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電影刮痧中中西文化的差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影片看中西家庭觀的差異
在影片中,許大同為教育失禮的兒子,給了他一巴掌,并認為這個是很正常的,所謂“不打不罵不成材”,他自認為是出于對兒子的愛才會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他,此舉在西方人看來則是使用了暴力,忽略了人權。許大同的父親為丹尼斯刮痧,許大同被告上法庭后,為了不讓父親擔心,堅稱是自己給兒子刮痧的,他的美國人朋友昆蘭對這個做法感到很困惑,昆蘭認為這事應該由許大同的父親自己承擔。中西方人的不同觀念與他們身處的文化背景不無相關,中國的儒家思想在傳統文化中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儒家文化信奉仁、義、禮、智、信,而家庭則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載體,儒家思想強調“長幼有序,父子有親”的倫理觀,非常重視家庭親友關系,把它視為組成社會的細胞,在中國古代,父親在家族中占有極高的地位,有“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之說,父親承擔著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一旦孩子出現失禮的行為,就會被認為是父親沒教育好,因此有“子不教父子過”的說法。影片中許大同的兒子丹尼斯因為打游戲引發爭執而打了昆蘭的兒子,并且不認錯,因而大同當著大家的面教訓了兒子,關掉電游,拍打兒子丹尼斯腦袋,儼然一個真正的“中國式”父親,這也是受到根深蒂固的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信奉孝道,認為百善孝為先,古代律法甚至將“不孝”列入“十惡”之一,不孝之人將會受到強烈的道德譴責,因此子女孝順父母,在中國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許大同處處為父親著想,為父親頂罪,不讓父親擔心。許大同為了不讓孩子知道真相,帶著孩子玩起了警察捉小偷的游戲,孩子在愉快中睡著了,他被判處失去孩子監護權后,仍心系孩子,甚至不顧性命的危險,攀爬9層樓看望孩子,這體現了他對孩子濃濃的愛意。許大同的父親為救兒子,不惜奔走呼號,找到檢察官說明刮痧的事情,用打手勢的方式向這個大同的美國同事解釋刮痧,請求昆蘭的幫助,也展現了中國文化中對家庭及親情的重視。在西方,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基督教義比較盛行,在古羅馬希臘文明、文藝復興時期、啟蒙運動對人權的強調,西方更注重個人的價值,宣揚個人主義至上,關注人權,他們認為每個人都享有自由與平等的權利,父母子女可直呼其名,即使是父母,也不能過多干涉孩子,更不能打罵孩子,西方國家甚至頒布了一系列法律來保護未成年人的權利,因此影片中的昆蘭對許大同打罵兒子的行為感到不可思議。西方的基督思想認為人追隨上帝比親情更為重要,宣揚為了信奉上帝可以舍棄父母、子女,《馬太傳》里耶穌說過“愛父母勝過愛我的人,不配做我的門徒;愛子女勝過愛我的人,不配做我的門徒。”在西方社會,子女滿了18歲就必須離開父母家,依靠自己的雙手獨立生活,而父母年紀大了即使生活不能自理,也自己住到福利院由社會進行照顧,而不會拖累子女,他們的親情及傳統家庭觀念較為淡薄,而許大同為父親頂罪等做法也得不到西方人的理解。
從影片看中西朋友觀的差異
中國儒家傳統思想信奉“禮、義”,主張將心比心,以誠待人,做事要有分寸,合乎禮數,凡事要講面子,顧及情面,注重人情,朋友間講究傾囊相助,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禮節與尊敬,在維持與改善中國人的人際關系上往往能產生非常神奇的效果,儒家思想注重道義,任何事情都講究是否符合道德,而不是看事情的是非厲害。在影片中,許大同被控告虐待兒子,他的好朋友昆蘭在聽證會上述說看到大同打兒子的事情,這個事實讓許大同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因此許大同認為昆蘭不夠朋友,他指責昆蘭“我一直把你當朋友,但你卻在法庭上出賣我!”在聽證會結束之后他毅然辭了工作,理由是“道不同不相與謀”。為此昆蘭感到相當委屈和不解,他認為自己只是實話實說,他的做法其實是對事不對人的,這與其文化背景不無相關,西方人注重法律,認為法律條文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法律值得信賴,可以依靠,一個西方人出了什么事情,他首先會說:“請找我的律師。”因而他們在交友做事上都是以法律的標準優先,以科學和理性的方式思考問題,不像中國人這么注重面子和人情。最后昆蘭從許大同的父親口中得知刮痧其實是一種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他為了幫助朋友到唐人街上的一家中醫診所親自體驗了刮痧,親身試驗求證,為許大同的解禁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這也是他表達友誼的方式,同樣令人動容。
