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際關系的交互決定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人際關系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這種關系的產生、發展和結果都與人際交往中的行為、環境以及個人的內部因素不可分割。本文旨在闡述班杜拉的交互決定論與人際關系,解釋人際關系的交互決定論,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建立和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
人際關系;交互決定論;人際關系的交互決定論
人不是“孤島”,魯濱遜即使掉進無人島仍然需要建立“人際關系”,哪怕對象是“星期五”。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日益發達的通信技術和現代化交通工具使得地球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人建立了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復雜的人際關系,同時隨著人們不斷的追求著越來越高層次的需要,已不再是單單“性格決定命運”的說辭了,決定命運的因素尚不能得出絕對的論斷,但是影響命運的因素卻不僅唯一,人際關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員。班杜拉指出,行為、環境以及人的內部因素三者不能獨立的發揮作用,而是彼此相互聯結、交互決定構成一種三角互動關系。而在人際關系中,我們的行為、環境以及內部因素同樣是一種三角互動的關系,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人際關系的交互決定論”。
一、交互決定論與人際關系
(一)班杜拉的交互決定論
20世紀60年代以后,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了探討環境、行為以及人的內部因素之間的交互決定關系的交互決定論。交互決定論試圖把個人的決定因素和環境的決定因素結合起來,并把行為說成是這兩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在交互決定論中,環境和行為是相互依賴、相互決定的。班杜拉把環境和行為區分為潛在和實際兩種,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決定于決定表現在:環境影響決定了那些潛在的行為傾向會成為實際行動,而行為又決定了哪些潛在的環境將成為實際影響行為的環境。班杜拉主張人的行為能影響并創造環境,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不同行為會得到不同的待遇,也就擁有了不同的環境。這也是班杜拉所謂的“我們自己為自己創造了機會”。班杜拉同時指出,個人的內部因素與行為以及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個人的不同動機、觀念和認知會使個體表現出不同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又會反過來以其結果使個體的動機、觀念和認知發生一定的改變。個人內部因素與環境的關系也是如此,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性格、氣質上的特征激活不同的社會環境反應;不同的環境反應又反過來影響個人對自我的評價,從而導致氣質與性格上的某種程度的改變。班杜拉指出,在不同的條件下相對于不同個體,個人、環境和行為三種因素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有時是環境的影響,有時是個體的行為抑或是人之因素在這個交互決定中起決定作用。
(二)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作為科學名詞,是在20世紀初由美國人事管理協會率先提出來的,指人與人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心理關系。包含了三層含義:第一,人際關系表明了人與人相互交往過程中心理關系的親密性、融洽性和協調性程度;第二,人際關系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構成,既有認知成分、情感成分,也有行為成分;第三,人際關系是在彼此交往活動的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際關系可劃分為四種類型:一是按需求性質,可劃分為滿足人際相互間情感交流,形成良好心理氣氛的情感關系,以及為了相互協調達到某一目的而建立起來的工具性關系;二是按人際喜歡程度,可劃分為相互喜歡、親近、友好的吸引性關系和彼此厭惡,疏遠、對你的排斥性關系;三是按人際雙方不同的地位,可劃分為一方對另一方控制的支配性關系和彼此地位平等的平等性關系,這可以說是人際關系牽涉的范圍程度,個體不同的社會角色具有多種不同的人際關系,如作為公司職員時,與上司和同事的人際關系;四是按人際關系存在的時間,可劃分為長期關系和臨時關系。
二、人際關系的交互決定論
