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大學生客文化傳播行為與特征分析范文

大學生客文化傳播行為與特征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客文化傳播行為與特征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客文化傳播行為與特征分析

【摘要】“客文化”是一種新興的網絡文化。高校大學生“客文化”是網絡“客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調查發現大學生“客文化”的傳播在傳播主體、內容和客體三個方面有獨特的行為表征:網絡技能熟練、個性意識強、思想積極向上;傳播內容聚焦在記錄學校生活、分享社會信息、抒發個人情感、關注名人明星;傳播對象集中在同學老師、家人朋友、普通網民三類群體。傳播特征主要表現為開放性、互動性、包容性、多重角色性、依賴性、盲從性。

【關鍵詞】大學生;客文化;傳播行為;傳播特征

秦州在《網絡“客”文化》一書中指出,所謂網絡“客文化”,其實就是網絡文化,是從網絡諸客現象與視角來闡釋網絡文化,亦可以把它看成是網絡文化的一個特定領域[1]。“客文化”是一種新興的網絡文化。它反映了網絡傳媒時代的開放性、互動性、合作性、及時性等特征。這種新型文化給虛擬網絡空間當中的網民提供了一種新的交往方式。近年來在網絡當中形成了數十種形形色色的網絡“客”文化。有擅長計算機技術、愛好鉆研電腦入侵技術的黑客;有專門與黑客為敵,從事計算機和網絡安全的紅客;有喜歡把自己日常生活點滴記錄分享在網絡上的博客和微博客;有專門制作視頻、音頻資料在網上直播的播客;有愛好攝影,樂于和大家分享自己拍攝作品的拍客;有在網上出售自己無形資產的威客;有在線協作式共同編寫網絡內容的維客;有想象力極為豐富、熱愛新鮮事物、對技術狂熱追求的極客、創客;等等。為了調查高校大學生“客文化”傳播現狀,筆者做了一次“關于大學生‘客文化’現狀”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500份,有效問卷496份。樣本選擇以在寧高校為主,兼顧蘇南和蘇北的一些高校,調查對象專業、學科、性別、學齡等均衡分布。

高校大學生“客文化”從屬于整個網絡“客文化”,是網絡“客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客文化”傳播行為主要體現在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客體三個方面。

1.從傳播的主體來看,大學生雖然從屬于整個網民群體,但他們有著自己鮮明的行為特征。他們年輕有活力,樂于嘗試各種新鮮事物;從年齡特征上看,當代在校大學生群體普遍20歲左右,這一年齡恰好與中國互聯網發展歷史時間接近,也就是說,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網絡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他們是網絡社會的原著民。網絡虛擬空間的開放性、匿名性、共享性,無時無刻不吸引著當代大學生們參與其中。絕大部分大學生群體網齡很長,他們一般從初中甚至更早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絡,能熟練掌握網絡技術。他們思想獨立,個性意識強,樂于展現自我,對生活的質量和品位有很高的要求。在調查大學生使用博客和微博的主要原因時,除了獲取信息之外,有40.4%的同學選擇了通過博客、微博平臺來展現自己的個性風格特征,另外35.3%的同學選擇通過使用博客、微博來獲得更廣泛的交際面。從大學生思想行為特征上看,他們除了關心自身問題之外,還關心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動態。在調查當中問到作為拍客傾向拍攝哪一類型視頻的時候,有40.3%的同學希望拍攝反映社會現實問題的視頻。

2.從傳播內容上看,大學生群體在網絡中傳播內容涉及最多的是校園生活以及學習方面。調查大學生平時在“客文化”傳播平臺傳播哪些內容時發現,傳播的內容主要涉及四個方面:(1)記錄學校學習、生活點滴;(2)與他人分享社會信息;(3)通過文字、圖像抒發個人情感;(4)轉發名人、明星動態。訪談中有同學表示會通過博客、微博發表對課堂教學的一些觀點,并且和其他同學在網上進行互動討論;也有校園拍客拍攝校園當中各種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小插曲,之后上傳網絡供大家一起欣賞評論;一些曬客同學會在網上通過微博、微信平臺上傳各種關于校園生活的圖片、視頻等等。大學生們除了選擇通過“客文化”傳播平臺記錄學校學習、生活點滴之外,最多的就是希望通過“客文化”這些傳播平臺與他人分享社會信息。諸如一些社會實習、企業招聘、就業形勢之類的信息就為大學生們日后踏入社會發展提供前期的幫助。名人、明星動態對在校大學生也有著足夠的吸引力,選擇這些人物作為偶像的比例遠遠高于其他人群。