從影片看中西方醫學文化差異
中醫理論是陰陽、五行、經絡,主張人與自然相互協調,五運辯證,六氣化生,注重筋絡紋理,系統看待問題診治問題。我國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傷寒論》奠定了中醫辯證施治的基礎,此后的魏晉隋唐時期,宋金元時期,明清時期,我國中醫都得以不同程度的發展。而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是利用玉石、牛角等刮痧器具,刮試經絡穴位,以此發揮營衛之氣的作用,實現局部的循環,達到舒經活絡、活血化瘀的作用,明朝郭志邃在《痧脹玉衡》中完整地記錄了百余種痧癥及手法,我國近代著名的中醫外治家吳尚先也說過“陽痧腹痛,莫妙以瓷調羹蘸香油刮背,蓋五臟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則邪氣隨降,病自松解”。這是對刮痧療法的充分肯定,我國現代醫學也指出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在影片中許大同的父親用刮痧療法給孫子治病,覺得并無任何不妥。西方的醫學則更注重實證論,生活在羅馬帝國安東尼父子執政時期的蓋倫提倡重視實驗、疾病局部定位思想,蓋倫的《子宮圖譜解剖》為西方實證醫學奠定了基礎,對后世西醫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可以說西方醫學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生化的基礎之上的,15世紀后達•芬奇開創現代解剖學,維薩里創立解剖生理學,摩爾干尼創立了病理解剖學,德國魏爾嘯創建了細胞病理學,西方醫學文化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以實驗為主的實證方法使得西方醫學家們更注重科學和試驗,西方人不能理解中醫,影片中許大同在法庭上講起中醫的脈絡,五行等,使得西方的律師及法官感到茫然,不知所謂。其實中西醫學上的差異歸根結底是兩種文化體系上的差異,中、西醫學不可能融合成為一種統一的醫學模式,中西方醫學的思維方法和原理以及用藥在根本上是不同的,但二者可以獨立發展,并存共榮,整合互補,就像中西文化不一定非要融合在一起,也共同存在,共同繁榮發展。
從影片看中西方處世文化差異
西方人講求己所欲施于人。爺爺給丹尼斯進行刮痧治療后,身上留下紫紅色的刮痕,之后丹尼斯由于意外碰傷被送往醫院,紫紅色的刮痕被醫生及護士發現,他們無法理解刮痧這種傳統的中國治療方法,而認為是丹尼斯被家長虐待,出于對孩子的關愛,也為了小孩不生活在自己認為的虐待環境中,立刻通知了美國兒童權利保障部門,相關部門很快著手處理此事,丹尼斯馬上被兒童福利局收留。而許大同也被告上了法庭。在聽證會上,一位丹尼斯出生時候的護士出庭證明丹尼斯出生時身為父親的許大同并不在場,她認為許大同忽視自己妻子及兒子的權利,這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中國講求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別人瓦上霜,信奉儒家始祖、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論語》中的行為準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孔子經典妙句之一,同時也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成了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處事信條,因此在中國人來看,因為一個孩童背后的“傷痕”而將其父親告上法庭是小題大做的事情,為了他人家庭因教育小孩而出庭作證,是不利己得罪人的,在中國也極少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結語
影片中許大同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功成名就,他將父親接到美國準備為其申請綠卡,而刮痧事件給這個家庭帶來的創傷以及父親在美國的“聾啞”生活使老人最終離開了美國。許大同躊躇滿志地認為自己已經融入到西方社會當中,卻因小小的刮痧事件弄得妻離子散,甚至流落街頭,這無不與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息息相關。影片《刮痧》給我們敲響了跨文化交流的警鐘。隨著全球經濟化及一體化的發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由于各地的地域、經濟、歷史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而在跨文化的交流過程中,難免存在著差異,產生沖突,我們對文化上的差異應秉承著相互理解并且包容的態度,同時還需對不同文化有著透徹的理解,這樣才能避免由于不同文化的差異所帶來的沖突。(本文作者:王葵單位:貴州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