人際關系是一種心理關系,這種心理關系由人的內部因素提供可能性,受環境的影響,因行為而產生。所以在人際關系中,行為、環境和內部因素三者也彼此相互聯結、交互決定構成了一種三角互動關系。這一過程同樣涉及三個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不是兩因素的結合或是兩因素之間的單向作用,它們是相互決定的。也就是說人際交往中的行為、環境和人的內部因素的互動決定了整個人際關系的產生、發展以及結果。人際交往中的行為、環境與內部因素是相互依賴、相互決定的。我們人際交往中的行為的改變會引起人際交往中認知甚至是整個人際交往環境的改變,而人際交往中認知的改變也會引起人際交往中的行為和整個人際交往環境的改變,同樣的,人際交往環境的改變反過來會進一步促成我們人際交往中行為和認知的改變??傊穗H交往中的行為、環境和內部因素這三者好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的關系,而人際關系的結果由于人際交往中行為、環境和內部因素的相互依賴和決定,是隨時變化著的,并且三者中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都有可能影響其他兩個因素,然后影響整個人際關系。例如,有一個以前你很不喜歡的人邀請你吃飯,你能想象出這頓飯會使多么的索然無味,因此,你的內部期望可能會使你拒絕邀請。但是你知道,這個人的股票信息很靈通,如果陪他吃飯,他肯定會向你透露一些內部消息,作為股票迷的你此時感到了取舍的兩難。最后,外部強大的誘因決定了你的行為,你如期赴約。果然,你獲得了許多股票信息,賺了一大筆錢。這時你發現那頓飯也還不錯,你甚至還發現那個人也挺可愛的。再往后,你就愿意與他多交往了,你們逐漸建立起了和諧的甚至是長期的人際關系。在人際關系的交互決定論中,人際交往中的環境和人際交往中的行為是相互依賴、相互決定的。例如,一次同學聚會中,大家對A、B兩位新同學的態度本來是一視同仁的,但是由于A同學舉止粗俗,B同學舉止優雅,于是更多的人會愿意和B同學交往,因此B同學便創造了一個有利于人際關系的環境。同樣的,人際交往中的內部因素與人際交往中的行為以及人際交往中的環境之間也是相互作用的。根據人際關系類型的定義可以簡單的將人際關系的四種類型理解為精神與物質性、吸引與排斥性、支配與平等性以及長期和臨時性的人際關系。在這四種人際關系中,建立何種人際關系同樣取決于行為、環境和內部因素的交互決定。例如,你現在處于饑餓狀態,這個時候所處的饑餓環境使你認識到食物是最重要的目標,于是你的行為你就傾向與能給你提供食物的人交往而在這種人際關系中你往往是被支配的對象。慢慢的,你脫離了饑餓的環境,產生了對感情交流的需求,于是你開始遠離原來建立的物質性人際關系,選擇去建立精神性的物質關系。這時你起初建立的物質性的人際關系就成為了短期的、排斥性的人際關系。在精神性的人際關系中,你得到了平等的待遇,這對你產生了巨大的吸引,于是你精心維系,使其成為長期的人際關系。我們可以看出,人際關系的四種類型是相互融合的,每一類型的人際關系隨著人際交往中行為、環境和內部因素的變化都可以與另外三種類型的人際關系復合出一種新的人際關系。例如,精神吸引性、平等性的長期性人際關系與精神排斥性、支配性的短期性人際關系。而復合型的人際關系同樣取決于行為、環境和內部因素的交互決定。如此而來,在人際關系的交互決定論中,人際關系的類型是變化著,并且是隨著人際交往中的行為、環境和內部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綜上所述,人際關系的交互決定論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班杜拉的交互決定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以人際交往中的行為、環境和內部因素的三角互動模式來解釋人際關系的產生、發展以及結果,可用以分析人際關系類型動態變化的理論。
三、從人際關系的交互決定論中建立和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認知重評
在合理情緒療法中表明:我們常常認為是事件本身導致了不良情緒的產生,而事實上是由于個人的認知,也就是個人對事件的看法引起的負面情緒。在人際關系中也一樣,人際關系產生由個人的內部因素為其提供發展的可能性,而人際關系的發展同樣和我們的內部因素分不開,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我們的認知。我們容易因為一件事情就去否定與一個人交往或否定了之前的人際關系,其實是因為我們對事件本身的認知有問題,因此換角度、多角度的去看待事情,會更容易成功的建立和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試著控制環境
環境的改變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的認知和行為,因此通過試著控制環境朝良好的方向發展來影響認知和行為也會使人際關系朝良好的狀態發展。控制環境的方法有:預知環境,如可以先對環境進行評價,這個評價包括好與壞兩個方面,如此一來,出現何種情境都在預料之中;改變環境,如果出現的是不如意的環境,但已經在我們預料之中的,那么就需要想象如何處理,改變不如意的環境。
(三)改變不良行為
人際關系至少由兩個人組成,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習慣和愛好,良好的行為會改變他人的認知,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而一段長期性的良好人際關系通常和彼此間的相互包容分不開,每個人都能一時忍耐彼此的不良行為,但是長期下來不良行為同樣會改變彼此的認知和人際關系環境,因此在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維系中,應當及時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
參考文獻:
[1]邱馨.班杜拉的交互決定論與微博的“暴力流感”[J].新聞界,2015,(第10期).
[2]班杜拉,蔣曉.交互決定論——關于個人、行為和環境之間關系的社會學習說[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6,(第9期).
[3]葉浩生著.西方心理學理論與流派.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3.[4]俞國良著.社會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8
作者:楊陽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