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體育人文精神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促進學生協調發展不同歷史語境下,人們對體育的見解和需求有所差異。從源頭上看,體育源于勞動、軍事和游戲,深刻反映了體育與人們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體育被改造成單獨的項目和設計,體育項目不斷豐富,體育功能也被不斷挖掘。就當前體育活動來看,人們的體育需求不僅是為了提高身體素質、提升健康水平,它還是一種社交的途徑,通過體育達成健身、健美和健全人格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日益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促進個體全面協調發展。大學體育人文教育是基于對人的本質的理解和認識,是在立足于人對體育的需求和體育本身的育人功能基礎上提出來的,它強調對學生身體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的同時,注重對學生人格塑造、內心精神世界的引導和思想品質的教化,以及社會化過程的促進,即要實現體育對促進學生身體、心理與社會適應協調發展的價值[3]。
2.促進體育文化的傳承大學體育人文精神的本質是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體育文化。一般而言,大學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作為一種理念和思想,人文精神貫穿和滲透于學校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大學體育的人文精神是大學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也是大學文化的重要載體。這種載體功能從兩個方面展現。其一,大學體育能夠有效傳承大學辦學的理念,有什么樣的辦學理念就有什么樣的體育表現形式,大學體育的人文精神通過體育項目和活動,傳承和豐富了大學文化。如在京師大學堂成立初期,《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明確提出,學堂要“造就通才”就得培養學生“臨事不辭難,事君不惜死”的忠勇精神,要涵養忠勇精神就得將體育列為必修課程。到了現代,北京大學再次提出體育的使命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造就可用人才,明確了“科學與人文相融,育體與育心并重”的教學思想[4],又一次彰顯了北大的辦學理念。其次,通過校園物質載體傳承體育人文精神。大學體育的精神載體不僅是理念的、意識形態的,也可以是物質的、固化的。就國內而言,清華校園中矗立的馬約翰雕像、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體院館、原中央大學體育館等不僅歷史底蘊深厚,而且彰顯了體育的人文性,讓身處其間的大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強烈感染。此外,傳統體育項目同樣能夠傳承人文精神。傳統項目經過了歷史的沉淀,蘊含著深刻的內在價值和文化精神,通過傳統體育項目的舉辦讓更多人獲得體育的人文影響。如牛津的賽艇比賽從1985年開始至今仍然在傳承文化,表達體育精神,讓眾多高校學生甚至是普通公民在享受樂趣的同時,接受人文精神的陶冶。
3.提髙體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體育作為人的教育,其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滿足人的主體需要,這是體育事業發展的根本邏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體育也需要在堅持本真邏輯的前提下適應社會的發展?,F代社會促進了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時也帶來了人際關系疏離、道德滑坡、信仰危機等問題。如何擺脫現代人的危機?關鍵在于培養健全的人格。從體育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僅要傳授體育科學與知識和運動的技能,還要將體育的人文理念與精神、體育的公正公平及合作的思想滲透于體育活動和課程中,將體育理念與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規范有機結合,加強道德、人性、審美等人文精神教育。
二、大學體育人文精神的培養路徑
1.重建大學體育理想,轉變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當前,大學體育教育為工具理性所束縛,形式合理性和工具理性遮蔽了大學體育的本真意義。因此,有必要重建大學的體育理想,將崇尚自由與健美、融合科學與人文作為新時期體育教育的行動指南。長期以來,我國大學體育均是在以“運動技術為中心”的工具理性指引下發展的,在這背后隱藏的是體育人文精神的喪失[5]。純粹的以爭取名次和數據的錦標主義競技體育讓體育的本真價值發生了異化與轉向,偏離了體育教育的原初價值與旨趣。這種思想引領下的體育教育只會走向畸形與功利。如何改變這種以技術和競技為本的體育觀,克服錦標性的功利思想,將體育教育的理念與人的自由、尊嚴相結合,是當前體育教學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人文精神的弘揚是重要路徑。高校體育工作的重點要從純粹體質健康教育轉向學生綜合素養教育,將學生在體育活動的中的情感體驗作為教師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促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真正做到知情意行一體化,加強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將理性從工具和功效原則中解放出來。
2.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完善體育學科課程結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文明的進步,人們對體育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傳統的以奧林匹克精神為主導的體育精神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現代大學體育課程的需要,現代大學教育是要培養健全人格和全面發展的現代人才。為此,我們需要建立以“強身育人,發展個性,增強體育意識,培養鍛煉能力,養成鍛煉習慣”為中心的多學科綜合課程結構。在課程設計上由單一的體育知識與科學的學習轉向體育與健康結合的多學科結構,適當增加休閑體育、健身體育、民族體育、鄉土體育課程。人文精神以回歸人性為宗旨,因此,人性化的課程設置是體育回歸人性化的前提,將人性的復歸作為一種生活態度是人格提升的重要路徑,這也回應了人文精神對尊嚴與自由的觀照??偠灾?,課程與教學是人文精神張揚的重要載體,也是構建現代體育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礎。本著尊重人和人性的原則,高校體育課程設置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和基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我設計、鍛煉和調控,從而建設層次結構合理清晰的課程架構。
3.營造良好的大學體育人文環境大學體育的人文環境,簡言之即師生在體育實踐中共同營造的特定的體育人文精神氛圍。體育人文精神是大學文化的有機構成部分,如何在大學文化中凸顯體育的人文價值與意義是大學文化設計的重要思考領域。良好的大學體育人文環境是大學體育人文精神張揚的必要條件,對學生的心理有著強烈的輻射作用,能夠有效規范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體育文化還具有娛樂調節和凝聚激勵功能。重塑體育人文精神,可以從兩條路徑進行。其一,將物質設施建設與自然環境的構造結合,把體育休閑娛樂的功能融入校園環境,充分利用學校有限資源載體宣傳體育人文精神,如體育館和體育場的人文文化氛圍。其二,舉辦民族體育和鄉土傳統體育活動,一方面傳承人文精神和文化,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營造濃郁的體育人文環境。
4.提高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教師的人文素養指的是教師在自身的專業發展中所形成的道德、價值觀、審美情趣及思維方式等,能夠有效反映教師的基本品質和能力。具體而言,教師人文素養包括四個方面,即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具有平等民主的理念和關注生命的意識、具有淵博的知識和高雅的審美情趣以及超越功利的人格魅力。一般而言,從我國的傳統來看,體育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提升的空間更大。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與體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直接相關。因此,提升教師人文素養成為體育人文精神實踐的重要任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改進教學方法,通過自身努力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識,進而形成人文素質和精神氣質,在此基礎上,將人文精神融入體育教學活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自覺和全面發展。
作者:賈玉芝李春光單位:山東工業職業學院德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