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歷史劇中女性主義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形象流變顯示的主體精神變化
郭沫若的現代歷史劇本著“失事求是”的創作原則,常憑主觀的理解和想象結撰劇情,塑造人物。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是“要借古人的形骸來,另行吹噓些生命進去”,這另行吹噓些進去的生命就是各個歷史階段現實斗爭需要與時代精神。他自覺不自覺地把時代思潮帶入到文學創作中來,從而使得他的文本具有了社會歷史的厚度,隨時代思潮的變化、歷史的變遷而變化,導致其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也有了相應的變化。換言之,從女性形象的流變中可以看出作者主體的精神變化。郭沫若早期的歷史劇,灌注了五四時期追求人的尊嚴、反對封建禮教的精神,弘揚叛逆的精神。如《卓文君》中的卓文君宣稱:“我自認為我的行為是為天下后世提倡風教的,你們男子們制下的舊禮制,你們老人們維持著的舊禮制,是范圍我們覺悟了的青年不得的,范圍我們覺悟了的女子不得!”
塑造了一個“不從父”的叛逆女子,切合了五四時期追求民主、自由,個性解放的時代潮流,體現了作者五四時期的個性解放思想。隨著我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進入到新民主主義,此時的女性不僅受著傳統男權中心的壓制,而且也遭到了異族的蹂躪和踐踏,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女性形象為民族大義都選擇了自我毀滅。如《屈原》中的嬋娟,她在臨死時對屈原說:“我能夠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的幸運啊!先生,我是普通人家的女兒,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責任。
我誠心誠意服侍著你,因為你是我們楚國的柱石。我愛楚國,我就不能不愛先生。先生,我經常想照著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獻給祖國。”在這里,塑造了一個為了民族利益寧愿犧牲自己生命的愛國女子,切合當時時代抗戰主題,也揭示了此時郭沫若的思想轉變。他已放棄了五四時期的個性主義思想,以歷史劇為“特殊戰場的特殊戰斗武器”,反應時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積極投入時代的戰斗。建國后寫的《武則天》和《蔡文姬》分別塑造了一個走向政壇的政界女精英形象和一個為事業奮斗的堅強女性形象,提倡女性走向社會,投入社會主義建設。從五四時期到建國后,郭沫若的現代歷史劇的女性形象流變應和了時代的變化,也揭示了郭沫若本人的思想流變。
郭沫若現代歷史劇中的女性主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深刻的現實影響。其理論意義:(1)刷新了女性形象。郭沫若一改傳統歷史書寫中的女性形象,為歷史翻案,重塑歷史人物。(2)使具有女性主義色彩的女性形象民族化了。女性主義思潮來自西方,是西方的女性主義,體現的是西方女性的思想,而郭沫若通過一系列的現代歷史劇使之民族化,,豐富了女性主義的理論內涵。(3)影響了后來戲劇的創作。郭沫若把女性主義帶入中國現代戲劇,使之在中國現代戲劇中生根、發芽,影響了后來一大批劇作家。如現代話劇大師曹禺的《雷雨》受其影響,塑造了蘩漪這一形象。此外還有一大批歷史翻案劇的創作,不能不說受其影響。其現實意義在于為中國女性高歌著奮斗之曲,他啟示著中國女性不要做羔羊,不要做奴隸,不要甘于做工具,任人擺布!要相信自己有力量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正如《卓文君》中的侍女紅蕭所說:“自己的命運,為什不自己去開拓,我的命運要由我自己做主,要永遠由我自己做主”鼓勵女性要有尊嚴地活著,堅決、剛毅、勇敢向前沖去,沖破樊籬,沖破束縛。這些是郭沫若的歷史劇為婦女解放所做的貢獻,為中國革命催生力量,在今天,仍然具有警示意義。
總之,郭沫若的現代歷史劇蘊含著深刻的女性主義意識,為中國女性譜寫了一曲曲贊歌,豐富了中國女性的形象畫廊,深化了女性主義以理論,為中國的婦女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具有深遠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作者:邱海蓮單位:深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