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市域為背景,以市區為重點,沈陽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與文物保護單位三個層次的保護框架,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優秀傳統文化。文章將沈陽名城的古代、近現代各個歷史時期、多種類型的文化遺存納入保護框架,形成系統完整,層次分明的綜合保護體系,并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層面提出方法,以期保護沈陽名城的價值和特色傳承與發揚。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視線通廊;文脈
1沈陽歷史街區發展概況
沈陽歷史文化街區具有大量的歷史建筑,街區內的歷史建筑記載著城鎮發展歷史信息的真實的物質實體。同時,在整個街區的建筑中應占有較大的比例,是街區整體氣氛的主導因素。歷史街區具有獨特和代表性的歷史風貌,歷史街區所構成的實體具有共同的設計、構造、材料以及建筑組織方法,代表著歷史上某一時期該地域的歷史風貌特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心理和審美趨向。沈陽歷史街區具有較完整或可整治的視覺環境,在歷史建筑集中的街區范圍內要求沒有嚴重破壞和影響街區歷史氛圍和文化脈絡的建筑物,同時街區周圍可視范圍內的環境情況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沈陽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為其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發展,成為一座歷史積淀深厚的古城。
2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現存問題
2.1歷史風貌變化大
在沈陽以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中,對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關注較多,而對歷史城區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保護和控制關注不夠。盡管名城的整體空間環境和格局尚存,但歷史城區建筑高度長期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特色正在逐漸削弱,名城保護面臨巨大威脅。
2.2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少
沈陽名城的歷史文化街區的認定、保護范圍的劃定,以及具體保護要求和控制措施方面,均需要在以往保護工作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是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范圍劃得過小,不能做到應保盡保,如果出現破壞,將對沈陽名城的整體價值造成巨大損失。
2.3眾多有價值的歷史
建筑未公布和保護沈陽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重要的城市和工業基地,歷史建筑和工業遺產數量與類型十分豐富,并在國家近現代史上和工業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過程中并沒有給予充分重視,在實現經濟振興、城市快速更新過程中,方城、滿鐵附屬地、商埠地、鐵西區、大東區以近現代優秀建筑、名人故居、滿鐵社宅、工業廠房、管道、鐵路專用線等為代表的各類歷史建筑和工業遺產正在迅速消失,眾多有價值的歷史建筑亟待公布和保護。
3保護原則與目標
3.1保護原則
(1)保護歷史真實載體的原則。文物古跡和歷史環境不僅提供直觀的外表和建筑形式的信息,同時它們也是歷史信息的物化載體,是不可再生的。
(2)保護歷史環境的原則。任何歷史遺存均與其周邊的環境同時存在,失去了原有的環境,就會影響對其歷史信息的正確理解。應避免保護單個的文物古跡,肆意改變周圍環境,使其喪失原來的歷史氛圍的做法。
(3)合理利用、永續利用的原則。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過分追求經濟效益,當前的利用方式應與文物遺存的文化內涵相契合,并且應該保證以后可以繼續利用。
3.2保護目標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及其歷史環境,保護和延續傳統格局和風貌,繼承和弘揚民族與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處理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通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城市品質、促進經濟振興,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方法
4.1視線通廊的保護
沈陽歷史文化名城內部、各片歷史城區之間及其選址的自然生態和景觀環境之間存在著歷史上形成的空間關系,其中一些重要的空間關系需要通過視線通廊的方式予以保護,防止未來的城市建設對這些重要的空間關系造成破壞。為保護盛京城歷史城區的歷史文化街區“井”字街視線通廊;為保護滿鐵附屬地歷史城區,由西端沈陽火車站看中山路的視線通廊。為保護沈陽名城兩處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北陵、東陵南望的視線通廊。
4.2建筑高度控制
重點控制盛京城和滿鐵附屬地歷史城區的建筑高度,新建改建建筑的高度、體量等應與所在歷史城區及周邊歷史建筑的高度相協調。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范圍內按照原有建筑高度控制。方城內高度要符合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的保護要求,按照相關圖示的范圍分別按照原高控制以及高度9米、12米、15米進行控制,禁止大型商場等大體量建筑的建設。滿鐵附屬地、商埠地、時期擴建區、鐵西工業區等歷史城區建筑高度以多層為主,控制高層建筑的建設。在沈陽85.7平方千米的五片歷史城區中,規劃提出重點對其中的盛京城和滿鐵附屬地歷史城區的建筑高度進行控制,新建高層建筑應避開其中的視線通廊范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風貌區的保護范圍。這兩片歷史城區中面積約19.1平方千米,原有建筑高度為低層和多層建筑,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特色鮮明,是沈陽名城需要重點保護的兩片歷史城區,對于沈陽名城的價值和特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4.3街區文脈保留
要保持街區的原真性和特色性,保持街區整體文脈。保留沈陽歷史城區清晰脈絡,完整反映清前、清中期、晚清、民國及新中國時期各歷史階段發展歷程,其獨特的滿清陪都皇城、滿鐵附屬地、商埠地、近代工業區并存的板塊拼貼式空間格局,力求通過規劃控制保護歷史街區道路現有空間尺度和景觀特征,嚴格控制其路幅寬度,盡量保護道路兩側有保護價值的建筑,注重街區的綠化,合理搭配樹種發揮綠化的生態效應。
5結束語
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傳統真實的紀錄著城市歷史發展軌跡和城市空間的演變。如果喪失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優勢,必將面臨經濟沖擊下嚴重的文化危機和社會危機,甚至出現大拆大建,千城一面的狀況。因此,做好城市歷史街區的保護,維護城市歷史文化和環境特色,提高城市空間環境質量,在城市建設發展中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高旸.從社區參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看文化民權的實現[J].保定學院學報,2017,30(5):60-63+76.
[2]劉少艾.歷史文化名街區品牌構建的關鍵接觸點識別——以福州三坊七巷景區為例[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4(5):32-37.
[3]王格.旅游體驗視角下揚州古巷旅游開發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5):83-88.
作者:周曉琳;許德麗;苑澤鍇 單位:沈陽城市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