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長久以來,英語課程的功能被狹隘的僅從工具性角度來理解和實踐,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考試的考,管理部門的督導、評估都是在工具觀的指導下進行。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英語課程遠不止于實用性、工具性的功能,它被賦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
1.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1.1課標規定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教育部,2003)明確指出“高中學生學外語,一方面可以促進心智、情感、道德品質、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綜合人文素養的提高。”這是情感態度第一次被列入《課程標準》的重要教學內容,可見其受重視程度。事實上,學生培養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創新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
1.2社會發展
國民的人文素養與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新時代的中學生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擔,更應該具備全方位的人文素養。英語是中國對話世界的重要語言,中學生今后走向工作、走向交流、走向世界,僅僅靠會說會寫幾句英語完全不能勝任,只有融會貫通中西文化,有正確的跨文化交際理念,明白文化忌諱等,他們才能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另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素質教育要堅持德育為先,包括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和艱苦奮斗等良好品質。由此看出,宏觀政策層面對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視表明人的素質是全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高中英語課程是全民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人的素質提高,就沒有社會全面的發展進步。
1.3學科特點
英語教學表面上看是一門教授語言的課程,但是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字里行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審美情趣和價值判斷,這些“軟實力”與文字本身密不可分,不能切割。英語教育的目的不是只包含實用目的,還應該有教育的目的和教養的目的。所以,英語教學如果舍棄了人文元素,也就舍棄了語言教學的精髓。
1.4教學現狀
當下絕大多數的英語課堂仍以教師們講解詞匯用法和語法知識為主,其次就是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訓練,課后是大量的習題鞏固,課內課后都極少甚至根本沒有體現人文性教育。教師的教學環節永遠圍繞考點走,忽視情境創設,忽視對主題意義的深層探究,關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設定更是一紙標簽。除此以外,高考英語試題中人文素養測試比重小,作為這種評價方式,它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種導向也是導致教師和學生都不重視培養的重要原因。其次,人文素養教育對于社會和校園某些現象具有現實意義。校園里,會有師生關系不和諧,學生關系不和諧,學生各種違紀犯規;學生走出校園,沾染社會習氣,甚至做出違法之事,這些現象都折射出我們教學教育過程中人文素養教育的缺失或者力度太小。
1.5學生需求
教育要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教學理念。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們每天的成長除了食物供給身體所需營養之外,更需要豐富精神的食糧。高中時期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階段;是心智、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和提升階段;是人際關系在動態生成的實踐期(教育部,2003)。如果不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適時正面的引導,那會對其今后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2.人文素養的內涵
人文素養的內涵非常豐富。簡言之,它指人們在人文思想、人文知識、人文精神以及人文方法等方面所能達到的程度或具備的綜合品質。從《課程標準》的界定來看,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和關懷上。這個培養包含諸如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熱愛生命的意識、遵紀守法的意識、善待他人的意識、追求真理的意識、惜時守諾的意識等等。
3.英語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體現
3.1語言材料
英語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重重篩選,有極大學習價值的語料。教師們除了關注語料中的詞匯、語法這些顯性資源外,還應正確把握,深入挖掘文本中隱藏的積極的思想內涵。一個不動腦筋、不鉆研語言、發現不了語言美的教師不單是把這些寶貴的語言浪費掉,更是剝奪了他的學生去體會、感悟這種美的機會。教師應在自己深度探索、思考加工、整合資源后,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悟文本、升華文本到創造文本。此外,課后通過各種媒介尋找合適的補充語料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也很重要。
