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歷史文化街區消防區分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福州“三坊七巷”是福州市最具代表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博物館”和文化集粹地。以福州“三坊七巷”中的“宮巷”為例,綜合專家賦分、層次分析和模糊綜合評估等方法進行火災風險評估,從建筑火災危險性(重點防火區域或部位)、建筑防火性能(包括建筑耐火等級、建筑防火間距)和滅火救援能力(包括消火栓數量、消防車到達能力)三大方面構建各消防分區的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對消防分區進行風險等級劃分,提出各消防分區火災風險等級結論及建議。
關鍵詞:風險評估;火災;三坊七巷;層次分析法;消防分區
引言
福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歷經滄桑變革,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1]。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仍保持四十多處被各級政府部門列為文物保護的單位和文物點[2]。隨著我國經濟日益發展,各地的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歷史文化街區不斷升級改造,引進了新興業態,加入了時尚的裝飾元素。但這一系列的改造也給街區帶來了眾多的安全隱患,因此加快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消防專項規劃進程,解決歷史文化街區的火災隱患,是一項刻不容緩的現實要求。通過對福州“三坊七巷”的火災風險評估,可以充分了解福州“三坊七巷”面臨的消防安全狀況,提高消防安全決策的科學性,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特別是防止重大惡性火災事故的發生[3]。
1劃分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消防分區
針對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街道狹窄、建筑密集、耐火等級較低特點,把該街區劃分為68個消防分區,每個消防分區由若干棟建筑組成。消防分區根據地形特點,采取既有的防火墻、道路、廣場、綠地等措施劃分。對于南后街兩側的商業地塊,每個消防分區占地面積按照2500m2~3000m2確定;對于其他區域地塊,每個消防分區占地面積根據周邊分隔及布置情況,按照5000m2~6000m2確定,如圖1所示。該項目對福州“三坊七巷”內各消防分區的火災風險進行評估,主要為明確各消防分區的相對火災風險等級,查找薄弱環節,從而科學地認識整個歷史街區的火災風險分布情況。
2評估方法的選擇
采用綜合專家賦分、層次分析[4]和模糊綜合評估[5]等方法進行火災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和評估值的計算等步驟。針對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的自身特點,該項目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火災風險評估,所構建的評估指標體系中,既有定量指標也有定性指標,并確定各評估指標的評分原則。采用公式(1)進行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各消防分區火災風險評估值的計算。
3評估指標體系與權重的確立
3.1評估指標體系
從建筑火災危險性(重點防火區域或部位)、建筑防火性能(包括建筑耐火等級、建筑防火間距)和滅火救援能力(包括室外消火栓設置數量、消防車到達能力)3大方面構建各消防分區的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具體參考5項評估指標:(1)建筑火災危險性(重點防火區域或部位)對于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建筑,其火災風險高,一旦發生火災往往損失嚴重,可能威脅所在區域的整體安全,造成較大社會影響。(2)耐火等級建筑物耐火等級越高,其自身發生火災危害和著火面積蔓延擴大的可能性越低,其火災風險較低。(3)防火間距建筑間維持合理的防火間距,可以在發生火災時防止火勢向相鄰建筑蔓延,也可以為人員安全疏散和消防撲救提供有利條件。(4)室外消火栓設置數量目前,消防撲救所用的滅火劑主要是水,因此合理布置室外消火栓和供給消防用水是實現各消防分區的防火安全系統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5)消防車可達性消防通道的暢通和完備,能夠保證發生火災時消防車輛順利到達火場,消防人員迅速展開滅火救援,及時撲救,從而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基于以上分析,構建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各消防分區的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3.2評估指標權重值的確定
采用專家打分法來確定各參評指標的權重,即確定Ai值,評分結果如表2所示。
4評估指標評分原則和具體分值
