和中醫藥的健康理念和智慧等。中醫藥文化高效準確自信的傳播離不開翻譯決策、實踐、標準和原則等翻譯理論方方面面的指導。現階段中西方學者大量借鑒西方翻譯理論研究中醫藥領域翻譯,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醫文化傳承和醫學價值的傳播,但帶有濃厚西方文化色彩。京廊中醫藥協同化發展背景下,廊坊中醫藥文化創新建設有相對優越的政策資源和人才優勢,可推進中醫藥翻譯理論的功能和視野創新,索源求融,為深入中醫藥文化源頭和新時代的要求尋找發展動力和方向,更好服務于文化傳播和學科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廊坊中醫藥文化創新;中醫翻譯理論;影響
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醫學和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近幾十年中醫藥翻譯從萌芽到實踐理論蓬勃發展,焦點從“怎么翻”轉移到“為什么這樣翻”。翻譯決策和實踐上吸納更多維度,兼顧標準和指導思想,但仍有諸多發展缺憾和局限。專家學者曾積極呼吁構建中醫翻譯理論[1],為中醫藥的繼承和創新汲取豐厚滋養,兼顧傳統傳承和創新發展。“京廊中醫藥協同化發展”背景下廊坊中醫藥文化建設在保護,傳承和傳播中醫藥文化,有廣泛而相對豐富的實踐,但鮮有研究深入探尋廊坊中醫藥文化創新對中醫藥理論發展的影響。本文將結合中醫藥翻譯理論現狀和廊坊文化創新優勢探討廊坊中醫藥文化創新對中醫藥翻譯理論的引領作用。
一、中醫翻譯理論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在翻譯理論早期主要關注歸化與異化翻譯理論及策略的選擇上。李照國先生指出:薄文重醫,得意忘形,比照西醫,求同存異;尊重國情,保持特色[2]。歸化可有利于西方讀者理解與接受,異化可保留其語言特色,哲學和文化內涵。鑒于中醫學科特殊性及普及度不高,萌芽期翻譯傾向于異化為主歸化為輔。近年來中醫翻譯理論顯示出良好適應性,大量引鑒外國翻譯理論對中醫古籍翻譯進行研究分析,涉及到中醫藥學科的方方面面,使中醫藥翻譯理論研究出現豐富視角,注入關聯理論、釋意理論、圖式理論、生態翻譯、符號學、折中主義理論等。其中釋意理論著重溝通與交際,須忠于意義,忠于源語言思想,也忠于目的語言和受眾,翻譯除傳遞語意,更應促成兩種語言內外的思想文化交流與溝通。歸根結底,釋意理論既尊重不同語言和文化,也尊重原文作者和讀者,能相對客觀全面看待中醫藥翻譯實踐中的問題和困難,并在此基礎上探索翻譯實踐原則和策略,學者和譯者嘗試以此理論指導,采取相應的翻譯原則:如接受性原則,靈活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含蓄性原則等[3]。文化圖式理論也用以指導中醫藥翻譯。中醫語言內涵豐富,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圖式。中醫學大量專業術語和表達在英語中缺乏對應語,文化圖式缺失和文化圖式相異構成中醫藥古籍語言和譯文受眾之間的理解鴻溝,其包括古典哲學文化圖式等,比喻修辭格文化圖式和典故文化圖式。可借用文化歸化法,釋診法,植入法和融合法。翻譯策略可選用西醫詞素造詞法,直譯,意譯,音意結合,音譯加注,直譯加注,意譯加注[4]。此理論針對性運用翻譯策略,既不盲目排斥也謹慎保留特色,有利于促進中西醫文化的交流共生。中醫翻譯理論發展現狀給相關從業人員提出諸多新要求:深入中醫古籍,發掘醫學精髓及醫古文經典中字詞精準含義,理清中醫理論的發展歷史;培養中醫翻譯復合型人才隊伍,建中醫藥翻譯語料庫;發掘中醫和中國傳統文化深刻關聯;推進中醫藥領域各項標準化建設,為中醫藥翻譯規范奠定基礎;促進中醫翻譯領域的中西方進一步合作。
二、中醫翻譯理論創新
借鑒西方翻譯理論來審視評鑒中醫藥領域翻譯,除重大歷史原因,也因西方翻譯理論體系明晰,邏輯縝密,分析能力強,在相當長時間內推進中醫翻譯實踐的發展和中醫藥醫學理念和文化傳播,造福人類健康,擴大了文化交流,但也存在諸多遺憾。同時留給我們諸多思考:如何拓寬視域尋找翻譯理論跨國跨學科跨越式發展?應該是深入中醫傳統文化,深入時代和社會要求來突破并創新。第一,從功能來說,翻譯理論服務于翻譯實踐,須轉換文字,呈現中醫藥文化內涵與醫學價值,并擴大社會服務和傳播功能。以為借用外國翻譯理論解釋和指導中醫翻譯實踐,無法完全滿足上述要求。西方主流的翻譯理論有明顯語言烙印,以翻譯本質問題為核心,從宏觀上與不同學科結合,研究帶有濃厚西方文化色彩和價值觀傾向。它無法完全針對性服務于中國傳統語言文字,中醫學,中醫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因此,西方翻譯理論則無法從宏觀、深刻和完整的視角探討中醫翻譯的深層理念和指導思想。許多研究者有過深入思考,嘗試從傳統文本中尋找翻譯理論發展的動力以推進中國翻譯理論建設[5],而總結仍沿用西方翻譯理論研究框架來討論中醫藥翻譯理論的創新發展,欠缺針對性。