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2003年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強調,要重視學生的文化意識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語言技能和文化意識。然而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教會學生成功地交際。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緊密相連。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便于他們正確地運用英語交際,教師有必要在英語語言及文化教學中滲透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做了大量研究。Bennett,Milton,J.(1998)從不同于其他社會科學的視角來研究跨文化交際的假設。Arasaratnam(2006)運用回歸分析對400名被試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新模式進一步檢驗。Hismanoglu(2011)對35名本科生進行一項關于把英語作為外國語的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與英語成績、留學經驗或正規教育是否相關的實證研究。Otwinowska-Kasztelanic(2011)研究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專注于英語國家的跨文化知識的介紹,而且還關注其他國家。高永晨(2006)著重研究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胡艷(2011)主要研究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敏感性。宋明繼(2014)研究初中生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另外,付本靜(2010)對文化教學方法進行研究。然而至今為止,對高中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不廣。為了探究不同層次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調查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很有必要,望為其教學及研究提供建設性意見。
2.研究設計
2.1研究問題本篇文章的探究旨在回答以下四個問題:(1)高中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知識掌握的現狀如何?(2)普通與重點學校、普通學校的普通與重點班、重點學校的普通與重點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否存在差異?(3)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不同維度的各項如何分布描述?普通與重點學校、普通學校的普通與重點班、重點學校的普通與重點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的各方面的維度的具體分布是否存在差異?(4)跨文化交際能力與學生英語學習成績是否有相關性?
2.2研究對象本研究的168名高中生分別來自兩所學校,其中一所為重點學校,另一所為普通學校。每所學校的一個重點班和普通班隨機被挑選出來。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分別有90和78位學生參加了文化測試問卷的調查,其中重點學校的重點班和普通班學生分別占25.6%及28%;而普通學校的重點班和普通班學生占23.2%和23.2%。
2.3研究方法筆者對參加此次文化測試調查的168名高中學生發放了一份問卷,該問卷由選擇題和對錯題兩種題型構成。文化測試調查問卷涉及八方面維度:文化意識及社會準則、交際策略、跨文化交際知識、禮貌原則、會話原則、非言語交際、強烈的文化涵義的表達、交際原則。文化測試卷的問題一部分選自付永剛(2001)教授的測試卷,另一部分題目通過前測研究并修改。根據Nunnally(1978)年的概念的確定,通常情況下Cranbach’sa系數在0.6以上,被認為可信度較高。而這份文化測試卷的克朗巴哈系數法(Cronbach’salpha)為.809,數值表明文化測試卷的可信度較高。此次調查共收回了168份問卷,經過甄別168份均為有效問卷,并用spss13.0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高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總體現狀依據文化測試卷的結果顯示高中生整體具有中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分數值差異非常大。文化測試卷的總分為96分,最低分為3分,最高分為90分。兩所學校的平均分為69.02,表明大部分學生掌握了部分跨文化交際能力。
3.2普通與重點學校、普通與重點學校的普通與重點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對比
3.2.1普通與重點學校的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對比普通學校和重點學校的平均分分別是58.69和77.96。獨立樣本T值和P值檢驗結果表明普通學校與重點學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方面有十分明顯的差異(T=-12.092,P=.000<.05)。因此,兩所學校在八個維度方面均有顯著差異。具體如數據顯示,文化意識及社會準則(T=-4.855,P=.000)、交際策略(T=-2.335,P=.021)、跨文化交際知識(T=-7.224,sig.=.000<.05)、禮貌原則(T=-3.449,P=.001<.05)、會話原則(T=-9.132,P=.000<.05)、非言語交際(T=-4.091,P=.000<.05)、強烈的文化涵義的表達(T=-8.512,P=.000<.05)、交際原則(T=-5.754,P=.000<.05)。顯著差異的結果表明重點學校比普通學校的教師更關心文化知識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的培養。
3.2.2普通學校的普通及重點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對比普通學校的普通班的平均分為54.46,遠低于總體平均分。其中最低分為3分,最高分為81分。而普通學校的重點班的平均分為62.92,盡管高于普通班但是還是低于總體平均分,其中最低分為31分,最高分為79分。這表明普通學校的普通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明顯低于重點班級的學生。通過獨立樣本T值(T=-2.962)和P值(P=.004<.05)的結果表明普通學校的普通班與重點班的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掌握方面有顯著差異。
3.2.3重點學校的普通及重點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對比數據表明重點學校的普通班的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平均分為76.78,遠高于總體平均分,其中最低分為63分,最高分為90分。然而,重點學校的重點班平均分為79.25分,也遠高于總體平均分,其中最低分為57分,最高分為90分。顯而易見,重點中學的重點與普通班的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的知識都掌握得比較好。通過獨立樣本T值(T=-1.736)和P值(P=.086>.05)的結果表明重點學校的普通班與重點班的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掌握方面無顯著差異。