3.2教授方法
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受到熏陶和教育的主陣地。教師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傳授本堂課內容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吸收的效果。教師巧妙地抓住生成時機可以給學生一個即時的教育,這樣的效果可能遠超出刻意安排的某段訓話。這種寓人文素養教育于生活體驗之中的做法,能夠潛移默化的把人文理念滲透到課堂,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培養他們的感知理解能力。
3.3教師示范
最好最有說服力的人文教育范例就是授課教師自己。教師扎實的教學功底,全面的學科素養,優美的一言一行,得體又具美感的裝扮,對生活的熱情,對學生的關愛,對工作的嚴謹,對小事的態度,對大事的關注,對美的追求,對成功的向往,對社會的奉獻,看待問題正確全面的角度等等,都一點一滴浸潤到學生的心靈深處。所以,教師要用自己的美德美言、寬容熱情、嚴謹細心、人格魅力感染孩子們,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教師為人表率的示范作用。
3.4課后踐行
課堂時間是相當有限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在每節課上不可能占據絕大部分時間,所以學生受到的啟迪和感動只能做到蜻蜓點水的程度,但學生受到的人文素養的熏陶不能止于課堂上教師的引導感悟。人文素養是否能收到真正育人的成效,要看學生是否將其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意識并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教師課后的跟蹤監督,學生主動利用課外資源強化學習效果,學生把感悟的東西自然融入生活細節當中就顯得必然且任重道遠。
3.5評價機制
前面已經提到高考對于人文素養方面的檢測比重極小,受到這一評價機制局限性的影響,高考對于教師和學生就有一種誤導傾向。為了讓高考試題起到對英語課堂學習者人文素養培養的積極反撥作用,是否應該增加該類別題目的比重,或者多元化評價機制,甚至是適時即時評價,讓學生得到心靈上的關懷,這種行為本身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人文素養培養。
4.英語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案例
此時,我們的教學內容正好是外研社版第5冊書第5模塊《偉大的體育明星》。本模塊的閱讀材料ALifeinSport講述的是體操王子李寧。李寧在運動生涯中一共獲得了106塊金牌。1988年首爾奧運會失利后他選擇了退役,之后開啟人生新的一頁,創辦了李寧運動品牌。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時他不忘初心,為有體操天賦和愛好的人群開辦了一所培訓學校,并幫助很多年輕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文中可以提煉出來的情感價值觀教育主要著眼于分析李寧的人格品質:(1)Hard-working,沒有辛勤的付出,艱苦的訓練就不會有106塊金牌收入囊中;(2)am-bitious,退役后沒有選擇過安逸頹廢的生活,而是創建自己的品牌,與國際公司競爭;(3)creative,創建公司不容易,能嘗試用自己名字命名,不斷尋找設計師設計新款式;(4)devoted,李寧是一個干事情投入的人,沒有一種投入,沒有專注,他不可能在運動生涯和商業競爭兩個領域做得如此成功;(5)responsible,李寧是一個心里面裝著他人,裝著社會的人,他想著助人一臂之力實現夢想,他想著自己的產品質量高、價格低,回報社會。這些多角度的分析確實從一定程度上給了學生德育教育,教育他們要把該做的事做好,要有追求,要有創造力,要能吃苦,要有責任感等等。走到這一步,我們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就夠了嗎?不夠。所以筆者還從以下角度給了學生引導,并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小組討論,最后得到情感態度進一步升華。
很多體育明星在退役后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有的走向了沒落,甚至窮困潦倒。因為在年紀輕輕該學知識本領的時候他們在訓練。到現在,他們一無所長、懶惰,或是還活在退役前的光環之中,生活只會一天天負擔加重。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些退役運動員選擇了學習進修。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知識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在該學習的年紀就要抓住時光。想到這個層面的時候,我又聯系了一下最近關于林妙可考北京電影學院初試落榜的消息。在該學習的時候,她忙于賺錢,失去了內涵。現在大了,沒有學識,沒有本領,她自小培養的“假成熟”已經不管用了,連初試都過不了關。學生們,從這些例子中,大家能得出一個什么樣的結論?學生們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最后分享,大家都提到了應該珍惜寶貴的學習時光。時間不能流轉,在該學的年齡不能荒廢了自己。所以,我們不能寄希望于未來,不能無視時光的流逝,珍惜吧,行動吧,為明天的精彩打下堅實的基礎。
5.結束語
提倡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對過去普遍存在的重認知、輕情感狀態的矯正。人文素養對于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所以,英語教學應該關注學生心靈成長、心智發展、人格升華,夯實學生人性根基,豐厚學生人生積淀,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影響和真、善、美的熏陶,促進他們知、情、意、行的協調發展,達到以學養德、以德促學的目的,取得智育與德育的共同進步。
作者:白永梅 單位:重慶市巴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