中醫藥文化開放包容,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獨特優勢和精神,傳遞著中國文化的超越性關懷,為人類共享文明與健康提供了新的源泉。翻譯理論如何服務翻譯實踐?對于中醫藥翻譯來說,須深入中醫藥文化傳統深處探尋一條適合中醫語言,中醫學科和時代要求的理論。第二,從視野來說,翻譯理論和中醫藥學科結合的創新發展,在于能促進翻譯學科和中醫藥學科進步的同時,還可以履行文化使命,真正實現跨學科特色化可持續發展。西方翻譯理論作為舶來品,無法嫁接在廊坊中醫藥文化建設中為中醫翻譯理論提供足夠源動力來促成上述進步與發展。上述遺憾留給我們諸多思考:如何繼續拓寬我們的視域尋找翻譯理論跨國跨學科跨越式發展?必定是:擯棄價值觀偏見,文化偏見和學科偏見,深入中醫,深入中醫語言和中國傳統文化,深入中國社會和時代背景。
三、廊坊中醫藥文化創新優勢
廊坊中醫藥文化創新體系中,復合型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滯后,傳播主體和渠道單一,創新制度建設缺乏標準和規范制度建設,極大地約束了廊坊中醫藥文化創新的步伐。《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到: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于2020年基本形成,國內政策支撐體系和國際協調機制逐步完善。許多省市已建立“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工作辦公室,廊坊也著力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播和“中醫藥+”的新發展模式,“一帶一路”和京津冀中醫藥協同發展的戰略實施給廊坊中醫藥文化創新建設帶來豐厚的政策紅利和智力優勢資源。此外京畿之地廊坊發展會展經濟臨空經濟,有更多窗口向世界人民全面呈現中醫藥醫學內涵和文化價值,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將中醫藥技術和理念作為載體造福人類健康提高生命質量。如何將中醫藥文化更恰當更自信地傳播和表達,便是考驗廊坊中醫藥文化創新平臺和體系的智慧和有效性。廊坊中醫藥文化傳播資源和渠道得天獨厚,發展特色的中醫翻譯理論迫在眉睫。但若為走出去而翻譯,或為翻譯而翻譯,翻譯實踐易走偏,走窄。廊坊中醫藥文化創新建設要充分利用源優勢,結合中醫藥學科特點,語言特點,傳承和傳播要求,索源求融。尊重中醫學科傳統和文化傳統,融合不同人在不同時代從不同角度對中醫藥翻譯理論的研究成果,高度結合廊坊中醫藥文化創新的優勢資源和要求。廊坊中醫藥文化建設中對中醫藥翻譯理論影響的研究促使我們更理性客觀地去看待外國翻譯理論在中醫藥領域的促進作用,也督促我們創新探索解決各種適應不良,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提供更有效地理論支持,為中醫藥文化走出去貢獻廊坊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照國.重視中醫藥翻譯理論研究加快中醫翻譯學建設步伐[J].中醫藥管理雜志,1997(4):64.
[2]李照國.中醫英語翻譯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3.
[3]石少楠.釋意理論視角下中醫文化國際傳播翻譯原則探析[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5.
[4]張林熹.“深度翻譯”與中醫方劑的文化意象傳遞[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10):1252-1254.
[5]周義斌,王銀泉.1981-2010年中醫英譯理論的依據及策略選擇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4):1016-1019.
[6]張佩瑤.對中國譯學理論建設的幾點建議[J].中國翻譯,2004(5):3-9.
[7]何剛強.自家有富礦,無須效貧兒——中國的翻譯理論應當獨樹一幟之理據[J].上海翻譯,2015(4):1-8.
[8]楊星君,葉進,丁年青,等.跨文化視角下中醫文本的“豐厚翻譯”述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4):1452-1455.
[9]范春祥.中醫語言隱喻特征及其翻譯策略淺議[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6(3):551-553.
作者:張小未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英語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