3.3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不同維度的各項分布
3.3.1高中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不同維度各項分布的描述社會文化測試卷涉及八方面維度。對于跨文化意識及社會準則,最高得分為12分,最低得分為0分,平均得分為8.8分。交際策略、跨文化交際知識、禮貌原則、會話原則、非言語交際、強烈的文化涵義的表達、交際原則的平均分分別是2.10、3.55、7.39、7.67、8.08、10.33、21.05。數值顯示,高中生對跨文化交際知識掌握得最好,但對非言語交際、強烈的文化涵義的表達、交際策略知識方面的掌握比較薄弱。對于高中生,他們較易于理解跨文化交際知識、跨文化意識及社會準則和禮貌原則。相對而言,對非言語原則、交際策略、強烈的文化涵義的表達這三個維度方面的知識了解或學習甚少。盡管高中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總體水平中等,出現這種結果的潛在原因與學生與教師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的興趣、理解、態度、方法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障礙有關。
3.3.2普通學校的重點與普通班的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對比普通學校的重點與普通班級僅在會話原則(T=-3.902,P=.000<.05)及強烈的文化涵義的表達(T=-3.597,P=.001<.05)兩個維度方面有差異。然而在交際策略、跨文化交際知識、禮貌原則、非言語交際、交際原則、跨文化意識及社會準則六個維度方面無顯著性差異。然而,普通學校的重點班及普通班的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會話原則及強烈的文化涵義的表達兩個維度方面有顯著性差異在于教師比較側重講解會話原則及強烈的文化涵義的表達兩個維度方面的知識。
3.3.3重點學校的重點與普通班的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的具體分布差異重點學校的重點與普通班僅在禮貌原則方面有差異(T=-3.201,P=.002<.05)。然而在交際策略、跨文化交際知識、會話原則、非言語交際、強烈的文化涵義的表達、交際原則、跨文化意識及社會準則七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令大家欣慰的是來自重點學校的普通班學生在會話原則方面高于重點班。然而,重點學校的重點班及普通班的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沒有顯著性差異可能在于普通與重點班的英語水平差異小。然而,在禮貌原則方面的顯著性差異可能由于普通班教師更重視禮貌文化知識的講解或普通班學生更重視禮貌文化知識的學習。
3.4跨文化交際能力與學生英語成績的相關性皮爾系數的R值與P值可用來探究跨文化交際能力與學生英語成績的相關性。研究數據顯示學生英語成績與文化測試卷的八個維度的R值分別是.571,.398,.774,.571,.730,.274,.724,.573且P值均是.000。如果每個維度的R值在.20和.40之間,說明學生英語成績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相關性低。如果每個維度的R值在.40and.70之間,說明學生英語成績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有顯著的相關性。如果每個維度的R值在.70and.90之間,說明學生英語成績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有較高的相關性。如果P值低于.01,說明學生英語成績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各項維度有很高的相關性。因此,交際策略(R=.398<.40)與非言語交際(R=.274<.40)這兩個維度與學生英語成績有較低的相關性。在跨文化意識及社會準則方面(.04<R=.571<.70)、禮貌原則(.04<R=.571<.70)、強烈的文化涵義的表達(.04<R=.724<.70)及交際原則(.04<R=.573<.70)方面與學生英語學習成績有顯著相關性。而且,在跨文化知識(R=.774>.70)和會話原則(R=.730>.70)這兩個維度方面與學生英語學習成績有較高的相關性。因此,令大家滿意的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每個維度與高中生的英語成績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而且,每個維度的P值與學生英語成績積極相關。這可能因為高中教師與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意識及積極態度遠高于其他學段的教師,盡管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
4.展望與建議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高中生具有中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普通與重點學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十分明顯的差異;普通學校的普通與重點班的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掌握方面有顯著差異,僅在會話原則及強烈的文化涵義的表達兩個維度方面有顯著性差異;重點學校的普通班與重點班的學生僅在禮貌原則方面有差異,在其他方面無顯著差異。學生英語成績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各項維度積極相關。盡管高中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的總體掌握一般,但要符合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達到英語教學目標、滿足學生自由地用英語進行交際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那又是什么因素阻礙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學生為什么更傾向了解某一維度的知識?教師及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的培養抱有什么態度?教師在英語課堂上是否會滲透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的教學呢?教師會用什么方法來教授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知識呢?對于阻礙學生和教師學習和教授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的知識掌握的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希望英語教師們或英語教學研究者能繼續研究以上問題,更好地為英語教育事業服務。除此之外,如何使以后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取得更好的成效呢?希望以后語言研究者考慮英語語言本身的使用目的及學生的真實所需,對教師和學生做系統的調查或訪談,了解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使英語新課程標準落到實處,取得好的效果。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研究者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與意見,讓更多的英語教師參與到完善教育事業的行列當中,讓每位師生都能受益。
作者:程義 單位:南昌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