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代文學理論范疇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西方文化的進入,中國古代文學已經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當代文學的理論指導也受西方文學的影響較多,時日久長我國文學勢必失去自身的一個民族特色。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包含了眾多的我國古代文學的優秀理論,對當代文學十分具有指導性。結合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發展我國的當代文學是十分必要的。
1.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的含義
范疇,是一個哲學概念,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是著眼于存在的本質區別的哲學分類系統,因而范疇論屬于形而上學的本體論分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不同于西方文學理論范疇有一定的嚴謹的邏輯層次和一個恒定的內涵。中國古代文學范疇是一個文學理論范疇,具有內容豐富,功能多樣,觀點直接,經驗性、感受性強等特點。如果我們只是單獨拿出一個文學理論范疇來進行講解,是根本沒有辦法對整個中國古文理論進行理解。離開范疇,中國古文理論將無從談起。中國古論范疇是中國古論的表現,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范疇也將會不斷發生改變。
2.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的體系特征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最明顯的特征是指向性和解釋性具有多方面,在不同的文章內,同一個字的解釋和指代也是不一樣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⑴具有具體的本體意義。如在白居易曾云:“天地間有粹靈氣焉,萬類皆得之,而人居多,就人中,文人得之又居多。蓋足氣,凝為性,發為志,散為文。”中的“氣”指的是天地之氣,是一種實際所存在的。⑵具有人格品質的意義。古人講究“骨氣”,從曹丕的“文以氣為主”到“氣盛言宜”都闡述詩人應該首先注重自己的“氣”的修養,將“氣”作為其根基,這也是一位詩人的氣度體現。⑶具有擬人化的使用手法。在中過古代文學理論中,“氣”作為作家一個內在的藝術生命的表現,是文學作品的靈魂所在。如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就曾經說過“觀于人身及萬物動植,皆全是氣之所蕩。氣才絕,即腐敗臭惡不可近,詩文亦然。”
3.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的當代價值
3.1將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與當代文學進行對接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的概念是近現代才有的,在此之前并沒有一個如此詳細的、系統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所以一些當代的文學家認為中國根本就沒有古代文學理論范疇,從而生硬地照搬西方的文學理論范疇。這直接導致我國當代文學作品普遍質量不高,優秀作品不多現狀的主要原因。將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重塑當代文學的理論化,使我國當代文學有一個文學核心,讓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哲學觀念、審美觀念、品格觀念融入當代文學理論中一定可以使我國當代文學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3.2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對當代文學具有指導意義我國當代文學主要的問題在于沒有一個具體的中心理論,內容空泛,卻總是泛泛而談,這樣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反感。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言辭簡潔、點到即止,一篇文章所闡述的往往也只有一個觀點。在風格的運用手法上,古代文學理論善用生動的形象來做比喻,注重文學作品的整體精神面貌。如鐘嶸曾這樣評論過曹丕的詩:“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披文質,桀溢古今,卓爾不群。”這樣的寫作和評論的手法都是我們當今所要學習借鑒的。
3.3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有利于樹立當代文學的民族特色我國當代文學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現在其創造性的運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是一個非常寬廣豐富的范疇,即便是同一個范疇內也會有許多的子范疇。因此在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的學習使用中,要針對同一范疇在不同時代所具有的不同含義,理解該范疇的演變過程和歷史,根據當代文學的發展需求和實際情況作出取舍。如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中的“比興”在當代仍是重要的文學理論范疇。結合“比興”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比興”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創作手法,更加成為了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已經所具有的想象、象征和隱喻等特點在樹立我國當代文學的民族特色上將發揮著重要作用。
4結論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雖然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在當今仍然是具有非常大文學價值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國古代文學的研究者們繼續的潛心研究。我們可以參照西方的文學理論中好的東西,慢慢發掘出本民族的文學理論,建立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我國當代文學理論范疇。
作者:付曉麗 單位:成都師范學院