3.從傳播客體來看,主要包括三類人群:同學老師、家人朋友以及普通網民。在接受我們訪談的同學當中,有48.9%的同學選擇了自己平時“客文化”傳播內容的受眾為同學、老師,40.4%選擇了普通網民,10.7%選擇了家人朋友。通過對大學生博客和微博平臺上的留言、評論、轉發、關注、私信等進行簡單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中參與互動的多為在校同學。他們通過博客、微博的信息內容主要涉及校園生活,包括課程安排、講座信息、校園動態等。這些信息在學生之間通過網絡客族平臺進行傳遞,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大學生“客文化”傳播現象。學校老師通過微博實時了解到學生最新的學習生活狀態,對一些感興趣的話題與同學之間進行留言、轉發、私信等多方面的互動。這種網上的互動還會延伸到現實交往當中。家人和朋友作為大學生“客文化”傳播活動的第二類受眾群體,他們也很關心大學生生活、情感以及學習狀況。除了電話聯系之外,一些家長會通過關注和查看學生的博客、微博、微信、曬客、播客等來了解他們在校的生活狀態;朋友之間也會通過網絡傳遞信息,交流生活情感。

從對大學生“客文化”傳播行為的相關調查分析中我們總結發現如下三個方面的傳播特征:

1.開放性與互動性。1996年,JohnPerryBarlow在《網絡空間獨立宣言》中聲稱:“我們正在創造一個誰都可以自由進入的新世界。不會由于種族、經濟實力、軍事力量或出生地的不同而產生任何特權和偏見。”[2]互聯網具有跨地區和跨文化的特性,網絡“客文化”呈現出開放性與互動性。在網絡虛擬的社會當中,人們可以不受國土疆域、社會制度、宗教文化等多種因素的束縛在世界范圍內共享信息資源。互聯網開放性的宗旨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就自己關注的問題表明立場和觀點,在網絡中與更多人形成經驗交流和互動。博客、播客、曬客等客族能從網友回復的評論與留言中獲得極大的身份認同及由此帶來的滿足感和歸屬感;拼客和換客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當中,利用網絡強大的資源整合功能節約成本,結交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在網絡新媒體的“數字化時代”,青年亞文化發生了新的變化,“青年文化群可以被越來越多地看做是帶有‘共享觀念’的文化群”[3],在這些網絡“客文化”中結成的新聯盟里,大學生年輕族群彼此共享新的興趣愛好。網絡“客文化”的開放性與互動性特征昭示了大學生群體特有的年齡所應具有的青年亞文化特征。“青年亞文化群體在新媒介情境下的參與行為,體現為積極利用網絡技術的互動性,構建起屬于自己的交往空間。”[4]與網絡“客文化”有所不同,大學生“客文化”開放性與互動性不僅僅只體現在網絡傳播當中,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夠得到印證。在網絡當中,大學生群體享有普通網民同樣的待遇,像他們一樣享受著網絡“客文化”的開放與互動帶來的不同體驗。在現實生活中,在校大學生每天都要學習、生活在一起,這種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的互動性程度非常高。比如很多同學都使用微博發表學習生活的圖片、文字,這些的內容除了可以在網絡上與同學們進行互動之外,通過線下對話形式討論那些內容的具體細節將比通過網絡互動來得更直接、高效。此外,在校大學生們課外時間還會經常拍一些短片、視頻,這些制作從劇本臺詞、道具服裝到最后的演員拍攝都是由學生們共同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同學之間分工合作,互相幫助克服困難都是校園拍客文化一種深度互動性的體現。大學生“客文化”的開放性和互動性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正是由于網絡開放性的特征,更多的群體能夠不受限制的參與到網絡活動中來,各類型客族群體有機會聚集到網絡世界中進行互動交流,最終形成了多元的網絡“客文化”傳播現象。

