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語單導學中文學意識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開展情境活動
英語活動單導學課與傳統教學一味的機械式操練有所不同,其終極目標是使學生主動融入到某種情境狀態,在和諧互動中與教學內容水乳交融;不僅達成了相關的教學目標,也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快樂。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情境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營造出英語文化氛圍,向學生滲透西方社會的宗教、禮儀、政治、經濟等等文化內涵。
比如在講授7AStarterunit7colours時,我先分配任務,讓學生自主練習和操練,初識了一些表示顏色和服裝的單詞。接著,開展情境活動Ilikecolours,學生們按照句型提示,利用文具、ppt圖片進行對話,熟悉whatcolour及物主代詞的用法。在涉及到服飾時,我適時地出示ppt,簡介了英國人的服飾文化:“英國女性注重淑女風度,她們的衣服幾乎都是純色,花紋較少見”“,英國男士幾乎都是西裝革履,里面是雪白的襯衣,皮鞋锃亮。
在英國,穿著不整是非常失禮的。”這時,我提示學生作出各種“打扮”動作。學生們對“打扮”都很好奇,配合得很默契,紛紛假裝打領帶、擦皮鞋、熨衣服等,興致越來越高,之后的對話環節也更加順暢。
培養閱讀興趣
培養農村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離不開文化情境的熏染,同樣也離不開文化知識的間接積累,后者一般建立在廣泛閱讀基礎之上。沒有興趣的引領,加上生詞障礙和對異域文化的陌生感,閱讀英語書籍往往只會淺嘗輒止,難以通過習慣性閱讀形成文化積淀。過去的研究表明,隨著年級的升高,初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往往會逐漸下降,開始出現厭學情緒,兩級分化的現象會日益嚴重,農村學校的情況尤甚。原因何在?正是因為在實際教學中,沒有把英語連同它背后的偉大文化一起呈現,僅僅將其作為應試科目。文化內涵被剝離或淡化后,英語在某種意義上顯得抽象而理性,學生學得自然無趣。
如何打破這個英語教學“魔咒”呢?活動單導學模式所倡導的導趣或許是有效的途徑。導趣就是引導學趣的產生,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英語閱讀興趣有了,學生學得主動而輕松,培養文化意識自然水到渠成。為此,我常常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尤其是寒暑假,閱讀一些簡化版的全英文小說,并撰寫讀后感或開展閱讀交流活動。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的閱讀興趣普遍高漲,對英語文化更熟悉和熱愛了。
提高自身修養
活動單導學模式雖然尊重個體,強調學生主體性的體現,但并不否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事實上,課堂無論怎么改,教師的作用都是無法取代的,學生學習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引導與點撥,因此,“以教導學”成了活動單導學模式的教學原則之一。能否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個人的能力和素質。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不斷增強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感知能力,不斷拓展文化視野,不斷提升跨文化交際水平,才能在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方面得心應手,正所謂“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得有一通水”。
趁著活動單導學的春風,讓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改弦易張,將是眾多踐行活動單導學的能人志士的共同追求。在英語教學探索中,重視文化意識的培養將會突破應試教育的窠臼,成為農村活動單導學實踐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作者:范祝生單位:如皋市東陳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