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職校思政教育的文化發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復雜性“市場導向”、“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的典型特征,是實現高職院校培養宗旨的重要保證,是凸顯高職教育特色性的重要表現。在高校院校與企業合作辦學、合作培養的過程中,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顯然是不可避免的。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導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環境復雜化。部分高職院校在功利性的價值主導下,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時毫無原則,片面依附于企業,甚至將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企業文化建設,導致高職院校培養現代化建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標變成了為企業培養合格員工的企業目標,背離了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客體———高職院校大學生同樣深受其害,表現為企業文化的多元性偏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意識形態對學生的教化;市場經濟的趨利性淡化了高職院校大學生對社會道德規范的內在認同度。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碎片化、斷層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進行系統化、持續化的教育方能將高職院校大學生塑造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然而當前高職校園精神文化“缺位”、校園育人環境復雜化、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定位不明確等問題,導致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碎片化、斷層化等不良狀況。“碎片化”主要表現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內容的零散性。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為思政課教學,然而這一課程在“工具理性”的影響下收效甚微,其所傳授的內容難以與高職院校的主體內容對接,內容空泛,碎片化極為明顯。“斷層化”主要表現為高職院校缺乏專業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在教育方法上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模式,難以與時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對接,忽略了高職生的文化需求,導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無法凸顯。
二、文化發展觀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凸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最高價值體現,是多元社會背景下實現多元價值觀向主流價值觀引領的重要保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踐中,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是推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因此,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讓高職學生理解“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什么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怎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理論命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式教學和講座,讓高職學生耳濡目染地得到教育指引。其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環節中。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文化育人的重要基礎。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失位”問題,亟需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實現對高職學生之理論武裝、輿論引導、精神塑造和作品鼓舞。最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入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建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是我國文化發展的本質體現。針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碎片化、斷層化的狀況,可以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入來實現長效機制建設,以打造起一項系統的、持續的育人工程。
(二)以文化育人環境的優化為主導,創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路徑在“重科學輕人文”、強調“工具理性”而忽視“價值理性”的引導下,高職院校采取了一系列疏離人文教育的模式,導致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復雜性。更為嚴重的是,在當前我國社會轉型、多元價值沖擊的背景下,社會上存在的“道德滑坡”“信仰危機”“價值危機”等現象通過網絡等方式進入高職院校,對高職大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加大了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對此,必須優化文化育人的環境,從文化發展之視角來創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路徑。首先,堅持“以人為本”之文化育人理念。“以人為本”是開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是構建塑造人、培育人、發展人之育人環境的內在需要。一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復雜性與其脫離“以人為本”核心育人理念息息相關。對此,必須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指導下來實現高職學生的文化養成和文化自覺,尊重其主體性,發揮其自主學習、自主建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效能,通過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的引導來實現校園文化的建設,并促進高職學生自由和全面發展。其次,架設和諧多樣、奮發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先進文化代表著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是文化發展觀的本質體現。因此,在高職校園文化架設的過程中,必須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指引,引導高職學生正確看待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物本價值和精神價值等方面的關系,并通過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建設的有效結合,打造“內涵式校園文化”,發揮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隱性文化之“正能量”,為提升高職學生道德水準提供幫扶。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進為主線,優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方法網絡化、信息化是當代社會最為明顯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學生信息接收的方式將更加多元化,尤其是通過網絡來獲取,體現了高效性、快捷性、海量性、交互性等特點,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須改變以往“灌輸式”的做法,進而轉變為“雙向互動”的育人模式。因此,在文化育人的過程中,必須發揮網絡作為文化傳播之主載體的功能,以當前先進文化為主要內容,并旗幟鮮明地推動先進文化的傳播,以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制高點,規避校園文化中的低俗、腐朽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在傳播先進文化的過程中,要凸顯文化交流之互動性、雙向性、動態性,徹底改變傳統“單向度灌輸”的模式,激活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建構起基于“雙向互動”基礎之上的行動導向、任務型、情景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增強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體悟、互動交流,為良性師生關系的建立以及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打下基礎。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關注青年學生的亞文化,將亞文化中的有利因子進行提煉,嵌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踐中,并引導他們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道德水平和信息媒介素養,塑造其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三、結語
文化育人是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路徑和現實選擇。在文化育人的過程中,必須將文化發展過程中最為活躍的因子和先進因素結合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環節中,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并在結合當前網絡化社會的維度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進,為實現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為本”和實效性提供“保駕護航”。
作者:賀麗娜單位:盤錦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