2.包容性與多重角色性。互聯網作為一種信息傳播平臺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客文化”寄生于網絡這個傳播平臺,延續了網絡文化包容性強的這一傳播特征,在虛擬的互聯網空間,各種“客文化”族群在網絡平臺上自由表達、共生共存。網絡“客文化”包容性的形成,既源于互聯網技術的革新,又與青年亞文化的“客文化”的傳播主體在網絡新媒體時代的新訴求、新理念密切相關。同時,網絡“客文化”的包容性決定了它的多重角色性。同一個網民個體可以同時歸屬于不同類型的客族群體。比如一個博客用戶可以同時成為拍客、播客、曬客、換客,同時體驗不同類型的文化形式。在校大學生這個年齡層的群體思維活躍、興趣廣泛,而且還有充裕的課外時間去嘗試、探尋新鮮事物。多數學生既是愛好發表文章、圖片的博客,又是喜歡拍東西上傳到網上供其他人瀏覽、評論的拍客、曬客等。數量龐大的在校大學生群體對網絡“客文化”的多重角色性作了一個很好闡釋。在校大學生年齡階層特殊,喜歡跟隨時尚潮流,并且這種追隨潮流之風從日常的穿衣打扮延伸到網絡當中各類“客文化”傳播現象之中。客族群體廣泛性和覆蓋面積大而導致學生們選擇參與客族群體之中,可以從群體壓力和趨同方面理解。群體壓力,是指群體對其成員的約束力,它直接影響著群體成員行為的一致程度,影響著群體效力的發揮[5]。在群體壓力下,個人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招致群體的制裁[6]。很多同學正是出于擔心脫離數量龐大的客族群體而招致制裁的心理壓力,才選擇了參與到客族群體當中來。

3.依賴性與盲從性。網絡“客文化”的產生、發展對互聯網技術有著很強的依賴性。技術滯后會導致某些客族群體瓦解和消失,同時“客文化”也會跟著一并消亡。技術革新會產生新的網絡“客文化”現象,以及新類型的客族群體。比如2005年前后中國博客網、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等各類博客平臺的建立使中國互聯網進入了博客時代,大批網民通過注冊個人博客在網上發表文章,表達自我。而到了2009年微博興起之時,網民們又將視線迅速轉移到微博上來,沸沸揚揚的博客熱也漸漸退燒,近年來的微信取代微博之勢也是如此,由此可見,新技術對網絡“客文化”的發展至關重要。“客文化”現象的產生與發展依賴網絡技術的革新,同樣作為網民個體對形成“客文化”的群體也會依賴,這種依賴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在校大學生有高達26%的同學每天的上網時間超過了4小時,在網絡世界當中,大學生們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客族群體,有崇尚技術的黑客、紅客、創客;注重自我表達的博客、播客;追求低消費的換客、拼客,還有推崇合作精神的維客、威客,等等。大學生們首先接觸到這些群體,而后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性的參與到這些群體活動當中,最后融入到群體的文化氛圍中不能自拔,產生依賴情緒。比如很多學生有自己的博客、微博賬號,即使自己不內容,也會時不時的上網刷新,關注其他人的最新動態。這種現象除了課外時間之外,在訪談時有同學反映課堂當中也比比皆是,這些行為表現為對群體的依賴,也是對網絡“客文化”的依賴。大學生“客文化”群體除了具有依賴性之外,還有盲從性。所謂盲從是指“在群體的影響和壓力下,個體沒有意見或放棄自己的信仰、知覺、判斷或行為,而盲目采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行為的心理狀態”[7]。這種盲目的跟從往往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如跟從黑客恣意攻擊他人電腦、服務器,觸犯國家法律法規;博客、微博通過自媒體傳播平臺傳遞不良信息,造成社會負面影響;曬客在網絡中展示自己私人物品會產生盲目攀比情緒等。

【參考文獻】

[1]秦州.網絡“客”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5.

[2]林壹.網絡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蘇州大學學報,2008(6):108.

[3](英國)安迪•班尼特:虛擬亞文化?青年、身份認同與互聯網[A].安迪•班尼特,基恩•哈恩-哈里斯.亞文化之后:對于當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C].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文化譯介小組,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195.

[4]陳霖.新媒介空間與青年亞文化傳播[J].江蘇社會科學,2016(4):202.

[5]汪新建.社會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327—328.

[6]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82—83.

[7]王小章.社會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99—103.

作者:葉海a;張蔚b;陳尚榮b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a,宣傳部;b.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大bbwbbwbbw| 在线观看国产日本| 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网址 |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性猛交xxx猛交| 免费专区丝袜脚调教视频| 香蕉久久成人网|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 麻豆91国语视频| 巨龙肉色透明水晶丝袜校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欧美精品第1页在线播放| 免费看男女下面日出水来| 色综合色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freesexvideos糟蹋hd| 抬头见喜全集免费版| 久久精品.com| 欧美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色图.com|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 老司机午夜性生免费福利|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青青操国产在线| 在线免费国产视频| mhsy8888| 小蝌蚪影院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本中文|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欧美美女毛茸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