4.1建筑火災危險性(重點防火區域或部位)
消防分區內重點防火區域或部位越多,建筑的火災危險性越高。根據各消防分區內現有建筑內重點防火區域或部位設置情況,規定評分原則如下:消防分區內重點防火區域或部位所在建筑的數量占消防分區內建筑總數的比例超過80%,評5分;比例為60%~80%,評4分;比例為40%~60%,評3分;比例為20%~40%,評2分;比例低于20%,評1分。由于福州“三坊七巷”消防分區數量較多,以宮巷的6個消防分區(GX1~GX6)為例,如表3所示。
4.2耐火等級
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現有及規劃修建建筑的耐火等級主要有:二級(混凝土或鋼結構)、三級磚混、四級木結構3種。根據各消防分區內建筑的耐火等級統計情況,耐火等級越高,得分越低;反之耐火等級越低,得分越高。規定評分原則如下:當各消防分區內耐火等級為四級建筑比例超過80%,評5分;比例為60%~80%時,評4分;比例為40%~60%時,評3分;比例為20~40%,評2分;比例低于20%,評1分,如表4所示。
4.3防火間距
對街區內各消防分區距其四周建筑物的防火間距進行了統計,以《建筑設計防火規范》[6](以下簡稱《建規》)規定的防火間距要求為判定依據,滿足防火間距要求的,得分較低;反之得分較高。具體評分原則如下:對于消防分區距四周防火間距均滿足《建規》要求的評1分;均不滿足的評5分;有一側的防火間距不滿足要求,評2分;有兩側的防火間距不滿足要求,評3分;有三側的防火間距不滿足要求,評4分,如表5所示。在此原則基礎上,根據具體消防分區的情況,如防火間距滿足規范要求的程度,滿足要求的建筑物短邊或長邊長度的不同等條件,對具體評分還會進行適度調整。
4.4消防車可達性
對街區內各消防分區的消防通道進行統計。對于消防分區四周均有消防車道的情況,評1分;四周均沒有可達的消防車道,評5分;消防分區四周有一側有可達的消防車道,評4分;有兩側有可達的消防車道,評3分;有三側有可達的消防車道,評2分。在此原則基礎上,根據具體消防分區情況,如與消防車道相鄰側為建筑物長邊側或短邊側,與相鄰消防車道的具體貼臨程度等,對各消防分區消防車道項的具體評分還會進行適度微調。
4.5室外消火栓設置數量
各室外消火栓的覆蓋半徑按50m計算,對街區內各消防分區周圍的室外消火栓設置情況進行統計,發現各消防分區四周設置的消火栓數量范圍為1~4個。依據消防分區周圍消火栓設置數量的不同,進行評分。當消防分區周圍消火栓數量分別為0、1、2、3、4個時,評分依次為5、4、3、2、1分。在此原則上,根據具體消防分區情況,如室外消火栓相對消防分區分布均勻度、覆蓋消防分區單元能力等,對各消防分區室外消火栓項的具體評分還會進行適度微調,如表6所示。
5各消防分區火災風險評估值的計算
根據前文分析,采用公式(1)對各消防分區的具體指標評價值和權重值進行火災風險評估值的計算,得出各消防分區的火災風險評估結果,宮巷計算權重的火災風險評價指標得分如表7所示。最終評估結果得分均值為3.1分,通過FDS軟件相佐證,并根據專家意見提出得分在2.6以下為相對低風險區域;得分3.6以上為相對高風險區域;其余為中等風險區域。
6各消防分區火災風險等級結論
經過以上方法的計算,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68個消防分區內相對高火災風險的消防分區有9個,風險較低的消防分區有15個,中等風險的消防分區有44個。街區內各消防分區的火災風險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圖中洋紅色為高風險,黃色為中風險,青色為低風險。從圖2可見,福州“三坊七巷”街區內高火災風險的消防分區主要位于宮巷兩側,在黃巷東北部、衣錦坊水榭戲臺、光祿坊6家大院等位置也所有分布。這些區域的消防分區四周街巷普遍狹窄,防火間距小、消防車通道性差,且重點防火部位和區域的分布數量大,火災隱患較大。
7建議及措施
為了改善位于宮巷兩側,在黃巷東北部、衣錦坊水榭戲臺等位置高火災風險的消防分區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進措施:對三坊七巷張鈺哲故居附近圍墻等5處坊巷狹窄進行打通,擴大防火間距滿足規范要求的程度;對面積較大的消防分區進行分割,將街區內消防分區劃分進行調整,使單個分區內重點防火區域或部位減少;將消防控制系統全面聯網;強化宣傳教育,提高人員消防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張鷹.論福州“三坊七巷”傳統街區及建筑的地域特色[J].福建建筑,2001(04):3-5.
[2]劉家明,劉瑩.基于體驗視角的歷史街區旅游復興———以福州市三坊七巷為例[J].地理研究,2010,29(03):556-564.
[3]王煒,關瑞明.城市化進程中福州“三坊七巷”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J].華中建筑,2012,30(01):165-167.
[4]李應南,陳向科.基于層次分析法和專家打分法的交叉通安全評價研究[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5):245-248.
[5]董君.層次分析法權重計算方法分析及其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5,13(29):218,220.
[6]GB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
作者:李凌楓 劉舒媛 單位:福州軌道交通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